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4-11-18

沈林华 赵维杰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配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膝骨关节炎;注射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基层医院外科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科技进步使人类预期寿命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统计表明,我国> 60岁的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患病率>51%[1]。对于该症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7年6月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75例,均符合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将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52—83岁,平均(61±4.38)岁;病程2个月一14年,平均(7±2.67)年。观察组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48~79岁,平均(59±3.98)岁;病程5个月~l7年,平均(8±2.5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及最新指南解读》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mL;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活动时骨摩擦音。符合上述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可诊断。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1次/周,5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取穴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阿是穴、太白穴、太溪穴、太冲穴。用5 mL-次性注射器,抽取骨肽注射液,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每次选用3~5穴,双膝穴位交替,每穴注入lmL,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ld。治疗4个疗程观察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关节屈伸活动范围0~135°;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无肿胀,但仍偶有疼痛不适感,在行走时没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但在上下楼梯稍感不便,关节屈伸范围O~135°,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无不良影响;③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在行走时会感到不适,上下楼梯有轻度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较前好转,但仍受限;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較:观察组愈显率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6.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讨论

骨关节炎属退行性变的一种,而膝关节为骨关节炎多发部位之一,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2],且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程度往往不成正比[3],并具有遗传倾向,病变涉及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等各部位,出现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等多种症状[4]。其发病与性别、年龄、体型、环境、工作性质、是否有外伤史、家族史等多种因素相关[5]。

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众多,各有优缺点。除减轻膝关节负重、减少活动外,西药口服止痛效果明显,但效果难以维持且会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过敏反应,不宜长期服用;单纯中医治疗效果持久,但见效相对较慢。付金乐认为单纯西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并发症,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治疗能在有效减除患者症状的同时又能够对身体进行调养,具有明显优势[6]。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人至中年,肝肾精血渐亏,气血生化不足,故致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或风、寒、湿三邪乘虚袭人骨节,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外邪侵袭,气滞血瘀阻滞经络而致病。

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本病,因为玻璃酸钠是关节液及软骨质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管腔内能够起到润滑关节,从而减轻活动过程中关节之间的相互摩擦力,保护软骨,并且能够促进修复和抑制炎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射用骨肽含多种骨代谢的活性肽类,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股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的作用,防治骨质疏松作用。

针灸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局部微循环,能够有效地发挥解痉、镇痛作用,从而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在本研究中,对本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有效地促进了其关节部位炎性物质的吸收,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效果较好。

采用穴位注射的方式给药,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针刺效果,而且通过局部给药,能够提高关节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且对其他部位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穴位注射法的疗效往往优于单纯针刺或药物疗效以及两者疗效的简单相加[7]。

胃乃气血生化之源,选用其合穴足三里,补益气血;筋会阳陵泉配阴陵泉,功能疏、养筋骨、滑利关节、活络通痹、镇惊定痛;犊鼻、内膝眼、阿是穴局部取穴,疏通经气,使膝部气血畅通;输主体重节痛,运用肝、脾、肾三经的输穴穴位注射,太白健脾助运,太溪穴可温补肾脉,主治下肢厥冷,肝主筋,针其输穴太冲可舒经脉、治疗下肢痿痹;以上药物、针刺、穴位的共同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则不痛”。另有研究显示,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8],从而使症状缓解,功能改善。

本病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不呈正相关,有些病例,X线片无明显改变,但临床症状却较重;临床症状较轻,X线片退行性改变明显;在临床治愈病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2~3年未见复发,但治疗前后X线片变化不大。说明本病治疗的意义在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西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均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种治疗手段。临床上若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合理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可延缓甚至逆转本病的发展趋势,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兴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4):53-54.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侯德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J]中医正骨,2014,1(26):3-5.

[4]翟云,高根德,徐守宇.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2,25(1):83-87.

[5]李秀梅.社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现状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6,6(19):352-353.

[6]付金乐.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2):634-635.

[7]陆斌.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针灸,2001,21(7):437.

[8]杨介宾,宋开源,梁繁荣,等.不同针灸疗法对佐剂关节炎外周镇痛机理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9,19(6):36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