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8
全红梅 金哲
摘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收治Hp感染胃溃疡患者90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和血清炎性因子均明显优于参照组f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p感染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 雷贝拉唑;幽门螺杆菌;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内科典型疾病,患者有食欲不振、暖气、腹部胀满以及反酸等症状[1]。相关资料指出,我国有10%左右的人有胃溃疡史,且疾病复发率>50%[2]。具体分析导致胃溃疡的原因,发现与胃蛋白酶、胃酸消化、幽门螺杆菌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用药情况有关,若治疗不及时,个别患者会有癌变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安全[3]。相关资料指出,Hp根除率>90%是胃溃疡理想用药治疗标准[4]。雷贝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作用和奥美拉唑接近,且在起效上更快、整体效果更好。本文将我院收治的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比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整体治疗效果,选择最符合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用药方案。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Hp感染胃溃疡患者90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腹胀、暖气、反酸临床症状表现。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近1个月内无其他用药史,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患者及家属知晓用药方案,自愿参与。根据用药方案将9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参照组40例。试验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52.30±6.80)岁;病程0.2~3年,平均(1.15±0.30)年;溃疡直径0.3~2 cm,平均(0.10±0.03)cm。參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6~69岁,平均(52.50±6.30)岁;病程0.3~3年,平均(1.20±0.30)年;溃疡直径0.2~2cm,平均(0.11±O.Ol)cm。两组组间例数、年龄均值、性别、病程均值、溃疡直径均值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1。
治疗方法:①参照组在入院确诊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四联治疗。奥美拉唑餐前服用,20mg/次,2次/d;阿莫西林餐后服用,l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餐后服用,500 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餐前服用,220mg肷,2次/d。②试验组在入院确诊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四联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具体用药剂量、方法与参照组一致,雷贝拉唑10mg/次,2次/d。两组Hp感染胃溃疡患者均先口服用药2周,用药2周后撤掉2种抗生素并维持用药6周,加速患者溃疡愈合效果。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向胃溃疡患者、家属普及胃溃疡疾病知识,在了解患者既往生活、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和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胃溃疡并配合临床用药治疗。治疗后抽血检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C-反应蛋白。
观察指标:记录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血清炎性因子、药物不良反应、Hp根除率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效果评价标准[5]:参考《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标准。①治愈:经过治疗后,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胃镜检查溃疡面全部愈合。②显效:经过治疗后,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胃镜检查溃疡面愈合≥80%。③有效:经过治疗后,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胃镜检查溃疡面愈合> 50%,但<80%。④无效:经过治疗后,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面情况比治疗前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0)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均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Hp根除情况对比:试验组经过治疗后,Hp根除者47例,Hp根除率94%。参照组经过治疗后,Hp根除者36例,Hp根除率90%。试验组Hp根除率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情况对比:试验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治疗期间各项症状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上腹痛、腹胀、暖气、反酸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腹痛、腹胀、暖气、反酸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症状评分下降更明显,试验组、参照组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代表,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近年来呈现临床多发趋势,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秩序和质量[6]。在胃溃疡众多病因中,Hp感染居首位,所以治疗上以根除Hp感染为主[7]。当前,治疗Hp感染性胃溃疡首选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即枸橼酸铋钾、质子泵抑制剂、两类抗生素,其中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四联药物治疗最为常见。奥美拉唑是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质子泵、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但是起效慢,抑酸作用不强。雷贝拉唑能够替代苯并咪唑,无抗胆碱能、H2组胺特性,在附着胃壁细胞表面的基础上抑制H+-K+-ATP酶、胃酸分泌,抑酸能力可接近奥美拉唑10倍,起效更迅速[8]。
本次试验选择了90例确诊的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药物治疗以及以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药物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采取雷贝拉唑治疗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Hp根除率9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采取奥美拉唑治疗的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Hp根除率9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组间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以及治疗后症状评分对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1。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性胃溃疡整体疗效显著,对比奥美拉唑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宏刚,王国祥,王建文,等.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4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4,4(6):839-840.
[2]王翠萍.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7,26(5):59-61.
[3]王建业,赵书章,陈卿奇,等.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89-91.
[4]程芳.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5):61-62.
[5]陆徐辉,曹钿田.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40例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0):160-161.
[6]甘育林,刘银生,张清河,等.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探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47-48.
[7]王玉芹.探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J].当代医学,2017,23(22):138-139.
[8]程旭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J].医学信息,2015,28(47):398-3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