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8
戢星辉 毕晓丽 许敏
摘 要 目的:调研吉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三甲医院)急诊护士对灾难救援的认知现状。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参与2017年7月13日以及7月20日发生在吉林省永吉县的特大洪涝灾害救援的急诊护士,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突发灾难救援的发展现状;分析资料与信息,找出吉林地区三甲医院急诊护士在突发灾难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果:吉林地区三甲医院急诊护士对突发灾难事件救援的认知从理论到技能培训需要进一步改善。结论:吉林地区三甲医院突发灾难应急管理滞后;急诊护士的突发灾难事件救援认知需要进行培训。
关键词 灾难救援;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认知
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灾难事故以及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问题使约20万人被夺去生命[1]。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我国因各种灾难造成的损失占全球灾难损失的近1/4c2]。当灾难事件发生时,护士始终是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对灾难事件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救援的效率[3]。
资料与方法
吉林地区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辖区内三级甲等医院部分急诊护士参加过紧急灾难救援,为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2017年7月13日夜间,位于吉林地区的永吉县城突然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导致主城区全部受灾,县医院2楼以下包括急诊、检验科、CT室被瞬间淹没,医院功能完全处于瘫痪状态。吉林地区三甲医院立即响应卫生主管部门命令,启动应急预案,救援队于翌日即进入灾区开展了救援。
释义:灾难的英语释义是导致大范围破坏或不幸(或生命丧失)的突发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4]。灾难的具体分类包括自然灾害相关灾难以及人为灾难。本文主要阐述自然灾害。灾难发生后受灾人员的存活率会随着救援时间的延迟而递减,研究显示,灾后第1天伤员的存活率可高达90%,第2天将降至50%~60%,第3天则存活率仅20%~30%[5]:72 h被誉为“黄金救援时间”。2005年世界减灾大会首次提出自然灾害相关灾难以取代自然灾难的表述,理由是自然灾害发生的许多后果往往与人为因素有关,灾难的性质和强度虽与自然灾害发生的方式有关,但也与受灾地区的人口分布、易损性、应急预案、减灾措施等有关,在很大程度上灾难的严重程度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
调研的意义:在全国范围内,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灾难事故以及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问题使约20万人被夺去生命。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我国因各种灾难造成的损失占全球灾难损失的近1/4;在地区范围内,吉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本区域内自然灾害众多,其中以旱灾、水灾、风暴灾多发。以永吉县为例,仅在2010年以及2017年就发生了3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同时洪涝的发生也波及了下游的吉林市区,致使市区部分街道发生严重城市内涝,城市公交部分线路瘫痪,市民饮用水污染等次生灾害。各家三甲医院门急诊日报表显示,在洪涝灾害发生的两周内,来自灾区的患者就诊量明显增多,其中因消化系统疾病看诊人数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外科系统疾病。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其中城市人口将达到60%。一旦城市内发生灾难,波及的人群范围广泛,产生的社会影响大,灾难的放大效应更加明显。城市灾难具有发生频率高、群发性严重、高度扩张性等特点。灾难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灾害救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重大伤亡教育护理联盟主张,不论护士的经验或其所在的科室,都要具有合理应对重大伤亡事件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永吉县灾情简介:①永吉县本区域医疗救援现状:洪涝发生时永吉县医院2楼以下瞬间被洪水淹没,致使医院医疗救援功能处于瘫痪状态。在职医护人员均被分流到其他医疗救援队协助工作(主要辅助救援队分诊、导诊工作)。②吉林地区卫生局等主管机构立即启动紧急应急预案,三级医院迅速组建救援队,进入应急救援待命状态。而接到通知的救援队lh内启程,奔赴灾区实施医疗救援。
采访对象: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地区三甲醫院有救援经历的急诊护士12名作为访谈对象。排除拒绝合作或无意愿的护士。采访对象一般资料,见表l。
研究方法:①资料收集:本文作者于2008年参加过原卫生部举办的灾难救援培训,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和急救经验,硕士生在读。征得受访者同意,对参与救援的医院管理者、护士以及灾区卫生防疫部门工作人员一对一全程同步录音采访,采访结束后将访谈内容合成文字并校对录音内容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借阅了永吉县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灾情报告书,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吉林地区灾害救援现场存在的不足。②资料分析方法:依据C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从访谈内容中提炼出共性的观点和看法,依照提及次数的高低顺序进行层次清晰的整理。
结果
救援队护士现状:①救援护士普遍缺乏培训:参与救援的护士多数来自急诊科、普外科;主要是接受科室指派,以高年资护士为主,少数护士有过救援经历;无救援经历的护士100%自诉参与救援前心理紧张、压力大,这与黄丽虹等针对2496名医护人员的调查研究结果相符。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80%)的医护人员对去灾区参加灾害救援工作表示缺乏信心。而当灾难事件发生时,护士始终是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身心必然经受着双重考验。②医护配比严重失衡:在灾害救援现场,医护比平均2:1,有的仅3:1,马立平和胡碧正对5批参与过灾难救援的救援队护士调查显示,受过检伤分类培训、熟悉统一检伤分类标准者不足0.41%,认为医疗队医护比例不合格98%。有研究表明,检伤时间越短,其抢救成功率越高,死亡率越低。救援现场护士均无检伤、分类培训,护士数量不足,体力严重下降。③护士检伤分诊区划不明:在最初的24h,所有进入救援现场的医疗队均没有搭设简易帐篷,有的救援队甚至在露天环境下救治伤员、各功能区域划分不明晰,甚至没有标识,伤者及其家属拥堵在救援现场给护士分诊工作带来极大干扰。美、日等国家将灾难医学救援划分3个阶段,医疗队进驻即属于第2阶段。在此阶段应该建立伤员接收点并检伤分类,合理安排伤员,同时重视灾难安全保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处置区域,永吉县的救援现场说明各家医院管理者对应急救援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暴露了平时缺乏演练的问题。④医疗救援装备落后,护理救援技术滞后:参与救援的三甲医院装备普遍落后,救援设备型号单一甚至缺如。以担架为例,除吉林市急救中心120配备了铲式担架外,其他医院均采用帆布担架,而帆布担架明显不适合诸如脊柱外伤等患者;再以气管插管为例,所有医院配备的插管设备单一,缺乏口咽管、鼻咽管、喉罩等设备,现代化的高精尖仪器设备更是严重不足,这也直接导致救援护士救援技能还处于初级水平,对许多高新设备不会应用。查阅文献发现,救援设备缺乏是全国除四川等省份外普遍存在的问题。都定元调研后认为,我国各省级城市特别是灾害多发地区缺乏大型、系统的医疗救援装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⑤灾难现场护士联络者角色缺失:没有专职通讯联络人员、通讯器材缺乏、护士不善于协调担架员、志愿者的工作。在灾难救援过程中,护士的主要工作还包括与其他救援人员建立通讯联系,对担架员、志愿者的工作进行安排。在此次救援过程中,多数救援护士仅负责遵照医嘱处置病人,没有甚至不知道承担联络者的角色。联络者多由现场指挥者担任,容易造成大量信息堆积,甚至是误传信息。⑥平行医疗救援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交流和协作:美国护理应急准备教育联盟(INCMCE)成立的目的有5点,其中第4点就提出救援护士要和其他组织合作。但在此次救援过程中,没有报道指出各个三甲医院救援队之间有消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案例。
讨论
通过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灾难事件”“医护认知”,查阅灾难医学相关刊物、中华护理学杂志等可知,医务人员灾难医学知识和培训缺乏,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不足排名第1位,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排名第2,灾难应急救援人员缺乏则位列第3。以美国为例,在2000年时,该国就多次将远程医疗系统应用于救援中,并经常对医护人员开展灾难救援的模拟训练[15];早在2003年,日本红十字会已在全国设置了474个救护班[16]。相较于上述两个发达国家的灾难救援教育水平,我们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对此次永吉县7.13特大洪涝灾难救援过程的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上述共性的问题在吉林地区三甲医院表现更为突出。以急诊护士为例,无论是救援理论还是在技能培训上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与我国大部分注册护士在校期间未得到灾害护理教育及技能培训、国家卫生部门开展灾难医学教育及培训起步相对较晚不无关系;而灾难现场救援队人员总体数量相对不足,且接受过救援医学系统教育、拥有救援实践的人数更少,难以及时应对一些大型的突发事故。因此需要结合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加强救援队伍的基本力量和辅助力量的建设。
通过对此次永吉县特大洪涝灾害救援过程的详细分析,我们发现在短时间内普及灾害护理理论技能教育培训,提高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知是摆在吉林地区急诊护理人面前的、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l]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伤害预防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Nearhy Hospitals Packed Full after Ware-houseExplosion of Hazardous Articles atTanggu Harhor in Tianjin [EB/OL].(2015-08-13)[2015-09-23].
[3]吴晓玲,薛秒.王峰.地震灾害护理知识在地震突发过程中的护理管理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85-1087.
[4]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卫出版教材,2007.
[5] 王斌.地震應急救援系列之十五:加强防震减灾社区建设[EB/OL].(2011-08-17).
[6]单菁菁.社区情感与社区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孙秋菊.城市社区灾难医疗救援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8]李向辉,郑静晨.从三次国外救援行动看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医疗救援事业的发展[J]灾害医学,2005,25(5):360-361.
[9]Macfarlane C,Joffe AL,Naidoo S.Training ofdisaster managers atamasters degree level:From emergency carf} to managerial control[J].Emerg Med Australas,2006,18(5):451-456。
[10]黄丽虹,刘轶博.医护人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重庆医学,2009,38(8):1010-1011.
[11]马立平,胡正碧.地震医疗队护理队员应具备的救护能力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8):1010-1011.
[12]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卫出版教材,2012.
[13]山本南o、子,增野圜惠,津田万寿美他,炎害看蘸教育7。口少7厶冈凳炎害看蘸教育内容0抽出匕力U丰17厶槽纂[J].日本炎害看蘸学会蒜,2005,6 (3):15-29.
[14]都定元,加强卫生应急与急救能力建设努力发挥急救先锋作用[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1):12.
[15] Noji EK. Advances in(lisaster me(licine[J].European Journalof Emergency Medicine,2002.9(2):185-19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