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时间:2024-11-19

张士琼 赵佳佳

doi:10.3969/j .issn.1007 -614x.2018.5.87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工具和方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由11.7%降至30%,纯母乳喂养率从48.5%提升至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产科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品管圈;产后乳汁淤积;护理质量

产后乳汁淤积是指哺乳期因1个或多个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房内积存而成,是产妇比较常见的症状。由于乳汁淤积导致的产褥期发热也很常见[1],由此可造成母乳喂养率降低,影响母婴健康。品管圈是一个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其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的工作场所中的人们自发组成,通过集思广益、全体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品管圈手法和统计学工具对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可能进行解决[2]。品管圈最初始于日本,是一种全员质量管理、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及持续改进的最佳管理活动。在医院管理领域,其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3]。本院2017年1月开始在产科实施品管圈活动,主题是“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运用品管圈工具和方法解决产妇乳汁淤积问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组圈:成立“百分百圈”活动小组,由产科、产后康复科共11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团队,平均年龄3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2名。圈内成员民主投票选出圈长1名,对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管理和统筹安排负责;辅导员1名,承担小组活动的辅导、协调、支持工作;各圈员负责各分管项目的具体实施,每月召开国会3~4次。确定闺名为“百分百圈”,其寓意是指在护士百分百的关爱呵护下,产妇两侧乳房百分百的柔软通畅,从而达到对新生儿百分百的纯母乳喂养。所设计圈徽中,外侧的粉红色大圆代表协作、温馨、圆满,中间2个小圆圈代表两个乳房,2个小圆圈中间1条蜿蜒的曲线犹如1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河,寓意为乳房畅通后有源源不断的优质乳汁哺育宝宝健康成长。

主题选定:根据小组成员临床调查收集到的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5个备选主题。通过脑力激荡讨论,用4M选题法对每个备选主题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圈员按5-3-1原则参与投票,按照总分的高低排序,最后确定得分最高的“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选题理由:对产妇而言减轻了痛苦,有利于母婴健康;对护士而言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对医院而言促进了母乳喂养,加强了爱婴医院建设。

计划拟定:本项活动时间2017年1-6月,建立“百分百圈”微信群,定期组织成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及工作交流探讨,遵循PDCA循环过程,即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的管理,运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表,每个阶段安排专人负责,活动进程严格按计划进行。

现状把握:根据主题目标开国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自行设计了乳汁淤积情况查检表,包括未有效吸吮、未按需哺乳、未及时排空乳房、护士对产后乳汁淤积防范措施执行不力、过早过多添加代乳品、母婴特殊情况暂停母乳喂养等项查检内容,调查2016年10-12月期间可进行母乳喂养的住院产妇600例,其中发生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70例,乳汁淤积发生率11.7%。将现况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用柏拉图的列式呈现,发现未有效吸吮31.4%,未按需哺乳24.3%,护士对产后乳汁淤积防范措施执行率18.6%,未及时排空乳房11.4%,这4项累计85.7%,根据“80/20”原则将这4项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见表1。

目标设定:通过计算,依据圈员的工作年限、学历和能力等,得到圈能力73分,圈能力=圈能力评分均值/圈能力总分×1 000/0,圈能力评分是圈员结合主题,对是否能完成主题做出的评分。按下列公式计算目标值[4],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1.7%_(11.7%×0.86×0.73)=11.7%-7.35%=4.35%,因此将预期目标设为4.4%。

要因分析:①全面原因分析:本次圈活动对导致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的是运用特性要因图[5],从全方面进行剖析,包括人、方法、支持体系等。其中人的因素是产妇,而方法因素则是护理和流程,支持体系是组织管理,全面查找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了乳汁淤积的。②真因验证:运用专家论证法,分析和验证运用鱼骨图找出来的原因。将11名圈员作咨询对象,采取“背靠背”的方法,对真因圈选问卷进行独立完成,最终确认护士自身母乳喂养知识不足、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不足、护士对产后乳汁淤积防范措施执行率低、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调、护理健康教育流程不合理是5大真因。

对策拟定及实施:针对查找分析的真因,依照5WIH原则,全体圈员再次进行头脑风暴想法对策,将效益性、重要性、可行性作为评价指标,根据Likert标度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赋值,依次为5分(非常重要)、3分(一般重要)、1分(不重要),满分165分。选定> 132分的对策,这是根据“80/20”原则选定的。根据选定对策的相似性与相斥性将對策进行整合,最终确定4个对策群组。①完善健康教育资料:由于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方法简单,产妇对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接受效果不佳,存在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不足、新生儿喂养观念错误、过多过早添加代乳品导致的未按需哺乳;产妇母乳喂养技巧不足、乳房条件差导致的未有效吸吮;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母婴特殊情况暂停母乳喂养引起的乳汁过多。针对这些问题,专门成立健康教育资料制定小组,首先补充完善了健康教育内容;然后根据教育内容、产妇需求,护士建议,丰富了健康教育形式,形成了文字、图片、模具示范、视频播放、现场指导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②规范健康教育流程:针对母乳喂养宣教时间不够、宣教时间不合理、护士岗位职责中有关母乳喂养的内容不全面、护士人力不足造成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效果不好、护士对乳汁淤积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制定母乳喂养计划表和规范的健康教育流程,进行门诊住院部链式及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对每组产妇新生儿有针对性的无缝隙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使各种宣教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有实效。帮助产妇正确及时哺乳、排空乳房,达到通过宣教让产妇真正掌握乳汁淤积预防和处理方法的目的。③加强护士培训:针对护士自身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不足、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产妇需求的问题,为全科护士制定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进行考核,达到护士人人过关、达标,使护士能规范且有效地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和技巧指导,很好地解决产妇的母乳喂养和乳腺疏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④加强护士岗位职责管理与考核:针对护士人力不足造成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效果不好、护士对乳汁淤积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重新修订了各岗位职责,调整了排班,加强护理人力在母乳喂养方面的投入,保证了此项工作的人力支撑。同时加大了对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的考核力度,将母乳喂养率、乳汁淤积发生率单项指标纳入护士绩效考核内容。

效果确定:对策实施后,对于2017年7-9月可进行母乳喂养的住院产妇600名,运用相同的“乳腺淤积情况查检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了解乳汁淤积发生情况,见表2。通过统计分析,分别将改善前的状况和目标值进行对比。①有形成果:改善后乳汁淤积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1.7%降至3010,目标达成率=(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一目标值)×100%=119%:进步率=74.4%,其计算方式为(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②无形成果:指通过品管圈活动,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使创造力和工作效能提升[6]。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在脑力激荡能力、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积极性、沟通协作、责任感、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标准化:经过一系列对策实施,将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流程、护士岗位职责纳入标准化,上报护理部批准后形成标准化作业书。

检讨与改进:对本次圈活动进行评价,分析优缺点,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进一步熟悉对品管圈工具的使用,根据活动进程,在实践中可以调整计划,进一步提高效率。在对策拟定中应进一步开拓思维,找出更多有效性、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统一编码、录入,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x±s)进行统计学描述,用t检验、X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改善前后产妇乳汁淤积发生情况对比,改善后产妇乳汁淤积发生率从11.7%下降至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改善前后纯母乳喂养情况对比,改善后纯母乳喂养率从48.6%提升至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运用品管圈手法可有效促进母乳喂养、减少乳汁淤积发生率。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食品和饮料,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4~6个月婴儿应进行纯母乳喂养。薛红丽的研究充分说明了4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7],但实际情况是纯母乳喂养率远远达不到标准,而由于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导致的纯母乳喂养下降甚至是停止母乳喂养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运用品管圈手法,全面客观地查找导致乳汁淤积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积极寻找有效对策,通过完善健康教育资料、规范健康教育流程,为产妇建立良性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矫正其不良的认知和行为,能在护士指导下强化母亲角色,建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知晓母乳喂养的好处和人工喂养的缺点,自愿选择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喂养方式。懂得按需哺乳、有效吸吮、及时排空乳房的重要性,掌握挤奶的指征和手法,能很好地应用母乳喂养技巧和避免乳汁淤积发生的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乳汁淤积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结果显示,品管圈手法的开展,让乳汁淤积发生率从11.7%下降至3%。

运用品管圈手法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了科室护理人员、护理流程、护理岗位职责在实施母乳喂养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了其专业素养,为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根据科内班次和工作需求,加大了中夜班对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和母乳喂养技巧的职责落实力度,避免了夜间母乳喂养弱化现象,让护士能24 h认真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产妇母乳喂养中的问题。通过加强护士岗位职责的监督与管理,有效促进了护士主动接触产妇,了解母婴情况,认真执行母乳喂养措施,让母乳喂养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项措施都能有效实施。通过对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资料进整理、补充和完善,让健康教育内容更科学、形式更丰富、更贴近患者需求,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掌握;对健康教育流程进行了再造,从产前检查门诊这个源头做起,住院部进行分段、适时跟进教育,使得健康教育更加及时、规范,更具有实效,使产妇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更高。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是有利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实际质量问题科学地解决是品管圈活动的主要目的;使员工的素质提高,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是品管圈活动开展的宗旨[8]。此活动在基层员工中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PDCA循环,可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的解决,不仅充分地对全体员工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调动作用,同时也可不断使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得以改进,强调了预防和持续改进,使护理质量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9]。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每次都由圈员轮流担任主持者,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模式为护士提供了展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在圈活动中一起改善工作環境和工作方法,逐渐培养了问题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作为提升医院质量管理的活动,也可以成为培养和锻炼医院员工的积极有效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段涛,丰有吉,狄文,译.威廉姆斯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1.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守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3]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塑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以后勤品质管理构建中医院全新保障体系的实践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67-69.

[4]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

[5]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

[6]徐建鸣,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3-26.

[7]薛红丽,李芝兰,苏国明,等.甘肃省农村地区婴儿母乳喂养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4880.

[8]吴小红.以QCC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3.

[9]吴燕,骆益春,王沪渝.实行QCI小组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J].全科护理,2010,8(5):1286-12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