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和体会

时间:2024-11-19

王娟娟

d01:10.3969/j.issn.1007-614x.2018.3.103

摘要:目的:总结普外科手术后期疼痛的相关原因,提出科学的疼痛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普外科接受手术患者资料15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统计引起疼痛的具体因素;对疼痛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护理前后疼痛情况,统计护理效果。结果:术后疼痛152例,主要存在心理异常、切口感染、切口撕裂、肠蠕动4个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持续护理后,治愈118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疼痛严重2例,延长护理后疼痛消失。结论:普外科术后引起疼痛的因素复杂多变,及时护理有助于抑制疼痛,加快康复。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方法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方式n,,对于符合手术要求的患者,临床可积极采用手术治疗[2]。普外科手术是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结合患者病况拟定手术方式可从根本上消除病症。临床发现,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手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了切口处的康复,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015年9月-2016年2月选取患者资料152例,对其术后疼痛成因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2月选取接受手术的患者资料15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年龄18~ 70岁,平均(48±3.1)岁;其中男80例,平均年龄(52±2.8)岁;女72例,平均年龄(45±2.5)岁。具体手术情况: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36例,阑尾切除术83例,乳腺癌12例,肠癌21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手术标准执行操作。

方法:详细诊断每一例患者引起疼痛的具体因素;对疼痛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护理前后疼痛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统计护理效果。具体标准:①治愈:心理问题、切口感染、肠蠕动等完全消失;②显效:心理问题、切口感染、肠蠕动等基本消失;③有效:心理问题、切口感染、肠蠕动等明显减轻;④无效:护理前后无变化[3]。

结果

本次术后疼痛患者152例,主要由于心理异常、切口感染、切口撕裂、肠蠕动4个因素所致,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持续护理后,治愈118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7%;患者因疼痛严重,手术后期康复效果不明显仅2例,延长1个月护理后,疼痛得到有效抑制。

讨论

普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包括胆道、肠道、甲状腺、阑尾等部位的手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普外科术后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是抑制疼痛的关键措施。本次结合152例患者总结普外科手术后期疼痛的相关原因,提出科学的疼痛护理方法,也是对临床工作的总结与回顾[4]。

普外科术后疼痛原因:研究发现,普外科术后疼痛是比较多见的问题,其发生时间及状态会随着临床情况而改变,这些都是影响后期护理效果的潜在因素。结合本次患者资料152例,术后疼痛原因:①切口感染:此情况多发生于麻醉清醒后的24 h内,麻醉药效消失后,对组织伤害依然持续,疼痛容易产生,患者的上腹部、肛门、胸部、直肠以及背部手术尤其易出现频繁的疼痛。②切口撕裂:大都发生在手术之后的2—3d,一些疼痛容易因为切口处的缝合张力而引起,由多重原因导致,如翻身、咳嗽等。③肠蠕动:引起的疼痛常出现在手术后的3~4d,这是肠胃功能恢复的标志。④心理异常:文化水平以与环境因素也与患者的疼痛有关。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及与患者的交流可使患者疼痛阈值提高,使患者对疼痛的抵抗力增强[5]。

术后疼痛护理:①止痛护理: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情况分3类。第1类疼痛多在麻醉后24 h内出现,或出现在手术后2~3 d。这种情况下的疼痛多是因为切口疼痛引起的,30%~ 40%的腹部手术患者均在此期间感受到了剧烈疼痛,患者常感到沮丧、难过,此时,护士需尽快给予患者止痛药,还需同时在精神上对患者进行鼓励。第2类疼痛是由翻身或咳嗽而诱发的。第3类是因为肠蠕动所造成的。②康复护理: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方案,结合病症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术后病痛的处理效果。护士要根据普外科手术方案及术后疼痛发生的位置、时间等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如变换体位的方式、呼吸的调节方式、身体放松的方式、局部咳嗽的方式及活动时对伤口的保护方式;为患者构建良好的住院环境,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以免影响到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③药物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出现不良现象时能够及时发现,当需用阿片类药物进行硬膜外的镇痛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等,应注意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患者自我镇痛时,可通过多种方式给药,如静脉或硬膜外腔、皮下给药方式。④切口护理:对手术后切口出现疼痛的时间及症状,医护人员需及时向患者说明,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在术后2—3d后情况减轻,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当面对伤痛时,能积极应对,进而使患者对痛觉的控制能力提高。对于复合性疾病患者,从急诊到手术前后,需要做到认真、及时、准确且有计划的护理。

总之,护理是手术治疗后期不可缺少的工作,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提高手术后期康复水平,对患者疼痛起到了关键性的抑制作用。此次普外科術后引起疼痛152例,因素复杂多变,及时护理有助于抑制或减轻疼痛,对患者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术后疼痛及时采取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为患者构建更加优越的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向东,陈慧峰,白杨,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J].医疗装备,2015(10):149.

[2]李秋云,宋爱平,郭梅.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96-97.

[3]李晓芸,秦贞英,崔广芸.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实施[J].社区医学杂志,2005,3(4):63-64.

[4]赵义芬,孙维维.浅谈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3(1):36.

[5]薛亚军.普外科手术伤口愈合避免感染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5):155-1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