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季丽丽 王高频(通信作者)
12100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锦州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慢性病患者群体日趋庞大,临床防治形势严峻。高血压作为我国第一大慢性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该类患者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随病程延长,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升,其中冠心病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极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脏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防控水平。降压治疗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降压药物及方案较多,其中吲达帕胺、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也较多,既可发挥降压作用,又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但是两者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有待分析[1]。为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2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5例,对比分析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方案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8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试验组45 例;两组患者均行血压监测、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试验组男29 例,女16 例;年龄50~78 岁,平均(64.37±14.02)岁;高血压病程2~10年,平均(6.82±3.02)年;冠心病病程1~5年,平均(3.56±1.43)d。对照组男28例,女15 例;年龄50~78 岁,平均(64.08±13.82)岁;高血压病程2~11年,平均(7.41±3.56)年;冠心病病程1~5年,平均(3.60±1.3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明确;②近1周未使用抗心绞痛、降血压药物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药物使用禁忌证;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③合并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④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⑤无法耐受治疗;⑥治疗依从性较差等。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 次/d。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者,服用硝酸甘油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②试验组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吲达帕胺片1.5 mg/次,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以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冠心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冠心病疗效。①显效:轻体力劳动下,心绞痛发作次数90%或不发作,硝酸甘油用量减少90%~100%;②有效:轻体力劳动下,心绞痛发作次数50%~89%,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③无效:轻体力劳动下,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或发作频率增加者,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或增加,治疗期间出现急性心脏事件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冠心病疗效比较:试验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对照组出现4例水肿,2例头痛,1例疲倦,1例恶心,1 例面红心悸,发生率为20.93%;试验组出现3 例水肿,3 例头痛,2 例疲倦,1 例口干恶心,1 例面红,发生率为22.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自行消退,或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后遗症,未影响临床用药。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n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45165.02±10.56129.02±12.02114.02±9.6784.02±10.36对照组43167.02±12.14140.69±13.47115.86±12.0598.02±13.54 t 1.41513.0981.20214.026 P 0.7960.0190.8570.018
表2 两组患者冠心病疗效比较(n)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危险性较高,防治形势严峻。高血压本身属于临床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同时高血压也是诱发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致死风险较高,需积极防控,以改善患者预后。血压升高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必须积极进行降压治疗,平稳控制血压,进而改善心绞痛症状,控制疾病进展[3]。
硝苯地平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降压药物,具有降压和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吲达帕胺为磺胺类利尿剂,具有良好利尿和钙拮抗效果,具有长效降压作用,有助于维持稳定的降压作用[4]。氨氯地平为钙离子阻滞剂,可有效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作用,同时可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冠脉供血,可有效抑制和改善心绞痛发作[5]。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可发挥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可有效改善冠脉供血不足,发挥心功能保护作用,有助于提升降压效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收缩压6~30 mmHg,舒张压降幅也可提升5%~20%。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129.02±12.02)/(84.02±10.3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69±13.47)/(98.02±13.54)mmHg,因此两者联合降压效果更为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好。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试验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因此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治疗效果,提升心绞痛控制效果。吲达帕胺的临床应用时间较长,长期安全性监测显示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反胃、厌食、恶心、便秘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同时头痛、眩晕、低血钠/钾等不良反应情况多为一过性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7]。氨氯地平上市以来,不良反应逐渐深入,其发生率≥0.1%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血压、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另外还可引发周围神经病变,眩晕、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肠胃胀气、过敏性反应,关节疼痛僵直,肌肉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8]。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尚不明确,有待探明其不良反应情况。为此,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和对照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可靠。联合用药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了水肿、头痛、疲倦、恶心和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自行消退,或经对症治疗后好转,预后良好,可知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较高,应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效果可靠,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提升冠心病控制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