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金泓烨
214000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日渐增长,该疾病为严重威胁人类消化系统健康的恶性肿瘤病。有65%的大肠癌发生于人体乙状结肠和直肠的交界处,患病率仅低于食管癌及胃癌。当前临床治疗直肠癌仍以根治性手术为主[1]。针对无法实施根治手术以及术后发生转移的晚期患者采取联合化疗的方式治疗。靶向药物为现今治疗癌症的常用药物,其能够作用于肿瘤生长、癌症发生所需靶点,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多数研究表明,卡培他滨、贝伐单抗、奥沙利铂甘露醇、西妥昔单抗等新药以及其组成的新方案能够使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期延长至少30 个月以上[2]。现对在笔者科室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卡培他滨法治疗,旨在探究此二药联合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37~70岁,平均(56.2±3.6)岁;结肠癌27 例,直肠癌13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2例;年龄36~71 岁,平均(55.9±3.5)岁;结肠癌26 例,直肠癌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NCCN 结直肠临床实践指南》判定的结直肠癌的标准;②采用影像学检测(MRI、胸腹部CT)、细胞学检测(HE染色等)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均判定为大肠癌术后转移或复发的Ⅳ期结直肠癌、无法实施手术者;③均至少存在一处可测量病灶,预估生存时间>3个月;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研究开始后接受结直肠癌晚期一线治疗。
排除标准:①已知试验中相关药物禁忌证;②具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言语沟通障碍,无法配合研究;③凝血功能存在异常;④妊娠期或哺乳期;⑤并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⑥参考ECOG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2分。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奥沙利铂甘露醇130 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起同时为患者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2.4~3.0 g/m2,持续46 h。14 d为1个疗程。②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奥沙利铂甘露醇用法同对照组;另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2次/d,连续服用14 d。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心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血红蛋白下降、外周神经炎、恶心呕吐及血小板下降等。
疗效判定标准:通过影像学(B 超、MRI、CT、胸片)检查并以此为依据。①完全缓解:肿瘤连续消失1个月以上;②部分缓解:2个最大垂直直径肿瘤的乘积缩小>50%,且连续1 个月以上;③稳定:2 个最大垂直直径肿瘤的乘积缩小>50%,增大≤25%,且连续1 个月以上;④进展:2个最大垂直直径肿瘤的乘积增加>25%且出现新病灶[3]。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出现心功能异常8例,肝功能异常8例,血红蛋白下降25例,外周神经炎32例,恶心呕吐34 例,血小板下降11 例;对照组出现心功能异常5 例,肝功能异常4 例,血红蛋白下降20 例,外周神经炎18例,恶心呕吐13例,血小板下降13例。两组血小板下降、心功能异常、血红蛋白下降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外周神经炎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2、14.066,P=0.004、0.000)。
大肠癌为当前临床中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包含结肠癌和直肠癌,该疾病不但可损伤消化系统,肿瘤易转移,还可累及淋巴、肝脏、肺脏、骨骼等,使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4]。生活方式、大肠腺瘤、遗传等均为大肠癌的发生因素[5]。大肠癌早期无症状不明显,大便潜血、消化不良为其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消瘦、呕吐、贫血、乏力等症状。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多选择肿瘤根治切除术,Ⅰ期、Ⅱ期及Ⅲ期患者常采取区域淋巴清扫,依照病灶部位确定切除范围。Ⅳ期患者如发生肠出血、肠梗阻等情况将暂缓手术,实施姑息性切除,旨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30%左右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还有20%~25%的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转移和复发,治疗效果仍无法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仅为50%[6]。因而化学治疗为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10年间,随着新药的研发和应用,对化疗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奥沙利铂为治疗原发肿瘤、转移性结直肠癌完全切除后的Ⅲ期结肠癌的常用药,常用剂型为注射液。多数研究发现,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加叶酸钙的大肠癌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已被列为晚期治疗大肠癌的辅助化疗方法[7]。除此之外,卡培他滨作为一类口服新型氟尿嘧啶抗肿瘤药物,具有肿瘤内激活作用,此药通过口服后能够经小肠快速吸收进入肝脏,在肿瘤组织中,对肿瘤有关血管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起作用而产生氯尿嘧啶,因而卡培他滨原本不具有细胞毒性,而有毒性的氯尿嘧啶优先产生于体内的癌细胞。有研究发现,该药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产生该疾病的缘由可能是卡培他滨代谢生成的α-氟-β丙氨酸瘀积于末梢血管。故需密切观测服用卡培他滨药物治疗的患者,以防其出现早期手足综合征,若发现患者存在该迹象应即刻调整用量[8]。卡培他滨经过肿瘤和肝脏组织内的胞嘧啶脱氢酶、羧酸酯酶以及胸苷磷酸酶浓聚在肿瘤细胞内,转为具有细胞素功用的5-Fu。但5-Fu的给药方式大多患者不愿接受,而口服此药物相对静脉注射药物而言更加方便,安全性更高,患者因服用便捷且效果可靠而更易接受[9]。同时正常组织中的胸苷磷酸酶极低,故对正常组织的危害性较小。卡培他滨可抑制细胞分裂,能够阻碍蛋白质、RNA的合成[10-11]。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研究发现,实施该方案的患者其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氟尿嘧啶。两种方法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在血小板下降、心功能异常,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外周神经炎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疗效显著,为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有效的化疗措施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