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金琪
214023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机械通气作为临床上抢救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在ICU 科室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维持患者呼吸以及生命的重要途径。但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其撤机成功率还跟患者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针对撤机的重症清醒患者,要求护理人员能够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撤机依从性,确保撤机有序开展。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干预模式,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80例行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就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撤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例;年龄11~75 岁,平均(43.61±5.2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2~74岁,平均(44.56±5.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处于清醒状态。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撤机方法,在完成撤机后,对患者临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还需要在发现异常情况后的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避免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进行舒适体位的摆放,并定期进行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处理。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手段:①医护人员激励:在患者撤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详细说明,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机械通气对于自身治疗的重要性。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就撤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说明,对于语言表达不便的患者,可以通过写字板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给予患者充足的鼓励与安慰,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对后续撤机环节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在跟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以温柔与和蔼的态度来进行沟通,操作技术熟练,这样才能够获得患者们的信任以及积极配合。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病房的环境进行转变,尽可能降低仪器运行的噪音,调节室内光线,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通过一系列激励手段的应用,提升患者对于撤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撤机成功率。②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作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手段中的重要内容,因为ICU 内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很多患者甚至还会对治疗产生一定抗拒情绪,不利于后续治疗措施的有序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医护人员采用榜样激励的模式,激发患者们的治疗积极性。通过对患者进行成功脱机案例的讲解,或者邀请一些脱机后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很好地抵消患者对于撤机治疗的恐惧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对于正常呼吸状态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③家庭激励: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力度,让家属给予患者充足的关心与支持,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激励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地将患者转送到单独病房中,随后让家属全程陪同患者进行治疗。很多患者在家庭的鼓励下,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爱意,对于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有良好缓解效果。在家庭鼓励下,患者们可以用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保障撤机效果以及成功率。④重建正常昼夜周期:因为家属无法时刻在EICU病房陪伴在患者身边,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会将大量精力放在治疗及监护上,而忽略了和患者的交流。并且在EICU病房通常会要求全时间照明,由于各种灯光、仪器的警报,相邻床位患者抢救等杂乱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恐惧、交流、失眠等负面心理及生理情况,并感到极大压力,从而出现ICU综合征。而对于待撤机患者,当条件在允许条件下,护理人员就需严格控制仪器的报警阈值,并降低监测仪器和医护人员因各种操作而发生的噪音;在床边灯光为柔和暖色为宜,不能直接照射到患者眼睛;严格控制开关灯时间,并重建患者正常昼夜休息时间;除此之外,适当允许患者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和家属联系等方式调整心态,在夜间可以对患者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以改善其睡眠状态。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病死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率比较:观察组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病死率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病死率比较[n(%),(±s)]
组别n通气时间(d)再插管率病死率观察组403.54±1.161(2.5)2(5.0)对照组4010.65±3.1210(25.0)11(27.5)t/χ218.6925.6121.67 P<0.05<0.05<0.05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病
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治疗中维持生命的常见手段,但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潜意识中认为呼吸机是维持呼吸与生命的必需品,给撤机治疗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此外重症患者因为病情比较严重,身体不适感强,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并直接影响后续治疗。对于清醒且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而言,其心理状态还会直接影响撤机的有效性。对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疾病原因:患者因为自身病情比较严重,对于治疗跟预后无信心,从而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感,更加抗拒撤机治疗。②治疗因素: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比较多的治疗手段,外加身体的不适以及长时间被各种仪器监测,也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③环境因素:患者在ICU 病房接受治疗过程中,已经适应了跟外界隔离的治疗环境,对于该环境内的一切治疗跟护理手段均产生依赖性,一旦准备进行撤机操作时,就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恐慌等心理情绪。
在研讨中发现极多患者都已经具备撤机的生理条件,但通过情感因素看来,存在撤机障碍,这会产生再次气管插管及困难脱机的情况。通过本次护理实践,发现患者各种负面情绪会对撤机是否顺利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影响了撤机,则会影响到患者心理因素,如意识水平、情绪状态、患者个性及诱导水平等。患者对于其他不适方面还包含对仪器噪音、医疗环境照明的不适感,对于医护人员没有充分安全感、缺少信任度等不良因素。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模式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护理手段,在该心理干预模式中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心理护理知识基础上利用集束化激励式的护理手段,排除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医护人员激励模式能够加强患者对于撤机治疗认知的了解程度,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治疗。通过成功案例激励的模式,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减少患者对于呼吸机的依赖感,对于后续撤机治疗的顺利开展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庭激励模式,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跟鼓励,坚定患者撤机治疗的信心。通过本研究发现患者心理因素不仅是因为患者个人以及医护人员,更是包括有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同样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综合这些因素,患者如果心理始终不能放下,则会产生不愿撤机的心理,使撤机异常困难。医护人员需要注重患者与医疗机构、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复杂关系网络的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就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这三项临床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态,对此情况使用患者与医疗机构、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措施,更能建立患者对疾病的信心,并洒脱面对在脱机后可能造成的情况,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这样积极的行为使患者更能接受脱机,通过本次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能够帮助行机械通气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