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4-11-19

左保廷

030600武警第一机动总队直升机支队太谷场站卫生队,山西晋中

创伤骨科是临床中微伤、挫伤以及开放性骨折伤的总称,这类伤病的治疗在临床中拥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随着工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相关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正在不断提高,所以创伤骨科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治疗及恢复时间过长,所以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痛苦,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其治疗模式的优化改革,提高治疗恢复效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实践应用,以克服传统治疗模式的缺陷。以下是笔者对外固定架治疗措施在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创伤骨科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4~76岁,平均(43.31±13.66)岁。试验组男26例,女14 例;年龄25~77 岁,平均(44.36±12.86)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内容,且愿意配合;③不存在严重的器官障碍或器官功能衰竭,后续治疗恢复中不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②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具体使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法,麻醉方式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让患者取平卧位,将金属骨板、螺钉植入患者断骨位置,之后才能够完成对断骨位置的固定[1]。在此基础上,需要使用X线引导骨折部位的复位,并根据情况在骨折位置插入钢针,用以加固。此外,该组患者在实际治疗恢复中还需要通过打石膏的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②试验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措施:a.要做好术前的常规检查工作,即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准确细致的检查。b.通过暂时性的临时固定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初步治疗,并对后续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手术过程中,同样需要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具体麻醉方式可选择全麻或局部麻醉。c.再次利用X线检查确定实际骨折情况,并将固定钉自远端纵轴正中心打入患者体内。一般需使用2枚固定螺钉,在确认骨折位置复位成功后,还需要通过安放支架的方式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期间,可以利用加压杆进行调整,以保证固定位置的准确性。待上述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清创、缝合[2]。d.需要对患者的骨折位置定期进行X 线检查,从而根据实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拆除固定支架。患者恢复期间,要保持其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从而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e.给予患者常规止血和镇痛治疗,待其情况稳定后可以将其转至重症监护室。要做好患者的常规护理,在情况允许条件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其早日康复。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包括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试验组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实际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Pn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运动恢复时间405.12±1.366.53±1.4612.82±1.36 403.20±1.144.13±1.238.86±1.63 6.9538.01614.759<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n手术切口长度(cm)切口愈合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长(min)403.9±0.610.6±2.6180.6±25.260.6±4.3 408.95±0.6518.52±3.46258.8±28.872.5±3.3 8.3186.36546.0552.279 P<0.05<0.05<0.05<0.05

讨论

创伤骨科是临床医学中发生概率比较高的骨折类型,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均可造成这一类型的骨折情况,其不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这部分患者也拥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而且还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以及机体代谢功能失调的症状。近几年,因为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私家车的不断普及,这类患者人数不断增加[3]。对患者来说,在遭受这类伤害事故后必须承受极大痛苦,所以客观情况决定了他们很难再接受复杂的手术治疗,所以要为其寻找一种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法,帮助其尽快摆脱伤痛的折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固定手法,以避免造成固定和骨折位置的相邻软组织挫伤,保证相关位置的血液循环情况,最终促进伤口的有序恢复。

内固定法是治疗临床创伤骨科的常用疗法,其主要是将金属螺钉、骨板等固定物品打入患者的骨折内部,以此促进断裂部位的尽快恢复。这一方法虽然简单常用,但是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剥离,一定程度上来讲会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带来二次伤害,且极容易出现感染或术后发炎的症状,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和恢复。此外,这类治疗措施还会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而增加其心理和生理层面的不适感,对此要提高关注度。近几年,创伤骨折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这一模式的治疗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亟需推进相关治疗措施的创新改革。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实际治疗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就是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因其是微创手术,具有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所以患者所承受的生理疼痛较小,术后更好恢复。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来说,利用外固定架对其进行治疗只需要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而对于闭合性创伤患者来说,则只需要进行复位治疗。在使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时,需要遵循先复位后穿针固定的原则。前期复位阶段,需要纠正患者受伤位置的短缩和重叠移位,之后需要纠正侧方以及成角移位,最终才能够纠正分离与旋转移位[4]。同样,使用外固定架对患者进行治疗,也控制住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可以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的生命体征,尽快回归工作和生活。利用外固定架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时的整体操作流程较为简单,而且螺钉也拥有较强的稳定性。对护理人员来说,这一治疗措施也降低了他们所负责的护理工作的难度,可以让患者尽快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外固定架的外观性较差,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要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5]。

本研究证实,在外固定架治疗措施的作用下,试验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手术效果方面,试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9±0.6)cm,切口愈合时长为(10.6±2.6)d,术中出血量为(180.6±25.2)mL,实际手术时长为(60.6±4.3)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为(8.95±0.65)cm,切口愈合时间为(18.52±3.46)d,术中出血量为(258.8±28.8)mL。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今后要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帮助其早日康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