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412000湖南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
浅表性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具有不易发现、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研究指出[1],膀胱肿瘤发病率占我国泌尿系统肿瘤首位。在临床上,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以钬激光肿瘤剥切术为主,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及恢复较快等优势。但是,部分患者在钬激光手术治疗后仍存在远期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对患者而言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钬激光膀胱肿瘤剥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以改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研究组男3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12±8.54)岁;肿瘤平均直径(1.79±0.61)cm。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79±9.12)岁;肿瘤平均直径(1.81±0.5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①经影像学和膀胱镜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膀胱肿瘤;②符合手术指征;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④有血液病史;⑤依从性不佳或无法配合研究。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钬激光膀胱肿瘤剥切术: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后,经尿道外口置入膀胱镜,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设定钬激光功率20~40 W,通过膀胱镜操作孔置入550 μm光纤,启动钬激光,将肿瘤从根部进行切除,据肿瘤根部2.0~3.0 cm 直径范围进行灼烧。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术后24 h 内予以丝裂霉素20 mg+0.9%盐水40 mL 进行膀胱灌注,保留2 h,1 次/周,持续8 周。
观察指标[3]:随访3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等。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复发率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钬激光膀胱肿瘤剥切术为泌尿外科新型手术方式之一,利用软光纤传递脉冲式激光可穿透较浅组织,从而实现精准切除和止血[4]。与传统术式相比较,其术后肿瘤组织残留更少,可更迅速封闭淋巴管,避免肿瘤细胞扩散;同时由于钬激光不存在电场效应,可避免闭孔神经损伤,降低尿外渗、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预后质量更高;最重要的是,钬激光止血效果优异、操作简便,有利于中老年及体质较弱患者预后恢复,临床适用范围更广[5]。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钬激光肿瘤剥切术仍存在较高远期复发率,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改善。本文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装疗法,获得较满意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更好,复发率更低。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药物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复发率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复发率比较[(±s),n(%)]
组别 n 术后住院时间(d) 留置导尿管时间(d) 1年复发率 3年复发率研究组 53 8.14±1.16 4.14±1.29 0(0.00) 1(1.89)对照组 53 15.27±3.51 8.75±3.18 4(7.55) 9(16.98)t/χ2 14.041 9.780 2.338 5.410 P<0.01 <0.01 >0.05 <0.05
综上所述,钬激光膀胱肿瘤剥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应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安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