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075000张家口市第五医院老年科,河北张家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身体躯干部分及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可累及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通常出现在糖尿病早期,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轻微,不易察觉[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旨在探究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常规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8~76 岁,平均(65.23±2.51)岁;病程2~12年,平均(5.12±1.32)年。干预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9~76 岁,平均(65.58±2.62)岁;病程2~11年,平均(5.25±1.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降糖治疗,给予饮食、运动、作息等健康指导。①常规组采取甲钴胺治疗,1 次/d,肌内注射500 μg/次。②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硫辛酸治疗,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加入硫辛酸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者都治疗10 d。
观察指标:⑴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腱反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腱反射功能有所好转;③无效: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及腱反射功能都未见改善。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TSS)。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T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TSS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常规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5.71%),头晕、反胃各1例。干预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8.57%),头晕、反胃、出汗各1例。两组患者症状均轻微,治疗结束后均自行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与脂代谢异常有很大关系,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主要是通过对轴突的刺激促进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及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2],在临床治疗中,单纯使用甲钴胺对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但整体临床疗效有限。
硫辛酸可以加速神经传导,改善神经性疼痛,抑制蛋白质糖基化,属于强抗氧化剂[3]。此外对血管内皮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4],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增强药效,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TSS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可靠。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35 6.93±2.97 5.60±3.05★干预组 35 6.95±3.32 4.31±2.54★#
综上,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