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134003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因一类或多类红细胞减少而造成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能够造成较多并发症,其中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一种[1]。针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应用经验相对丰富且常见的是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逐渐进步,有关临床医学者提出脾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造成较多不良后果。此外这种治疗方式创伤性较大,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较多。而双介入手术优势逐渐显现,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脾脏,降低因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为证明双介入术应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100例 符 合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研究,现报告如下。
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8~71岁,平均(46.3±3.6)岁。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2岁,平均(45.4±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②合并消化系统溃疡;③全身恶性肿瘤;④神经功能障碍;⑤严重精神类疾病。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症状符合样本选取标准;③能够正常语言沟通。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⑵研究组给予双介入术治疗:操作步骤:消毒、穿刺插管、闭塞曲张血管、填塞等几个步骤[2]。①部分脾栓塞术:准备导管,寻找穿刺血管,检查脾动脉血管的健康状态以及血管弹性,随后进行填塞。②经皮肝穿门脉插管:辅助患者调整体位,以仰卧位接受检查,准备穿刺针由第8 根肋骨间隙向上水平刺入,穿刺针到达胸肋处停止继续穿刺。退针,引导血液流出,应用导丝引导,置入甘油酸钠使曲张血管处于闭塞状态,在透视下观察曲张状态是否消失。若曲张未消失并有微量出血现象,但闭塞状态稳定,适量添加填塞物质。出血消失后拔管,对介入术创口进行包扎。结合积极的复查观察术后的恢复情况[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纳入胸腔积液、液气胸、黄疸3 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安全性越高。
疗效判定标准:①有效:肝功能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各项血细胞参数恢复;②显效:外围血象恢复效果一般,症状基本恢复;③无效:治疗前后出血未改善,血细胞参数未恢复,肝功能较差。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4.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慢性进行性肝病能够导致较多并发症,同时能够继发感染对周围器官造成严重危害。最常见的是因肝硬化造成的脾功能亢进,这种状态下,血细胞参数明显升高,引发消化系统出血现象,同时造成肝功能丧失。这种疾病类型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利用传统治疗思想进行干预,需要将充血或脓肿脾脏切除,但缺少脾脏后人体内分泌功能随之降低或丧失,故不推荐这类治疗方法。本文将双介入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结合部分脾栓塞术及经皮肝穿曲静脉曲张栓塞术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疾病干预。为证明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合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双介入治疗的优势。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综上所述,将双介入术应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后,能够拥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疗效显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