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9
300450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早期给予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具有良好疗效,文中就此展开随机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2016-2018年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5±10.4)岁;平均病程(4.2±3.1)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4±12.5)岁;平均病程(4.5±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血管扩张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及血糖控制药物进行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绝骨穴、昆仑穴、关元穴、气海穴。如果患者有肢体发凉症状,需足三里穴加灸;对于阴虚淤热患者需要针灸太溪穴;对于有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患者,需要针灸阳陵泉穴、环跳穴及神阙穴。使用30 号1.5 寸毫针进行针灸,每相隔1 d针灸1次,进针后需要留针30 min,在足三里穴和神阙穴需要使用雀啄法针灸15 min,治疗15 次为1 个疗程,对比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14±0.95 1.24±0.94对照组 40 2.15±0.93 1.97±0.92 t 0.047 3.510 P 0.962 0.000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组别 n MCV SCV尺神经 腓神经 尺神经 腓神经观察组 40 58.52±1.08 47.05±1.43 58.16±1.51 48.79±1.73对照组 40 50.12±1.65 41.83±1.65 47.96±1.72 40.87±1.65 t 26.939 15.120 28.185 20.9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指标:⑴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四肢麻木、自发性疼痛、感觉减退、肢体发冷等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各项症状有不同幅度减轻;③无效:病症未改善、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⑵对比患者治疗后神经体征评分,0 分表示无异常,1 分表示受损局限在脚趾,2 分表示脚掌中部以下受损,3 分表示踝关节以下受损,4 分表示受损位置到小腿中部,5分表示受损位置到达膝关节。评分越低,效果越好。⑶通过电极放置方法测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SCV测定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在近端神经干收集,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12)。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神经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尺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痹症”“血痹”范畴,患者由于气虚血瘀、淤血阻络而发病[1]。针灸能够调节机体,促进血液流速增加,改善微循环状态,促进周围神经供血供氧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本结果可见,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针灸能够刺激神经元生长因子,改善神经营养状态,增加对神经供氧和供血,促进微血管生长,从而促进患者病症改善[2],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病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病症,提升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