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4-11-20

刘世吉

摘要 目的:探討声导抗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A型、As型、Ad型、B型、c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临床常见耳部疾病,表现为中耳积液或有液体流出、听力下降等,也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气压耳镜和鼓膜切开术是临床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两种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患儿配合度较差,临床使用较少。同时,小儿对声音反应迟钝,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使得早期诊断率较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影响患儿的听力恢复[1]。声导抗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多采用鼓室导抗图分型、声反射阳性率等判断中耳情况,但也存在少数鼓室导抗图判断错误,出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为观察组,男42例,女48例;年龄2~11岁,平均(5.8±3.1)岁;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耳部存在阻塞感、不适感,耳痛不明显,可伴有听力减弱,多有感冒史。将同期90例健康儿童听力检查作为对照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2~ 14岁,平均(7.1±3.8)岁。排除合并其他耳部疾病者。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检查方法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均采用丹麦同际听力声阻抗机,型号为AT235,在隔音室内进行检测。先行纯音听阈测试,探测纯音226Hz,声级85dB SpL带AGC,设置压力+300~-600 daPa;再行声导抗测试,包括鼓室导抗图和声反射,声导抗范围0.1~6.O mL,声反射声强80~120dBSpL,频率1~2kHz,同侧与对侧均给予测试,若有反应即判定为声反应阳性[3];对于不太配合的患儿采用儿童功能声阻抗测试,提高测试效果准确度;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分为A型正常峰压,As型低峰,Ad型高峰,B型为无峰,C型为负压,以A型为正常形态,其他型均为异常形态[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声反射阳性率;记录观察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比较:观察组A型、As型、Ad型、B型、C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间声反射阳性率比较:观察组A型、As型、Ad型、B型、C型的声反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观察组纯音听阈测试中,平均PTA 34.ldBHL;传导性聋76例(84.44%),混合性聋6例(6.67%),听力正常8例(8.89%)。

讨论

声导抗检查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检查手段,其操作无损伤,患儿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弥补其他有创检查的不足。鼓室声导抗对中耳积液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出率,临床可通过动态观察鼓室导抗图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5]。

发病初期患儿多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空气无法正常进入中耳,导致中耳内的空气被黏膜吸收,形成中耳腔内负压,鼓膜内陷,声导抗测试鼓室线峰压点偏移向负压侧,呈现C型曲线。此期患儿听力损害尚不明显,但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筛选标准。当病情进一步发展,鼓室负压增大,中耳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出现鼓室积液,随着液体的增加可显著影响中耳传音系统,声导抗测试时传音结构的质量增加,声顺变化减小或无改变,导抗图峰值降低,甚至无峰,呈现B型改变[6]。因此,声导抗测试可反映鼓室功能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听功能改变情况,并为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临床一般将B型鼓室导抗图作为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指标,囚其可获得传音结构改变、声反射消失的证据。

本研究结果提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与正常儿童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中A、B型分型有明显差异,说明B型鼓室导抗图是鼓室积液的特异性曲线,但若出现包括A型鼓室导抗图在内的非B型图时,并不能完全排除鼓室积液的存在。这时需结合镫骨肌反射阈、声顺值、鼓室压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还可考虑CT影像来辅助诊断。本研究通过纯音听阈测试得出,观察组平均PTA 34.1dBHL,传导性聋76例(84.44%)、混合性聋6例(6.67%)、听力正常8例(8.89%),与声导抗检查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洁,马晓雯,顾宇宙.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09,4(31):54-55.

[2]李英来,逯素艳,高永海.婴儿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7):148-149.

[3]黄孝文,王春芳,曹平乎,等.鼓室导抗图与颞骨CT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5):483-485.

[4]廖剑绚,周芝芳,李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检查结果分析及意义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3):433-435.

[5]任轶群,唐骅,杨红.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326-1327.

[6]刘辉,莫玲燕,吕静,等.226Hz和1000Hz鼓室声导纳在不同年龄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探[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0):701-7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