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0
葛卫周
610100成都航天医院眼科,四川 成都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其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所致,老年人是硬核白内障的高发人群,核大且硬,多数患者存在较差的囊膜弹性,悬韧带松弛,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数小等问题,同时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1]。基于硬核白内障临床特点,导致了其手术风险及难度较高,手术时间延长,可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慢,易出现较多并发症。手术是根治硬核白内障的唯一方法,术式较多,本次研究给予两组不同手术方案,对结果进行比较,旨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2018年1-12月收治硬核白内障患者54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75 岁,平均(60.23±5.33)岁;左眼13例,右眼1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3~75 岁,平均(60.27±5.54)岁;左眼14例,右眼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硬核白内障诊断标准;②无原发性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③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④依从性较好;⑤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1。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合并有其他类型眼部疾病;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④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常规消毒,术前对眼表面进行麻醉,在颞上或鼻上透明角膜处作切口,3:00 位置作辅助切口,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内,环形连续撕囊,囊袋内劈核,采用超声乳化将晶体核吸出,同时追加黏弹剂,保护角膜内皮。吸出残留皮质,再次置入透明质酸钠,植入人工晶体,吸出残留液体,恢复前房,水密切口,术毕常规涂抹眼膏,包贴术眼,完成手术。②观察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以上穹窿为基底做结膜瓣,做3 mm左右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移晶体至核前房,在核上、下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其中,一分为二,碎核,采用晶状体线环,将硬核分次娩出,吸净残余皮质,将透明质酸钠注射进囊袋及前房内,植入人工晶体,随后透明质酸钠吸出,使结膜瓣及前房得以恢复,术毕处理与对照组相同。
观察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3 个月散光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角膜水肿、后囊破裂、虹膜损伤。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个月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4.103,P=0.043,P<0.05)。见表2。
硬核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有文献指出该治疗方案有明显不足之处,如该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有较严重的损伤,同时对硬度级别较高者,效果较差[2-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主要优势在于,其对晶状体核摘除时,能够减少前房操作次数,进而降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角膜,加快术后视力恢复。此外,其还能够维持前房稳定性,降低角膜水肿发生率,改善散光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更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利用圈套器将核娩出,熟练者可一次性将其完整取出,同时在晶状体核表面裹有透明质酸钠,娩出时仅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轻度摩擦,可显著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刺激,术后水肿程度较小,恢复较快。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仅1例患者出现水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进一步证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s,°)
组别 n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对照组 27 0.52±0.13 1.59±0.23 1.13±0.31观察组 27 0.54±0.11 1.26±0.11 0.98±0.11 t 0.610 6.726 2.370 P 0.272 0.000 0.011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可降低散光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