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观察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时间:2024-11-20

564499贵州省余庆县人民医院,贵州余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所诱发疾病,患者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多具有下肢麻木、腰腿酸痛等临床症状[1]。当前临床多以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受[2]。但是患者多存在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等不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根据分组比较结果展开临床论述,评估椎间孔镜在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优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5例。常规组男8例,女7例;年龄41~67岁,平均(50.16±3.61)岁。试验组男8例,女7例;年龄41~68岁,平均(50.21±3.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通过椎管造影、CT或者MRI确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存在心肝肾功能疾病、腰椎滑脱、不稳。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CT、MRI及腰椎正侧位检查等,明确患者进针角度、穿刺路径。①常规组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后路椎板检查,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全面消除神经根压力。②试验组予以椎间孔镜治疗,后外侧入路,穿刺点为L3~4、L4~5、L5~S1,后中间线旁距离分别是8~10、10~12及12~14。安全三角区置入椎管,椎间孔镜下摘除被染色的髓核,松解神经根,应用射频电极实施纤维环成型、环状神经椎板减压治疗,祛除工作套管,皮肤缝合。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①优: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②良:日常生活轻微受限;③差:日常生活严重受限,病情未见改善或者加重[3]。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常规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中皮肤切口为8 mm,为当前创伤性最小的脊柱外科手术技术[4]。在椎间孔镜技术辅助下,能够对患者椎间盘突出症状予以治疗[5]。局部麻醉下,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骨、肌肉及韧带损伤,对患者术后自主生活能力早期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试验组 15 71.16±10.61 26.78±10.84 5.81±1.17常规组 103.41±1516.52 110.38±12.49 10.18±1.82 t 13.94 15.61 8.15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n)

相较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椎间孔镜技术应用,能够将患者神经根压迫予以解除,对患者腰椎原结构的影响较小,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手术治疗中对执刀医师经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做好术前充分准备,准确定位穿刺点,且术后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充分彰显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价值。

椎间孔镜治疗方式下,能够缩小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证实椎间孔镜临床治疗价值较高。相较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对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早期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期间、住院时间,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整体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