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救治

时间:2024-12-06

田冰

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救治方法。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中与麻醉相关的呼吸抑制15例(68.18%),急性肺栓塞5例(22.73%),产后子痫2例(9.09%)。其中术中发生急性呼吸衰竭5例,术后17例(术后<1 h 5例,术后7 h 7例,术后24 h 3例,术后1周2例),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急性呼吸衰竭发病突然,通常无肺部疾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重视呼吸抑制等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监测,慎用术后镇痛。

关键词 妇产科;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救治:预防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妇产科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救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为我院妇科术中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2例,年龄22~56岁,平均(36.9±12.8)岁;合并高血压9例,有心肌炎史3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施行术式为剖宫产术(12例)、经腹子宫切除术(8例)和腹腔镜盆腔粘连分解术(2例);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56.8±0.64)min;麻醉方式有全麻(3例)和腰硬联合麻醉(19例);术后镇痛方式有镇痛泵(11例)、肌注盐酸哌替啶(2例)和经硬膜外腔推入吗啡(2例)。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有2例全麻患者注入麻醉药后有双颊潮红、颜面部水肿等表现;2例产后子痫患者于术后发生抽搐,抽搐时面色呈青紫色,呼吸暂停,眼球固定,瞳孔缩小;有3例术后回房后嗜睡,心率45次,min,给予吸氧后未能纠正;9例面色青紫,无意识,呼吸暂停,瞳孔缩小,心率、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醒后无记忆;3例有咳嗽、咳痰和心慌胸闷等症状,经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不足85%,心率>150次/min;3例术后1周血氧饱和度73%,心率120次/min,患者主诉无不适症状。

治疗方法:全麻术中患者出现过敏时,及时静注地塞米松,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术后回房后出现轻度呼吸抑制的患者静推0.5 mg阿托品,并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出现呼吸暂停的患者采用仰头抬颌法清除其口腔内分泌物,在面罩加压给氧的同时关闭镇痛泵,并静注纳洛酮;出现肺栓塞的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采用抗凝疗法和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产后子痫患者,及时静注镇静剂,同时静推硫酸镁。

结果

本组患者的致病原因:与麻醉相关的呼吸抑制15例(68.18%),其中有9例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3例行剖宫产术治疗中取出胎儿后突发呼吸抑制,3例因麻醉药过敏而导致喉头水肿;急性肺栓塞5例(22.73%);产后子痫2例(9.09%)。

发生时间:术中有5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术后有17例,其中术后<1 h 5例,术后7 h 7例,术后24 h 3例,术后1周2例,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未发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后遗症。

讨论

本组病例术前均无呼吸系统疾患,有2例产后子痫患者发生抽搐后导致气道阻塞;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因肺毛细血管灌注减少,进而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现象,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其他15例均因麻醉相关的呼吸抑制导致本病。目前,妇产科手术中已广泛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吗啡术后镇痛,但术后采用吗啡镇痛易造成呼吸抑制。有研究认为,吗啡硬膜外镇痛引发呼吸抑制的发生率0.25%~0.5%,延迟性呼吸抑制的发生率0.09%,通常给药后5~7h发生,持续时间长达24h。

通常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麻醉史和采用血气分析等方法对急性呼吸衰竭进行诊断。但若术后发生肺栓塞时,由于临床表现较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难度较大,早期延误诊断率较高。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因内源性栓子堵塞后而引发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活动量过少、合并心肺疾病、过于肥胖、手术创伤、静脉曲张以及妊娠、脱水、分娩或避孕药物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流缓慢、停滞或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

在临床治疗方面,应根据病情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初步判断,采取开放气道等措施迅速解除气道阻塞,同时给予氧疗。有报道认为,可采取高流量鼻导管密闭式供氧对呼吸抑制患者(主要包括突发性、短暂性呼吸抑制及非呼吸系统疾患所引起的呼吸抑制)进行治疗,结合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以及关闭镇痛泵等措施并组织各相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如为呼吸抑制因药物引起,应注射足量的纳洛酮,解除吗啡的抑制作用,缩短脑缺氧时间,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症状;如为子痫患者,可注射解痉和镇静剂;如为难治性低氧血症,应及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治疗肺栓塞时可给予支持治疗(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及镇痛治疗)、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周后改口服华法令,抗凝药使用3~6个月以上)、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改善肺组织灌注和肺循环,缓解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介入治疗(如溶栓疗效不佳,可在医疗中心实施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在预防方面,应重视呼吸抑制等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于术中、术后加强监测,慎用术后镇痛,以免酿成严重后果。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并难以纠正时应早期诊断,采用低分子和低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肺栓塞;对肥胖、肿瘤等高危患者实施手术时应持续使用药物预防7~10 d以上,部分患者可酌情延长。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