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6
李 佳 刘 芳 张 清
(1.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2.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不同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状态的比较研究*
李 佳1刘 芳2张 清2
(1.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2.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目的:了解天津市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措施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345例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4.76±5.84)分,高于国内常模(34.56±3.73)分;所处地区、年龄、职业、居住状况、月收入、失能持续时间、现患慢性病情况是影响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失能老人需要不同的社会支持,相关部门需根据失能老人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社会支持,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
全球老龄化的进程中,中国已成为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首次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已经达到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有1080万[1]。失能不仅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对家庭其他成员造成极大影响。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失能老人的照护,为其建立社会服务和政策的支持[2],但还有研究表明,失能老人社会支持处于缺乏状态,从而影响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结合方便抽样的方法,整群抽取天津市18个行政区划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于每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10例失能老人参与调查。共调查360例失能老人,回收有效问卷345份,有效回收率95.8%。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60岁以上符合失能评判标准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如厕、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项做不了即可定义为失能,1~2 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3~4 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5~6 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②系天津市常驻居民;③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④意识清楚,可明确回答问题或身边有可以代为回答的照顾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1.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状况、个人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及子女数。②社会支持状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即客观支持(3项)、主观支持(4项)、对支持的利用度(3项)3个维度10个项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评分越高表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该量表的10个项目和总评分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825~0.896之间,总量表α系数为0.69,具有良好的信度[4],已得到广泛利用。
1.3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经过培训,统一调查标准,选择合适对象,调查前表明身份,说明调查全部匿名,以取得配合,对于不理解或不识字者由调查员讲解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择方差分析F检验、t检验等进行统计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因素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2.1 一般资料 345例失能老人中郊县145例(42%),市区200例(58%);被调查者年龄 60~70 岁之间 110 例(31.9%),70~80岁 137例(39.7%),80岁以上 98例(28.4%);其中退休前为工人者127例(36.8%),农民88例(25.5%),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 86例(24.9%),自由职业者 44例(12.8%);在居住方式方面,与配偶居住 181例(52.5%),与子女居住 87例(25.2%),与配偶和子女两代居住54例 (15.7%),其他方式居住者23例(6.7%);失能持续时间:≤1 年的 113 例(32.8%),1~5年 95例(27.5%),5年以上 133例(38.6%),有 4名(1.2%)失能老人此项信息不详;现患一种慢性病102例(29.6%),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212例(61.4%),不患慢性病的有31例(9%)。
2.2 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情况 354例失能老人所测的社会支持分数明显低于常模[5],社会支持总分经t检验,t=16.82,P<0.00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状况(n=345,±s)
表1 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状况(n=345,±s)
项 目 被调查者 常模 t P社会支持总分 34.76±5.844 40.05±8.34 -16.825 0.000主观支持分 20.04±3.530 22.86±4.56 -14.837 0.000客观支持分 8.03±1.924 10.01±2.72 -19.122 0.000对支持的利用度 6.69±2.501 7.18±2.38 -3.661 0.000
2.3 影响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 对影响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的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郊县地区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市区失能老人。80岁以下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客观支持得分高于80岁以上者(60~70岁之间与80岁以上相比q值分别为 5.07、5.71、5.12;70~80 岁之间与 80 岁以上相比 q值分别为6.32、6.27、4.36);工人群体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q值分别为4.59、5.92、3.88);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客观支持得分较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均高(q值分别为3.36和4.26);与配偶同住的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客观支持得分高于与子女同住者(q值分别为5.40、6.55、7.41);与配偶同住者主观支持较两代同住者高(q=3.18);两代同住者较与子女同住者客观支持高(q=5.44);月收入≤1000元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大于收入在1001~2000之间及>3000元者(q值分别为3.44和3.95);失能持续时间>5年者客观支持得分低于时间≤5年者(q=2.86);罹患一种疾病者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大于患两种及以上者(q值分别为4.60和3.75)。
3.1 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社会支持指获得的帮助。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可源自亲戚和朋友自非正式的社交网络也可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团体等专业服务,可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紧密程度及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社会支持能缓解疾病造成的巨大压力,有助于人们提升对社会的应激状态,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6,7]。此外,Tara L等[8]认为,社会支持还能给予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工具性支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项得分均低于常模,这与王玉环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可能与失能老人机体状况减退有关。机体功能的丧失使得失能老人自身评价降低,有的老人甚至变得孤寂抑郁,主观支持因此下降。老人失能后社会活动随之减少,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得的帮助也逐渐减少。此外,失能时间增长造成的经济压力也使得客观支持下降。整体来看,社会支持系统得不到很好地利用,使得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降低。
表2 不同失能老人群体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表2 不同失能老人群体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总分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地区郊县 145 35.68±5.80 20.38±3.33 8.37±2.05 6.94±2.32市区 200 34.09±5.80 19.80±3.66 7.79±1.79 6.51±2.61 t 2.526 1.521 2.793 1.621年龄60~ 110 35.35 ±5.17 20.55±3.67 8.37±1.95 6.43±2.50 70~ 137 35.88 ±5.23 20.64±3.36 8.19±1.73 7.05±2.45 80~ 98 35.52 ±5.72 18.63±3.23 7.42±2.03 6.47±2.54 F 10.869 11.585 7.436 2.436职业工人 127 33.54±5.37 19.68±3.42 7.66±1.64 6.20±2.54农民 88 35.06±4.79 20.34±3.01 7.90±1.71 6.82±2.27企事业单位 86 36.16±6.87 20.26±3.92 8.76±2.35 7.15±2.52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 44 34.93±6.36 20.07±4.00 7.93±1.86 6.93±2.65 F 3.683 0.767 6.065 2.880居住状况与配偶同住 181 36.04±5.71 20.91±3.45 8.53±1.70 6.60±2.61与子女同住 87 33.24±5.28 18.85±3.33 7.33±1.62 7.06±2.43配偶子女 54 34.85±5.71 19.72±3.21 8.50±1.92 6.63±2.23两代同住其它 23 30.17±5.92 18.48±3.85 5.61±2.13 6.09±2.47 F 10.354 9.185 25.624 1.158月收入0~1000 78 35.28±4.85 19.88±2.91 8.04±1.67 7.36±2.14 1001~2000 106 34.28±6.31 19.69±4.03 8.13±1.88 6.46±2.54 2001~3000 79 34.84±5.89 20.42±3.36 7.75±1.90 6.67±2.74>3000 39 33.54±6.59 19.21±3.56 8.33±2.32 6.00±2.38 F 0.915 1.188 1.021 3.196失能持续时间≤1 年 113 35.81±5.70 20.58±3.28 8.27±2.04 6.96±2.50项 目 例数 社会支持≤5 年 95 34.75±6.47 19.89±3.95 8.23±1.89 6.62±2.61>5 年 133 33.88±5.40 19.76±3.33 7.71±1.83 6.44±2.42 F 3.382 1.901 3.331 1.385现患慢性疾病无 31 34.39±5.26 20.00±3.62 7.77±2.43 6.61±2.25 1 种 102 36.32±6.31 20.80±3.69 8.33±2.14 7.19±2.50 2 种及以上 212 34.06±5.56 19.68±3.40 7.92±1.72 6.46±2.52 F 5.383 3.550 1.899 2.971
3.2 不同失能老人群体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Engel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出,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了解包括对疾病的生理解释、了解病人、病人所处的环境和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地区、年龄、职业、居住状况、月收入、失能持续时间、现患慢性疾病等是影响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的因素。
3.2.1 地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郊县地区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市区失能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0.01),与刘新研等[10]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结果吻合。这可能与市区人们生活水平、就医意识和医疗水平较郊县高,失能得到预防和及时救治,减少了个人病情恶化所造成的健康损失和经济负担有关。从Raschke[11]的社会支持亲密关系观看,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市区居民兄弟姐妹较少,关系不甚亲密,且往往邻里关系较郊县疏远,人际交往较少,因此失能老人从亲戚、邻居、朋友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较郊县低。
3.2.2 年龄 研究结果显示,80岁以下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及客观支持得分高于80岁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方面,依据社会学理论及国情,高龄老人[12]随着亲属的离世,来自亲戚朋友的客观支持减少,主观支持的获得也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反应能力之下降,对社会事态发展的适应能力也减弱,老人因易与他人形成代沟,沟通障碍增大而变得孤僻,甚至抑郁。而刁利华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不利于治疗和康复,故对于高龄的失能老人更应该关注其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3.2.3 职业 本调查发现离退休前从事不同职业的失能老人社会支持存在差异,工人群体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且客观支持方面,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得分较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均高,这可能与企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有关,企事业单位较其他职业有更好的待遇,退休后有较好生活保障,能更方便地获得社交、医疗保健等资源,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
3.2.4 居住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与配偶同住的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客观支持得分高于与子女同住者,与配偶同住者主观支持较两代同住者高,且两代同住者较与子女同住者客观支持高。这与朱晓慧等[14]的研究一致,配偶是老年人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Cohen和Wills[15]对社会支持分类之一即为情感支持,配偶在社会支持理论中的个人与社会环境联结类型中属于亲密伴侣,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慰藉,能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而子女们拥有各自的家庭和事业,不能时时陪在老人身边,在照顾老人上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社会支持得分下降。而与两代同住时,子女也需要配偶的照顾,使得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减少。
3.2.5 月收入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1000元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大于收入在1001~2000之间及>3000元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收入越少,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越差,越需要他人及有关部门帮助,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更充分。
3.2.6 失能持续时间 调查显示失能持续时间>5年的老人社会支持总分低于时间≤1年者;失能持续时间>5年的老人客观支持得分低于时间≤5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持续,失能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患者的主观支持可能下降,而且失能的治疗和维持需要的花费很多,经济压力越大,朋友和亲戚所提供的支持会逐渐减少,使得客观支持降低,社会支持降低。
3.2.7 现患慢性疾病 现患慢性疾病种数不同,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罹患一种疾病者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大于患2种及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病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孤独感增加[16],此外身体状况下降,生活的积极性随之下降,社会职能和角色的变化,社交、参与社会活动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减少甚至缺如,使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减少。
综上所述,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不容乐观,尤其高龄、收入较低、城市空巢等失能老人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照护。因此,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对失能老人的照护是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需要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系统,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地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 [R/OL].[2011-03-01].http://WWW.Capron.gov.c/info/13085.html.
〔2〕 郑传娟,张尚.残疾人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的构建与完善 [J].黑河学刊,2013,192(7):191-192.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98.
〔4〕 刘继文,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3.
〔5〕 孙霞,李献云,崔炳喜.天津市社区居民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5):387-388.
〔6〕 Cobb S.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5):300-314.
〔7〕 高月霞,徐程,刘国恩,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3,19(4):73-81.
〔8〕 Steptoe A.Handbook of Behavioral Medicine[M].USA:Academy of Behavior Medicine Research,2010:225-236.
〔9〕 王玉环,刘艳慧,黄方超.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17-2322.
〔10〕刘新研,王春颖,王靖宇,等.黑龙江省617例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9):13-21.
〔11〕 社会支持.[2013-11-28]HTTP://WWW.baidu.com/view/baike.1478886.html.
〔12〕卓胜青,陈勇驰,杨辉剑,等.高龄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J].解剖学研究,2011,33(6):445-229.
〔13〕刁利华,牛燕红,李燕玲.老年癌症病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及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36-338.
〔14〕朱晓慧,余昌妹,杨晔琴,等.不同居住方式对失能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5):1264-1266.
〔15〕 Cohen S.&Wills T.A.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
〔16〕 许晓,李剑.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12):494-495.
(2014-03-18收稿,2014-12-09修回)
Com parative study on the social support condition of the different disabled elders
LIJia,LIU Fang,ZHANGQing
(1.Huanhu Hospital of Tianjin,Tianjin 300060;2.Nursing Institute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Objective:To study the social suppor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different disabled elders in Tianji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e to the department concerned for formulating a policy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m.Methods354 disabled elders in Tianjin were household surveyed by social support scale (SSRS)and general 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total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in disabled elders were 34.76±5.84,which was higher than national common mode.We found the main factors of social support including area,age,job,the living condition,monthly income,disabled time.Conclusion:Because of different need,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more attention on provide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depending on situation of disabled elder to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Disability;Elder;Social support
R47
A
10.3969/j.issn.1006-9143.2015.01.002
1006-9143(2015)01-0003-03
*天津市科协科技团体决策咨询项目(TJSKX2013-JC06)
李 佳(1978-),女,护士,大专
张 清(1965-),女,教授,教研室主任,硕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