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残疾人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自尊和社交行为的多重中介效应

时间:2024-12-26

王豪刘冯铂

残疾人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自尊和社交行为的多重中介效应

王豪1刘冯铂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10名残疾人,探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社交行为特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要高于男性残疾人,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要高于城市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还能通过自尊与社交行为特征的多重中介效应对就业压力产生影响。因此,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就业压力的影响是一个多重中介模型。研究结论对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社交行为特征;就业压力;多重中介

1.问题的提出

我国3400万适龄残疾人口中,有27.42%的残疾人拥有劳动能力,42.99%的残疾人拥有部分劳动能力,合计拥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比例高达70.41%[1]。但是,在这些符合就业条件的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就业率仅为37.3%,农村仅有47.3%[2]。以往研究表明,就业压力是影响个体就业的主要心理因素[3]。就业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它起因于能被个体感知到的外部或内部刺激,它能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4]。因此,有必要探讨影响残疾人就业压力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而为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提供依据。

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对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5],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在众多有关就业压力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一直很重视领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倾向强的个体就业压力更低[6]。也就是说,当残疾人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上的支持时,其就业压力会相应降低,并以此来促进其就业意愿。

然而仅仅探讨变量之间的直接联系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就业压力的内部机制,对中介效应的探讨有利于阐明领悟社会支持如何对就业压力产生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可能是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是自我的核心成分和人格特征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概念,影响着个体应对周围环境的方式[7]。一方面,个体自尊水平较高时,对自己越是接纳和喜欢,便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相应地,也会开放自己,将自己的快乐和忧愁与别人分享,对于来自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帮助和支持的感受性也会增强,因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也会较高[8],进而降低了残疾人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残疾人往往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导致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常处于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反馈中,其表现为负性注意偏向[9],换句话说,他们会认为社会没有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其社交适应力会迅速减弱,其就业压力也会相应上升,导致其没有足够多的就业意愿。美国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任何群体的社交行为都包括任务活动、相互作用以及情感活动这三个因素,即包括所要从事的活动、完成任务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个人与群体或个人与活动之间的情感反应。社交情境中,人际退缩行为对于个体的人际互动过程及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10]。以往研究表明,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不良的社交行为特征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11]。一方面,当个体拥有良好的社交行为特征时,其越容易与社会产生更多的接触,由于社交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应地,个体对于社会的理解和领悟也会越深刻,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也会提升[11],进而降低残疾人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不良社交行为特征水平高的个体因为回避其他人并且封闭自己的行动空间,直接导致其无法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相应地,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就会降低[12],进而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压力并降低残疾人就业率。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降低残疾人就业压力的目的,提出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目前存在关于领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但是较少研究探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其就业压力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残疾人为被试方,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就业压力量表测查中国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和就业压力的关系,并试图探讨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图1是本文的一个假设模型,它描述了本文的研究变量和欲检验的假设。

图1 多重中介假设模型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南省所有市辖区、县、乡镇及农村抽取600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作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8.3%。其中,男性251人,女性155人;居住地为省会城市的15人,市辖区、县182人,乡镇87人,农村122人。

表2 各研究变量在住址上的差异分析

2.2 研究工具

2.2.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Zimet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13]。 量 表含12个自评项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法,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给予1至7分的评定,得分越高表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问卷的合成信度是0.86,其95% 置信区间是[0.84,0.88]。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 明:RMSEA=0.06,NNFI=0.93,CFI=0.95, SRMR=0.02,模型拟合良好。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2.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14]。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分4点计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重测信度为0.85,本研究问卷的合成信度是0.86,其95%置信区间是[0.84,0.88]。

2.2.3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采用由Watson和Friend编制,马宏修订中文版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15]来代表残疾人的社交行为特征。量表共28题,采用“是-否”评分制。所有条目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回避与苦恼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和0.87,本研究问卷的合成信度是0.84,其95%置信区间是[0.82,0.86]。

2.2.4 就业压力量表

采用由陈宇红[16]等人于2009 年编制的就业压力量表来衡量残疾人就业压力水平。本问卷共59项,得分越高,就业压力越大。量表对就业压力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合成信度是0.85,其95%置信区间是[0.83,0.87]。

2.3 统计学方法

将基本资料问题和以上四个量表装订成册,形成调查问卷,采用Amos 21.0和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3.1.1 研究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表1),不同性别的残疾人领悟家庭支持得分在0.05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以及专业供求矛盾的得分在0.001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总体可以看出,女性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要高于男性残疾人。

3.1.2 研究变量在住址的差异性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表2),不同住址的残疾人在领悟朋友支持和专业供求矛盾上得分在0.05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在职业素质评价和缺少求职帮助上的得分在0.001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总体可以看出,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要高于城市残疾人。

3.2 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表3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及其自尊水平与就业压力中的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以及缺少求职帮助等三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越高,其就业压力越低;同时,残疾人不良社交行为两个维度与其就业压力中的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缺少求职帮助以及专业供求矛盾等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残疾人不良社交行为水平越高,其就业压力也越高。各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为之后的中介效应检验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3.3 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表3 各研究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N=410)

采用Amos19.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在本研究中,将领悟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及苦恼和就业压力各维度得分作为相应观测指标,将自尊作为显性变量处理,从而建立起混合路径分析模型。首先,对研究模型的测量部分进行分析,各维度在相应的潜变量上的负荷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测量工具的有效性。随后,建立起以就业压力为结果变量、领悟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图2)。

对图2模型的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自尊(β=0.459,P<0.001)和社交回避及苦恼(β=-0.129,P<0.001)的影响显著,残疾人自尊(β=-0.219,P<0.001)和社交回避及苦恼(β=0.267,P<0.05)对就业压力的影响显著,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就业压力的间接效应仍显著(β=-0.221,P<0.001)。说明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和其就业压力之间起到部分多重中介效应,假设得到验证。

4.讨论

由于残疾人身心障碍的限制,以及目前我国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较为匮乏,残疾人在就业方面总面临着挑战,残疾人就业方面的需求也主要靠家庭及社会其他成员来满足。随着研究者们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关注的增多,对其领悟社会支持和就业压力的研究也日益增加。本研究发现,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其就业压力,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就业压力低,与以往的结论相一致[6]。基于已经证实的二者之间的联系,本研究构建并检验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对残疾人就业压力的影响机制。上述结果对于认识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以及降低其就业压力的干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引入自尊来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就业压力的具体机制。结果表明,残疾人自尊水平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就业压力。除此之外,本研究发现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关系之中起到了“黑箱”的作用,即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降低其就业压力的过程中,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直接途径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这一间接途径来实现,即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成为二者关系的“媒介”,所以,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是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其就业压力的重要内因。

图2 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本研究发现: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自尊有促进作用。首先,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外界对于自身的支持水平,其水平越高,就越觉得社会对自己越是接纳,自己也越是有价值的,进而提升了其自尊水平。同时,从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含义层面讲,残疾人感受到了足够多的外界支持,就足以证明自身在社会当中是有价值的,残疾人对于自身的主观认知也是足够高的,进而降低其就业压力。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不良社交行为有抑制作用,这也与以往结论相一致[11]。首先,从二者的概念上来讲,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外界支持,顾名思义,社交行为特征是衡量个体社会交往水平的依据,它代表着个体参与社交活动的水平。因此,当个体领悟到足够多的社会支持时,其对于社会也会更加接纳和喜欢,进而提高其参与社交活动的频率。相反,当外界支持不能满足个体需求时,其越会觉得没有必要接触社会,相应地,其不良社交行为水平逐渐上升。

综上所述,领悟社会支持一方面直接影响残疾人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残疾人自尊和社交行为特征水平来间接影响其就业压力。这一多重中介效应的发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首先,它提示我们,领悟社会支持对残疾人就业压力的影响是复杂的,领悟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残疾人就业压力,而且会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影响就业压力;其次,这一多重中介效应的发现为降低残疾人就业压力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提出的多重中介模型,比较深入地揭示了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就业压力产生影响的机制。一方面,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会直接影响其就业压力,这提示我们应当注重给予残疾人朋友更多的关爱,使其自身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为降低残疾人就业压力提供最直接帮助;其次,考虑到领悟社会支持会通过提升残疾人自尊水平和降低残疾人不良社交行为水平进而降低其就业压力,一方面,应注重保护残疾人朋友的自尊,使他们充分地认识自身的价值,不自暴自弃,勇于向社会推荐自己;另一方面,社会应当多接纳残疾人朋友的参与,并给予他们参与社会的便利条件,以此来减少其不良社交行为。

[1]黄淑敏.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发展,2006,12:50-51.

[2]陈功,吕庆喆,陈新民. 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分析[J]. 残疾人研究,2014,2:86-94.

[3]邱慧燕,戴斌荣.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1:102-105

[4]申艳敏.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218-219

[5]Sarason,B.R.,Pierce,G.R.,Shearin,E.N.,Sarason,I.G.,Waltz,J.A.,& Poppe,L.Perceived socialsupport and working models of slef and actual other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 :273-287.

[6]万永鑫. 大学生金钱态度、领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5.

[7]Kernis, M. H.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14(13): 1-26.

[8]张静敏. 大学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2.

[9]Dandeneau, S. D., & Baldwin, M.W.The buffering effects of rejection-inhibiting attentional training on social and performance threat among adult students [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 34(1): 42-50.

[10]金一波,王文娟,张锋,李娇. 社交线索对害羞者社交行为倾向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2,05:1164-1168.

[11]李欣,刘冯铂,杜若飞,吴铭,沈艳珍. 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11):648-655.

[12]刘艳丁,胡雪慧,李菲菲等.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现象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390-391.

[13]Blumenthal, J. A., Burg, M. M., Barefoot, J.,Williams, R. B., Haney, T., & Zimet, G.Social support, type A behavior,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sychosomatic Medicine,1987,49(4):325 - 330.

[14]任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6]陈宇红,江光荣.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31-35.

A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ncerned Mechanisms of Employment Stres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Multiple Mediating Effects of Self-esteem and Social Behavior Features

WANG Hao, LIU Feng-bo

In this study, we surveyed 410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examined the multiple mediating roles of self-esteem and social behavior featur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employment stres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mployment stress of women with disabilities was higher than men’s, and the employment stress of rural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was higher than city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lf-esteem and social behavior features partl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employment stress. As a result,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employment distres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s a multiple moderated mediator.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ference values and may contribute to decreasing employment distres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elf-esteem; Social behavior features; Employment stress; Multiple moderated mediators

C913.69

A

2095-0810(2017)25-0081-06

1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郑州 450001

2郑州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郑州 450001

王豪 博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

刘冯铂 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与行为学、康复心理学;E-mail: lfbzzu@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