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6
刘 翔周 沛
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
刘 翔1周 沛2
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是残疾人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是残疾人工作中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落实的问题。从无锡市残疾人服务实践来看,在取得一定成绩与经验的同时,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还面临着专业化服务供给精准度不够、专业化服务标准制定不细、监管评估机制匮乏、托养服务专业化人才供需失衡、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的财政限制等诸多障碍,亟须从地方化与民间性、个性化与职业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社会化与市场化等角度构建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体系;破除困境、消除障碍,推动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发展。
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化;精准助残;体系建构
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和标准,为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对于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价值创造能力,改善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状况,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托养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性条件,是健全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尚处于保急需、打基础、强服务、建机制的起步阶段,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同时,要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之路。一方面,使残疾人家庭实现从“看护一个人,拖累一家人”到“一人被托养,全家得解放”;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托养服务,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和生活独立,体现其尊严和价值。随着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残疾人托养专业服务体系,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亟待探讨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美国社会学者格林伍德(C.E Greenwood)认为,专业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判断标准,专业的道德和信条,专业文化(专业理念、态度、规范),获得认同[1]。而班克思(O.Banks)则认为,专业化包含培训、知识体系、伦理规范、专业自主权、资格、报酬等六个方面[2]。基于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思考,其应该在一定的原则框架下才能得到很好的运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格林伍德和班克思对专业化的界定,结合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实践,无论从价值维度还是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可将残疾人专业化服务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知识、技能的专业性。托养服务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是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基础性条件。只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才能促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职业康复、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残疾人潜能开发等方面有质的提升,才能增强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康复能力,回应残疾人的发展需求,促进其社会融合。
二是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与托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托养服务机构与人员的专业性,是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基本物质基础。只有机构和人员专业性,才能使残疾人各类托养服务得到有效保证。
三是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对残疾人需求回应的专业性。残疾人托养需求专业性应对或供给,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实际专业化运作过程。唯有如此,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才能实现。通过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托养服务,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
以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内涵做依据,无锡市已具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雏形。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无锡市残联成立了专业化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专业化手法满足残疾人需求;注重对残疾人的专业化服务供给,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着重残疾人的能力培养与潜力开发,让残疾人能够得到很好的社会融合。其基本点可以归纳为:
第一,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基本架构。无锡市残联托养服务从2007年开始起步,经过10年的发展,全市已建成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寄宿和日间照料型、庇护就业型、工(农)疗养护型等多种类型的托养机构118家;建立了以居家托养为基础、社区日间照料为依托、机构托养为补充的托养服务体系。提供各类专门化与专业化服务,惠及6000多名残疾人,占16至60岁无业、重度残疾人的70%,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类别化的专业化服务需求。
第二,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需求结构。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机构的选择受残疾类别分布、服务需求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和掌握无锡市重度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需求状况,无锡市残联于2016年对2.77万持证的重度和多重残疾人进行了托养专业化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残疾人中,70%选择居家托养服务,27%选择日间照料服务,3%选择机构托养服务(即无锡残疾人托养服务的“70273结构”)。根据调查结果,无锡市残联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为便于残疾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化托养方式和托养机构,无锡市残联还采取相关倾斜政策来推进托养专业化服务,如对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在发放全额低保金的同时,按照统一标准发放重残补贴金;对低保范围以外、无收入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则按照当地消费水平和人均收入给予一定的生活救助金,以增加残疾人的家庭收入,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残疾人接受托养专业化服务的意愿。
第三,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培训与培育。为提升残疾人日间照料、居家托养、机构托养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无锡市残联注重托养机构及托养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训、培育及评估;对残疾人公益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培育助残社会组织,负责各类托养服务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为托养服务的专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坚持专业化服务培育为先的原则下,无锡市初步建立了托养服务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基本形成了由医学、特殊教育、社会工作背景人员参与的服务体系;定期聘请专家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贫帮困、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内容。
第四,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流程打造。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得以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规范的运作过程。无锡市残联重视托养服务的工作流程建立,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服务的始终。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化的基本流程是:步骤一,对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进行评估,详细掌握残疾人对托养服务的需求。步骤二,在残疾人选择托养机构后由机构对残疾人进行功能评估。功能评估主要通过专业化团队协作进行,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和实施个性化托养服务计划,签订托养协议,并给予残疾人阶段性目标及建议。从残疾人独立生活能力、人际关系改善、是否就业等方面制定托养服务是否专业有效的标准。步骤三,托养服务过程中的相关专业技术要求。根据不同残疾类型与残疾程度,制定相应的托养服务标准。步骤四,托养专业化服务评估。根据托养协议,在托养服务过程结束后,由专门机构进行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评估,及时调整服务目标,以总结经验,提升后续服务水平。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无锡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发展限制,与无锡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相对滞后,残疾人群体的生活水平与社会成员的平均生活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以基本生活照料为主的单一化托养服务难以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特殊化、类别化的服务需求。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瓶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专业性托养服务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为此,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才是解决当前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发展困境的治本之策。
3.1 托养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财政限制
在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格局以及加强托养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中,要解决好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和财政投入之间的平衡关系,为托养服务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随着日益增长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对于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资金需求也相应增加。2017年无锡市残联的财政预算公开说明中,市区残疾人庇护、托养机构扶持项目为218万元,占总预算6549.99万元的0.033%。尽管无锡市在总体上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资金增加数额较小,增加幅度不大,对扩大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建设构成了一定的限制。无锡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设生活护理区、公共服务区、娱乐活动区、医疗康复区、工疗培训区、自理能力训练区等,集残疾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抚慰、劳动参与、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为一体。复合型的功能与残疾人托养服务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平衡需财政投入加以有效支撑,需进一步投入资金促其发展。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需要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专业化人才队伍培训建设、托养服务辅助器具配置、托养服务与国际先进服务接轨、机构的运营维护、经验学习与交流、托养服务的精准供给、标准化的流程设定等都需要加大投入,以满足对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的需求。
3.2 托养专业化服务人才供需失衡
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短缺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型紧缺,更体现在结构型短缺,如何更有效地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托养服务,需要人才供给和需求进行适度匹配,提升人才供给侧培育质量。结合残疾人实际托养服务需求,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可归类为康复与安全、沟通与交往、认同与尊重、发展与自我实现四个方面,这就要求在服务实现的过程中,服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对上述四方面需求能统筹兼顾。残疾人能够借助专业人员与机构的帮助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面临的问题[3]。但是,受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福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人员流动性强,很难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情感沟通、教育培训、就业促进等专业化托养服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托养机构中68%的工作人员是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31%的工作人员是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仅有1%,专业人员缺乏可见一斑。
截至2015年底,无锡市有各类托养服务机构120家,为5035名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其中,集中托养490人,居家安养3530人,日间照料1015人,占有托养需求残疾人比例的18.2%。就机构的数量和托养服务对象的人次而言,可见托养服务专业化对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中飞速增长的专业化需求与托养服务人员非专业化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剧,成为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专业化服务标准及监管评估机制匮乏
标准化是衡量专业性的重要维度,要对高度复杂的事务和行为实践进行抽象归纳、总结,量化或质化为具体的服务细节与标准。进一步指导残疾人托养的服务过程,可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专业化的服务标准和完善的监管评估机制,对于提高残疾人的服务满意度、推动各地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的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标准化及其监管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在于优化托养服务过程、秩序的适应性,防止错位发展,提升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精准度、有效性。由于托养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尚未出台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仅在2013年出台了《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试行)》和2016年出台了《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托养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进行了规范,而对于托养服务内容的标准和评估标准没有进行详细阐述。所以,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供给过程比较粗疏,加之服务人员的素质及能力良莠不齐,无法保证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导致服务质量、效率及服务对象的用户体验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4 专业化服务供给缺乏精准度
精准供给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重要维度。把服务提供给谁?提供什么样的托养服务?如何有效提供托养服务?这是服务精准的前提。目前,无锡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模式选择为:70%的居家托养为主,27%的日间照料为辅,3%的机构托养为补充。残疾人托养机构作为机构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日间照料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居家托养与机构托养服务的规模有一定比例的缩减。无锡市各类托养服务机构在日常管理运营中存在着精准度不够等发展限制问题。首先,运营理念滞后,体现为重生活照料而轻社会适应和职业康复,重普适性服务而轻个性化服务,重物质帮扶而轻精神慰藉,未能将残疾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和机构管理运营与服务专业化供给有机融合。其次,机构内部管理水平欠高,投资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常不明晰,导致机构的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托养服务的精准度。再次,缺乏科学化的平台以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有限的社会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托养服务的精准度难免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致残因素的增加,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原有的基本生活照料已无法满足残疾人对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托养服务的专业化、优质化、个性化、精准化和社区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针对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面临的各种限制,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来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体系包括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专业化的服务手法、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以及公益性的服务目的等,还包括专业化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队伍、详细的托养专业化服务标准等。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4.1 地方化与民间性:托养服务体系的资金支撑
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需要一个专业特征明显、责任分工明确、角色定位清晰的服务体系。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社会服务的责任主体,在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展过程中应明确角色定位,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专业化发展资金投入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介入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逐步提高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投资力度是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一方面,是专业化托养服务财政支撑的地方化。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在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投资方面应承担起更多的财政责任,中央财政的投资只是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如无锡市2015年低保内重度残疾人补贴金制度实现全覆盖,共发放补贴金480万元,惠及2729人。因此,无锡市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残疾人群体的分布和需求状况,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与服务模式,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比例,并建立科学的投资增长机制,实现资金投入的长效化。
另一方面,是托养服务财政支撑的民间性。应积极引导本土民间性资本的介入,特别是对于在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也是服务需求量最大的居家托养服务而言,单纯依靠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已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专业化服务需求。无锡市政府应逐步完善并落实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土地划拨、物资援助等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投资市场的监督管理,构建公平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投资秩序,为民间资本投资残疾人托养事业提供便利。
4.2 职业化与个性化:托养服务队伍专业化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过程中,专业化人才队伍特别是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应大力培养及引进专业化人才,加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以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服务对象的服务满意度。目前,无锡市残联正联合政府相关部门、托养服务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及专业化的培训组织,加强沟通协作,优化整合资源,将专业化的工作方法、技能与措施融入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留用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促进托养服务工作者的职业化发展。提升专业化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为破除残疾人托养服务人员短缺且流失严重的发展困境,制定出科学长效的待遇调整与确定机制,确保服务人员待遇水平的提高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托养机构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营状况,为专业化服务人员发放工龄津贴、职称津贴、技能津贴和学历津贴等岗位津贴,切实提高托养专业化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在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的同时,确保现有人员不会因工资待遇水平过低等问题而离岗,从而提高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托养服务培训。专业化、个性化的托养服务是对“精准助残”理念的践行,无锡市依托社会上的专业培训机构与组织,定期对残疾人托养服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与考核,在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确保从业人员精准有效运用培训所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优质、高效的托养服务。同时,鼓励各托养服务机构针对培训建立系统的管理、考核与晋升机制,以培训结果为依据,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和职务晋升政策,从而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4.3 标准化与规范化:托养服务方式专业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界定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4]不同的主、客体对标准化要求不同,但标准规范的目的、对象、范畴和主要特质又保持高度一致。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过程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相关。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专业技术知识来源于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为确保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供给,在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应结合服务机构的运营特点,制定专业化的服务标准,构建完善的监管评估机制;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确保服务长期、持续、有效地供给,以托养专业化服务推动残疾人托养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是制定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如瑞典现已实现了残疾人托养的服务转型,让重度残疾人群获得各种康复和融入社会的机会,如良好的专业化支持性服务、津贴的有效供给、康复就业等[5]。为切实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无锡市需要制定残疾人托养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推广残疾人托养服务质量标准,确定残疾人托养服务质量等级概念。根据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等级、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托养需求,提供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个性化的托养服务,以满足残疾人群体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二是构建完善的监管评估机制。完善的评估机制也是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的重要维度,有效的评估可以保持托养服务的专业水准,使残疾人托养服务可持续。在借鉴其他试点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无锡市开展托养机构优秀服务项目展示活动,内容涵盖残疾人技能展示、残疾人心理康复、智障朋友文化生活、残疾人日常护理、社会助残、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和康复以及残疾人护理评估等内容,增加了托养机构服务的专业化内涵。政府应着手制定一套涉及多方考核指标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监管评估体系,通过对服务的专业性、价格、标准、质量、内容、规范化程度与满意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考核,全面系统地总结出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并提出科学的整改意见,以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早日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导其参与托养服务的监管评估工作,利用其专业化的评估模式、评估能力及评估手段,在实现评估过程的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同时,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及公信力。
4.4 社会化与市场化:托养服务机构专业化运营
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主体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和市场在服务过程中扮演着各自的重要角色。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是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无锡市惠山区将“居家养残”列为2015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力推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惠山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社会化运作,为全区70周岁以下未进入机构、生活不能自理的近千名残疾人提供上门援助服务,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规范化的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为重点的个性化养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总体来看,残疾人托养机构的运营模式有以下六种,即自建自营、专业托管、公办民营、挂牌定点、购买服务以及BOT模式。在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无锡市尝试综合运用上述运营路径,在降低机构运营成本的同时,确保管理专业性与服务可控性,并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破除托养机构专业化运营的难题。
一是扩大社会化的运营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鼓励和扶持民营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创办与运作。加大对民营非营利企业残疾人服务机构和残疾人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托养服务机构示范和骨干比例。无锡市基本实现了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社会化管护。同时,创新运营理念是企业、机构或组织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托养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源泉。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将社会化的理念融入机构运营之中。在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应时刻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树立赋权增能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既强调服务供给又注重能力提升,重点关注并培育残疾人的生存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开发残疾人的潜能,为残疾人尽早回归社会、实现工作和生活的正常化创造条件[6]。
二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拓展。随着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类社会力量对其介入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为残疾人托养机构之间以及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以社区为本的模式,发挥其社会融合的作用。[7]鉴于此,残疾人托养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并促成与合作方的资源整合、渠道并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以便在日常运营和服务供给过程中能相互帮扶、实现共赢。无锡市尝试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项目合作,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慰藉服务,既保证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又能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病源;与街道居委会进行合作,通过街道居委会的范围辐射覆盖,既提高残疾人托养机构的工作范围,又能帮助街道居委会解决辖区内残疾人的安置问题;抑或是与周边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并根据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既满足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帮助其实现社会价值,又能解决周边企业用人短缺的问题。类似的合作形式还有很多,需要残疾人托养机构结合自身的运营状况以及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进行探索。
[1] 周沛.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残疾人研究,2013.(3).
[2] 褚宏启,杨海燕.走向校长专业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7.
[3] 周沛等.社会工作概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3.
[4] 刘湘萍.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101.
[5] David H. Dean, Robert C. Dolan. Assessing the Role of Vocational Analysis and Rehabilitation in Disability Policy.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91(10): 568—587.
[6] 方舒.社区为本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研究.残疾人研究, 2013(3).
[7] 郁建兴.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 2012(8).
The Connotation, Restric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are Servic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IU Xiang, ZHOU Pei
The specialization of disabled persons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abled, how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disabled,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and high quality social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group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abled. On the Practice of Specialized Service of Disabled Personnel in Wuxi City,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care service for the handicapped is faced with the lack of precision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supply, the shortage of specialized service standards and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are provider, the financial restri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are service, "Localization", "individu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tive", "soci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sabled care services specialization system, Dilemma, to eliminate obstacles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abled.
Disabled persons; Care services; Precision disabled; System construction
C913.69
A
2095-0810(2017)26-0075-07
1 江苏省无锡市政协 无锡 214000 2 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 210023
刘 翔 政协秘书长 原无锡市残联理事长周 沛 教授 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残疾人政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