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4-12-29

刘天亮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刘天亮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其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吉林某高校180名学生,采用CIAS和EMBU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显著;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则显著高于母亲;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除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为低强度的正相关外,其余因子均为高强度的正相关.结论:传统的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不能有效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会提高网络成瘾倾向;父母的教养方式侧重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家庭教养方式

0 前言

自从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计算机和因特网在技术和规模以及应用普及度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全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其中60.1%的青少年网民高度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信任度非常高、依赖性较强、安全意识却较弱的趋势,因而成为网络成瘾的最大潜在人群.

台湾学者周倩(199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瘾”的定义,将网络成瘾(IAD)定义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增加使用时间或者再次使用网络的欲望[1]”.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我们认为网络成瘾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2].要寻求网络成瘾倾向的根源,除了对个体自我控制机制进行分析之外,最佳切入点便是与青少年接触最为紧密的家庭环境.探寻家庭教养方式的偏颇,便可以分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成因.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我国学者张文新(1999)指出,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子女的观念、行为、情感的组合方式,它相对稳定,随情境并无显著变化,这一定义反映了亲子沟通的实质.因此本研究采用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吉林某高校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网络成瘾倾向进行调研,探究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吉林市某高校食堂随机招募180名被试,发放问卷180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被试为161名.

1.2 研究材料

1.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修订版共有19个项目,由白羽、樊富珉在陈淑惠等人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为“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两个分量表.“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分量表包括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两个因素;“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包括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两个因素.采用4点计分,各维度分数为所包含题项分数之和.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网络成瘾倾向越高.网络成瘾倾向按总分划分为三个等级:正常群体(46分以下)、网络依赖群体(46分到53分之间)、网络成瘾群体(53分以上).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3].

1.2.2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该量表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整个量表分为父亲和母亲两个分量表,分别调查父母的教养方式,其中父亲量表包括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量表包括情感理解与温暖、惩罚与严厉、偏爱被试、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与干涉5个因子.本研究采用岳冬梅修订的中文版,修订版一共包括66题,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在0.46-0.88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50-0.91之间[4].

1.3 研究方法

前人的研究大多基于网络施测,但是网测的参与者趋向于频繁接触网络者,这样,势必造成网络成瘾倾向调查的误差[5].因此,本研究采纸质问卷现场施测并当场回收,并录入SPSS16.0进行分析.由于本研究重点关注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因此,将网络依赖倾向和网络成瘾的被试合称为网络成瘾倾向者.为了方便对比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将父亲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维度与过度保护维度合并分析[6].同时,由于被试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因此暂不考虑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中父母偏爱被试这两个因子[7].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与相关性

分别对EMBU父母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和拒绝与否认这四个因子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主要因子的相关与差异

注:*P<0.05 差异显著**P<0.01 差异非常显著

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则显著高于母亲.

相关分析显示,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除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为低强度的正相关外,其余因子均为高强度的正相关.

2.2 不同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

2.2.1 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的作用

本研究将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定义为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分偏高一个标准差,母亲情感与温暖因子也偏高一个标准差的影响.调查发现,典型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的有10人,其中9人正常,占90%,1人成瘾,占10%,而非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有151人,其中139人正常,占92%,而12人成瘾或者具有成瘾倾向,占7.9%.虽然网络成瘾倾向组样本较小,但是经过正态性检验显示,该组的教养方式各因子分均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进行T检验,分析严父慈母型与非严父慈母型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t=0.364,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 教养方式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及其倾向的关系

将EMBU父母量表的各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拒绝与否认,各自以平均值上下一个标准差为区间分为三组,根据CIAS量表得分将被试分为IAD倾向组和非IAD倾向组,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及其倾向的关系

注:*P<0.05 差异显著

由表2可知,仅父亲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影响.

3 讨论

3.1 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

3.1.1 差异性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比较发现,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显著高于母亲,可以看出,母亲更加善于对孩子表达慈爱,并让孩子有效地感受到,而父亲则不够善于表达.另外,很多父亲工作忙碌,难得有空闲陪伴孩子,却又以一副严厉的面孔进行说教和管束,如此势必难以有效地促进孩子成长.因此,当今的父亲有必要采取一定方式向孩子表达爱抚,并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规范子女的言行.

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显著高于母亲.通常对母亲的角色期待是,整天关注子女,担忧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冷暖安全.而且由于童年期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较强,因此也会对母亲的保护和干涉习以为常,但是对父亲的过分干涉和保护则比较敏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母亲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父亲.一般而言,因为母子依恋强度会显著高于父亲,因此孩子对母亲爱抚行为的期待更高,即使父母采取同样的行为,孩子也会对母亲的行为感受到更多的拒绝与否认.

3.1.2 相关性

父母的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如果一方对子女加以理解并给予情感的温暖,另一方也会更加关心理解孩子反之亦然.

3.2 不同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

3.2.1 严父慈母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

本研究中将严父慈母型定义为: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分偏高一个标准差,母亲情感与温暖因子也偏高一个标准差.在我国,教育子女时通常主张父亲严厉母亲慈爱的教养方式[8],一方面父亲用严厉的管教培养孩子的顺从、孝敬等良好的品德,一方面母亲用情感的温暖来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潘绥铭教授指出,孩子,尤其是男孩,从很小起就容易崇拜父亲的形象、能力和权威,因此由父亲来主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立能力,则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另外,从出生开始,母亲就日夜陪伴和照顾,给予关怀,因此母亲更适合负责培养孩子的丰富情感、道德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并且现代社会更期待能够主动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教养方式,而“严父”可能与孩子缺少沟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被理解为对孩子自由的过度干涉,这就削弱了父亲权威的有效引导作用.

3.2.2 教养方式各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

本研究中还发现,父亲干涉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比较显著,父母温暖、惩罚、拒绝以及母亲干涉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则不显著.父亲对子女行为的过分干涉,造成了子女对父亲的厌烦,带来父爱缺失的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到网络虚拟空间中寻求安慰,从而提高了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正如李昊等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高中生,其父母多采用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过错采取严厉惩罚而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分干涉,而不是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着孤独和不理解,然而网络世界的无忧无虑和去抑制性,正好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所以在种种诱惑之下,本就处于自我控制较低的青少年阶段的他们,便很容易滋生出网络成瘾倾向[9].

4 结论

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差异显著且存在显著相关,表明父母之间的行为存在相互影响,但是各自教养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不能有效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影响显著,教养方式其他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则不显著.

[1] 孔 方.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2] 刘树娟,张智君.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J].应用心理学,2004,10(2):48-54

[3] 陈淑惠.中文网路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4] 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5] 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0

[6] 李 改,方平.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3):61-65

[7] 张 祎.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 李 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3):662-663

[9] 李 昊,王 滨,李 晏,等.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611-613

A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lin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Undergraduates

LIU Tianliang1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lin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180 undergraduates. Methods: The scale of CIAS and EMBU we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in a medical college.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traditional rearing mode of stern father and compassionate mother and the ones without. Father’s interference and protection factor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IA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ather’s and mother’s rearing patterns: mother’s emotional warmth and rejection were higher, but father’s punishment and interference were hig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father’s and mother’s rearing patterns: there was low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ther’s and mother’s interference factors, but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other factors.Conclusions:The traditional rearing mode of stern father and compassionate mother didn’t control the inclination of IAD validly. Father’s interference increased the inclination of IAD. The emphasis of father’s and mother’s rearing patter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rearing patterns of father and mother influenced each other.

undergraduates;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the inclination of IAD

2015-11-24

刘天亮(1990-),男,江苏盐城人,闽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

1672-2027(2015)04-0085-04

B844.3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