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9
熊汉南(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60700)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原材料[1],另一方面,水泥生产工艺决定了其高资源依赖性、高能耗、高排放的特性[2];随着资源的愈发紧缺及环保形势的愈发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水泥工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2020年,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于都公司)5 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高固气比预热分解技术”[3-6]对其烧成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熟料烧成煤耗降低至100.1kg/t,熟料产量增加400t/d左右,上述指标在同规格生产线中均属先进水平。论文对其技改方案及改造前后生产线主要参数进行介绍,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于都公司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五级双系列预热系统,回转窑规格为Φ4.8 m×72 m。2020年6月,技术人员对生产线进行热工标定,标定结果显示,当熟料产量为6200t/d时,C1出口温度310℃,预热器出口烟气的粉尘浓度(标况下)为109.7g/m3,烟气中CO含量为2165×10-6。详细参数见表1。
表1 于都5000t/d生产线改造前主要运行参数
据标定,分解炉出口CO的浓度为2435×10-6,由此判断分解炉中煤粉未能充分燃烧;且入窑物料分解率长期保持在90%~91%,低于95%的控制指标。以上表明原生产线分解炉性能较差,无法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及碳酸钙的充分分解。较低的入窑生料分解率,加大了回转窑内的热负荷,由此造成窑内煅烧困难,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结合分解炉尺寸及测量风速,当前分解炉主体有效内径为7.24m,有效高度46m;鹅颈管有效内径为5.34 m,有效高度48 m,分解炉总炉容达到2 982 m3。炉容基本满足高产量需求,但受鹅颈管有效内径限制,鹅颈管内风速高达18m/s,物料及煤粉在炉内总体停留时间仅为7.36s。较短的停留时间直接造成了物料分解不充分及煤粉的不完全燃烧。
另外,通过对汇总管风量进行测定,单位熟料配风量为1.312m3/kg,预热系统出口烟气的飞灰含量高达109.7g/m3,较设计指标(75g/m3)偏高;计算得当前系统分离效率仅为90.65%,未达到95%设计指标。出口飞灰携带的热量达到40.67kJ/kg。如通过改造,提高系统分离效率,可有效降低飞灰热量,从而降低熟料烧成热耗。
综合上述分析,原生产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尾煤燃烧效果较差、入窑生料分解率低;同时系统分离效率较差。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鹅颈管内风速较高,同时C1分离效率较低。
根据生产线存在问题,决定采用“XDL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8]对生产线进行针对性改造,改造内容如下:
(1)分解炉改造为高固气比分解炉。将现有鹅颈管全部拆除、在原位置新建高固气比外循环装置[9],将未反应完全的生料及煤粉收集后重新进入分解炉,由此增加大颗粒物料在分解炉内的停留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显著提高入窑生料分解率(可提高至98%以上)及煤粉的燃尽率。同时,外循环物料量的重新入炉,增大了分解炉内固气比,有效降低了炉内温度场波动,避免了系统的结皮、堵塞现象;同时有效地固硫和抑制NOx产生,表现出均衡、稳定、低温、对原燃料适应性强、有害气体排放低等优势。
(2)C1旋风筒更换。C1旋风筒整体更换为新型低阻高效型旋风筒,提高C1分离效率。
(3)其他适应性改造。为适应系统提产后的需求,同时实施以下改造内容:对部分旋风筒进风口及烟室进行改造,降低局部阻力;对性能较差、安装不合理的翻板阀进行更换,降低内漏风;优化撒料箱,提高气固之间的换热效率。
改造前后的预热系统外观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改造前后效果示意图
本次改造停窑工期40天,生产线于2021年4月25日重新点火生产。改造后预热系统出口烟气粉尘浓度降低至63.9 g/m3,入窑生料分解率提高至97%。系统运行稳定,产能、煤耗等指标较改造前均有所改善。经初步调试,熟料产量增加400t/d,烧成煤耗从101.2kg/t降低至100.1kg/t,改造效果较好。
采用“XDL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对于都公司5 000t/d生产线烧成系统进行技改后,预热器系统出口烟气粉尘浓度从109.7 g/m3减少至63.9g/m3,入窑生料分解率大幅提高;熟料产量增加400t/d,烧成煤耗从101.2 kg/t降低至100.1kg/t;各指标均属领先水平,同时改造后系统操作更稳定,体现出“XDL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的热效率高,余热利用充分,适应性强的优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