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1
郑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加速,建造了大量的城市广场。这种现象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城市缺乏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我国城市广场明显受到西方城市文化影响,同时又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制约。对于这种那个状态下许多中小城市广场显露出的无序状态更加明显。缺乏地域特色,功能分区不明确,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空间杂乱,城市形象差等后果。从而对于许多广场其单一的形态和缺乏人情的尺度将面临逐步受到冷遇的状态。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城市广场设计几个主要发展趋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广场设计;人性化;功能;文化;低碳
引言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空间,不仅是人流聚集的场所,同时亦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是融合了城市历史文化凝聚着自然美、工程美和艺术美的公共场所。由此可见,准确塑造广场的“生命力”展示广场文化内涵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广场文化在体现了城市建筑、文化、人群与活动这些显著特征的同时,也体现着人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回归。
1、人对城市广场的需求
人们通常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造环境并按满足的程度来对环境的功能做出评价。因为环境、层面以及需求的不同人们对功能的要求大相径庭。对广场环境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功能、心理和审美等方面。
1.1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指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需求属于基础层面,运用到广场设计中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戶外休息、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的公共空间,例如户外漫步、休憩、零售摊点、观赏、室外音乐会、舞池、艺术品展示及青少年和儿童的游戏、老人的晨练、节目联欢等活动。功能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基本目的、衡量环境质量的标准、同时也是认知和审美的基础。
1.2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指在广场中满足精神需求同时确定活动的心理定向,从而确定自身与广场环境的关系。广场环境满足心理需求是通过感官刺激使主体产生表象的心理过程。相对于物质需求来说,它是一种精神需求。对于这类需求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会本能的通过自己的感觉从外界获取信息,了解、适应所处的环境,最终产生自我意识。人在新的环境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知道自己在何处,以获得明确的感知,这是人与广场环境交互作用的前提。其次,广场环境要实现它的实用功能,还要有一定的认知功能。要明确环境的“怎么用”,也就是广场环境的空间使用特征,人们在广场中如何展开活动,要能够清晰地感知在广场中的位置,这是人与广场产生认同感的基础。广场必须以它的外观提供足够的信息向人们展示它如何使用?依靠这些,人们才有可能获得认知定向,来确定自己的行为。
1.3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反映了人与世界之间和谐及丰富性的关系;审美是自我意识的情感化,它把世界作为自己的作品来关照。审美需求是满足生存基本条件后的进步和发展,它具有感性的特点。审美需求包含很多层次的理解;从形式感受获得的感官愉悦,到意蕴的领悟和价值的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人的审美需求融合和渗透在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它赋予物质和生活环境一种人性化的的价值和意义。
2、中小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
2.1人性化
广场是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停留,城市广场与周围建筑的尺度比例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一般广场宽度介于周围建筑l倍与2倍高度之间。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广场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首先应采取在广场周围适当区域建立步行系统如步行街,步行街端点需要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其次城市交通与广场及其周边的交通便捷性,通过设置交通设施,包括地铁、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大量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外也要考虑汽车停靠站等。在广场内交通组织上考虑人们便捷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结合广场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根据研究表明,广场进出和行走的时间约占20%,而用于休憩和活动时间约占80%。根据心理学显示,人总是选择那些有依靠的地方,大多数人们宁愿挤坐在台阶和水池壁上也不愿意坐在没有依靠的空地上。所以广场不能过于空荡,要有一定的依靠物,如柱、廊架、台阶、林荫树、花地、栏杆等。
2.2可持续性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生态学观点应用对于广场设计也逐步深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经济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设计前应对基地进行分析,做出最适合方案,这样既节约开发商成本,又能做出好的效果。合理控制成本,也是低碳环保的一种表现,不能一味追求高技派,只为创造最炫目效果,而忽视对造价的考虑。材料选择也是低碳指标一个重要方面,切莫盲目使用最新潮、最高科技材料,许多时候某些低技派乡土材料,反而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效果。
2.3地域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进程,不能展示当地文化底蕴就意味着这座城市被吞噬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广场就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题定位出于地域文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了解城市的历史传承其独特的精神。想要打造体现地域性的城市广场需要将城市历史及其发展趋势紧密联合起来。广场设计注重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域风格,以适应当地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以南北地区为例,如北方广场注重日照,南方广场则注重遮阳。
以挪威波根市的奥雷·布尔广场为例,它将城市的地域环境特点作为设计要素,用4000块各种灰色的石板为基础,将铺地颜色和图案向广场四角产生渐变。铺地的灰色石板共6种成色,在雨中可以很明显地显示出来。根据波根市多雨的特点(每年平均降雨2500毫米),铺地石板湿润时可以显现出丰富而微妙的颜色、质感和纹理图案的变化。整个设计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探索石头材质的细微变化和简单外表下设计的无限可能性,为城市创造出具有地方气候特色的微妙广场质感,这为城市广场设计带来不同的设计方向。
3、总结
体现地域文化、城市风貌是中小城市的广场设计是重要理念,同时需要避免功能不明确,缺乏规划、杂乱停车,缺乏休息场所等问题。通过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于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凤启.我国城市中心广场的改建与开发研究.建筑学报.1999
[2](美)凯 文·林 奇,项秉仁.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4]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丹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