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1
薛晓妮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以相关数据为依据,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镇化;区域差异;工业化
引言
城镇化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小城镇经济,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各項配套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大力促进中小城镇发展。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城镇化发展快速稳步上升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使得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持续增加,城镇人口在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我国城镇化由2000年的36.22%上升至2010年的49.95%,十二年来共增长了16.35个百分点,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年均增长率1.36%,可见,城镇化总体处于快速稳步上升阶段,预计未来将大体保持每年1%的增长速度。
(二)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各个地区经济基础不同,使得我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从各
地城镇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要明显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目前,城镇化推进速度是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但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提速也较为明显。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齐头并举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工业化通过拉动就业、增加收入、改变土地形态等方式影响城镇化,两者具有极强的关联性。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大批进城务工,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使农民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差距逐渐缩小,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1.27%,工业化率为46.8%,二者之差在5%以内,小于1990年10.3个百分点的差距。
二、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障碍。在城乡二元体制下,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严重失衡,财政分配中资源配置过度倾斜于城市,导致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给城乡统筹带来困难。如今的社会保障政策不能完全覆盖农村,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另外,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集体所有,具有本地户籍的农民才有使用权,且农户不能将土地自由转让,农民的土地权益无法得到实现。
(二)城镇规划起点低,布局不合理,从而整体水平不高、不平衡。
我国一些地区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使得城镇规模小、布局散乱、城镇规划、设置与建设盲目跟随、盲目效仿,没有做到一切从当地实情出发,导致城镇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小城镇规模偏小不仅经济上难以产生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而且会导致资源、公共设施的浪费,增加环境保护等城镇管理成本,造成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投入不足。
三、城乡统筹下小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在城乡统筹发展上,积极推动农村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的蓬勃发展,大力培育专业市场、着力发展效益农业,形成规模更大的区域特色经济。
(一)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1.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合理确定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服务设施上享受与城镇居民基本同等的政策,完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突破户籍、社保、就业等体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城乡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结语
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分类指导,保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