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1
蔡珊珊
摘要:山地城镇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于平原城镇的特点与问题。本文立足于山地城镇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对山地城镇的竖向控制、道路系统、用地布局和景观打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为山地城镇规划的合理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山地城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
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重头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城镇规划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城镇未来发展的好坏。然而,规划的意义在于实施,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实,才能充分发挥规划对于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龙头”作用。当前,对地形起伏不平、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系统脆弱的山地城镇而言,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山地城镇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对山地城镇的竖向控制、道路系统、用地布局和景观打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为山地城镇规划的合理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科学设计竖向控制
山地城镇最大的现实问题是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的地形现状给城镇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与平原城镇不同,为了解决土地供给问题,山地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免不了山体开挖和土石堆填。由于缺乏科学的竖向控制和挖填土石方量的测算,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诸如山体开挖后无处倾倒弃土;弃土区堆填过高需要二次搬运;山体开挖后影响道路及市政管网铺设又需要再次回填;现状建筑物在规划实施后与周边地块或道路形成巨大高差等问题。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科学设计竖向控制图。根据现有道路网络及地形特点统筹安排规划区内的各地块平均标高、道路及河道网络、给排水设施等,以达到道路顺畅、管线通达、地块起伏有致、挖填方量少的目标。二是合理安排挖填方工程。一般来说,有必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挖填方工程计划,对山体开挖和土石堆填工程的规模进行测算,确保挖填方平衡。另外,从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还要对各挖填方工程的先后顺序、土石方运送的路线等进行科学规划,尽可能减少挖填方規模以及对居民生活和自然生态的影响。
二、依山就势延伸道路网络
山地城镇复杂的自然地形条件决定了其道路系统曲折而蜿蜒的外在形式。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地形地貌的深入研究,道路设计方面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道路线型过于平直,导致山体开挖量或房屋拆迁量增加而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减少;道路标高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增加,或者与现状地块标高发生冲突,破坏城市景观;道路坡度设计不合理则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等等。因此,在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要特别重视线路的选择和标高的控制。一是要考虑地质情况,路线应避开地质条件差和地质灾害高发区;二是要考虑地形变化,避免“大填大挖”,应依山就势、随弯就直地延伸道路网络,灵活地采用沿等高线布置或树状、之字形等线形,结合傍山路、高架路和隧道等形式进行设计;三是要考虑山城居民的生活习惯特征,可以适当提高路网密度,一般来说,“窄而密”的路网形式和四通八达的步行系统更加方便山城居民出行;四是要考虑山区降雨量的特点,重点做好边坡防护及排水设计,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五是要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做好道路景观设计,使道路成为山地城镇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三、因地制宜布局各类用地
受地形地貌和道路系统的影响,山地城镇的用地布局同样有别于平原城镇。一般而言,山地城镇大多坐落于盆地或山谷之中,沿溪流或交通干道发展形成中心街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使得聚集着大部分配套服务设施的中心街区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建设用地不断蚕食周边山体,市政配套设施历史欠帐多、建设成本高等原因,山地城镇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常常面临有地不能用或用不起的困境。因此,优化山地城填的用地布局必须立足于山地地形这个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地做好地块划分。一是采用多中心、多组团模式,可以利用山体、溪流等天然的地理分界来划分不同组团,同时强化组团的发展功能,科学配套相应的设施,打破原来核心区的垄断,将服务设施和人流从中心街区疏导出来,营造精致而高效的组团生活空间,提高生活便利度。二是地块的划分和用地性质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地形坡度、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市政配套等因素,不能一味追求地块界线的规整,应顺地势而定,对学校、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交通的通达性。三是地块的开发强度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来考虑,做到“疏密有致”。一般来说,地质差或地势陡的区域不适宜建设,地质好、地势平缓的地区可以适当地提高开发强度,而在山体缓坡区,应当以低强度开发,建筑依山而建能更好地体现山地城镇的独特风貌。四是应充分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在地形高差大的区域,常常采用分台建设的形式,可以在分台线两侧的地块中间设置带状防护绿地用于护坡及绿化建设,在确保建设活动安全的同时可以增强城镇绿化特色。
四、重点打造山地景观特色
山地城镇的特色在于丰富的空间变化和层次感。当前,一些规划由于缺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导致设计的成果极不合理,“大填大挖”现象普遍,河流“裁弯取直”频繁,“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层出不穷,山地城镇平原化的趋势愈加突显,城镇特色逐渐消失。因此,在山地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景观特色打造结合起来。首先,要尊重自然。山地城镇的山山水水就是城镇规划的底图,山环水绕造就了城镇的基本格局,只有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视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困素,才能跳出模版式的规划,提高城镇建设的品味与特色,达到城镇与山水相互衬托、和谐共生的状态。其次,要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是山地城镇最大的优势,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城镇的特色同样来自其自然起伏的地形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规划过程中,应依山就势地结合地形及地质条件灵活布局:在地势平缓处布置层数相对较高的建筑,在山体缓坡处布置层数相对较低的建筑,保护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和水系不被建设用地侵蚀,保护山地城镇的资源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等。第三,要有机组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城镇人文景观的打造应源自对城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建筑特色等的深入研究,借助于景观要素艺术化的运用,从而反映出城镇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人文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景观轮廓和地形地貌的结合、建筑风格与山水环境的交融以及本地树种和特色代表符号的灵活运用,辨证地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山水特色和城镇建设的关系。
总而言之,建设和规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山地城镇规划中,只有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依山就势地延伸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布局各类用地,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发展生态景观特色,才能不断地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山地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红霞,陈彩虹.山地小城镇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4,10:38-41.
[2]陈晖.新时期山地城镇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建筑遗产,2013,23:500.
[3]卢峰.山地城市设计研究综述[J].室内设计,2012,6:3-6.
[4]李开猛,蔡云楠,王鹰翅,吴天谋.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9,7:53-56.
[5]金伟,廖贺平.对山地小城镇规划的几点体会[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24(2):19-24.
[6]龙彬,郑瑜.山地城镇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刍议[J].重庆建筑,2003,3:9-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