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中心区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设计模式及趋势研究

时间:2025-01-01

战歌

摘要:铁路的发展对诸多现代城市的空间格局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城市发展与扩张,早期铁路对城市中心区的割裂问题与消极影响越来越严重。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设计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研究由铁路消极空间的立体化改造而实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同时解决现有的城市空间问题,创造新的城市活动,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城市公共空间

铁路与城市的发展综述

铁路运输已有18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球铁路的总里程已发展到了120多万公里,遍布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开始源于以铁路为主要交通的年代。[7]根据铁路在不同发展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的差异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大致将城市铁路沿线空间的演变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形成阶段:铁路引导促进城市发展。

很多铁路城市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且随着城市化和运输化进程,铁路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发展阶段:铁路对城市的消极影响发生期

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之间,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铁路对城市空间和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产生显的阻碍作用。市区内铁路将市区“分割”成小块,严重影响城市发展。

3)、成熟与完善阶段:铁路与城市协调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对市内铁路以及沿线空间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优化调整,城市中心区铁路沿线立体化设计,协调铁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中心区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建设实践

【案例一】柏林中央车站及其铁网建设

项目包括铁路东西线高架、南北线隧道形式方式,从根源上解城市中心区内与地面道路交通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其他不必要的老站点被拆除,被改造成为城市的公共用地和步行林荫大道,有效地改善了地面景观和环境品质。

【案例二】洛杉矶Alameda疏港铁路方案

铁路线在靠近洛杉矶市中心区域被改造成长约10英里铁路地堑,铁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的交叉完全消除,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周边生态连续性得到恢复。另外三条原有的疏港铁路线均被拆除,其用地被改造成为城市的公共用地,改善了沿线地区的景观与环境。

【案例三】巴黎左岸地区

方案将路网结构覆盖在原有铁路线上,其路面标高与铁路的高差达到6-9米,盖板上方为新区发展提供土地。现在的左岸地区拥有环境的多样性、开放的街道、混合的用途、较高的建筑密度,连续的生态环境。

【案例四】台北铁路地下化。

台北市区内铁路地下化改造,由台北车站地下化和台铁纵贯线地下化两部分组成。项目消除36处平交道口,加强原沿线两边的道路及功能连续性,促进相关交通资源在台北市内的合理聚集。

【案例五】石家庄铁路入地工程。

石家庄将进入城市中心区内约5200米铁路段采用地下隧道方式敷设。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路将与铁路线路形成立体交叉,腾出铁路线路用地约1500亩,用于建设南北绿化轴,并结合城市景观风貌在其两侧配新功能区和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土地价值。

【案例六】JR奈良车站周边再开发项目。

该方案的内容包括JR铁路的高架化,保持历史悠久的奈良城市空间的整体性不被打断。规划铁路高架化、大量的步行道绿化将城市生态环境缝合。设计将地上2层设计成链接街区的步行专用空间,并营造了美丽的鲜花、绿地和喷泉等。

城市中心区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设计模式基于上文的案例研究,根据铁路沿线改造建设的空间手段与技术类别,可将中心区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设计模式总结为以下四种:

1)、区段封闭化

作为早期铁路沿线改造的经验案例,局部区段的封闭化处理是首期选址,其优势为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铁路穿越对沿线城市空间的消极影响,局限性在于此模式只适合于局部区段的整治改造,对于较长区段的线路改造,此模式则面临一定的技术与可行性问题。

2)、原线路高架化

此模式的优势为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原铁路占据城市的地面空间,但其附属空间仍需要进一步整合设计,噪音与环境的干扰问题仍然存在,且由高架改造所带来的高架下空间又将成为新的城市消极空间。故此类改造模式虽然在经济及技术可行性上略优于地下化处理,仅仅适应于城市外围的线路区段,对于城市中心区核心区段的铁路空间改造,仍非理想模式。

3)、区段或全线地下化

在发达城市的相关改造建设中,此模式被广泛应用,源于其较为彻底的改造了城市铁路的消极影响区域,地面空间被完全释放,城市割裂问题将被彻底消除的同时,会大大的提升沿线地区的土地价值,该潜力则抵消了此模式较高的改造技术成本,为城市空间的综合效益发挥创造价值。

4)、改线地下化

在综合研究各典型的城市的中心区铁路改造案例后,得出更优于局部区段地下化的模式,及综合规划部署城市的地下轨道系统,将原有的城市铁路系统纳入新的城市多元轨道网络之中,而原本的城市中心区铁路线路的线形與路径会随着系统优化而疏解,实现更宏观的城市价值平衡。例如柏林的新城线路疏解、香港城市轨道与铁路线路的有机衔接等。

城市中心区铁路沿线空间立体化设计趋势

1)、独立建设到互动规划

铁路出现初期,并没有把铁路作为城市设计中交通空间重要组成要素来综合考虑在城市一体化发展之中。而伴随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铁路给城市带来的诸多问题,城市规划开始与城市交通空间一体化设计。

2)、消极改造到积极规划

就城市交通空间立体化改造后的城市基面以及其沿线空间很明显的会发生从城市“背立面”转变为城市“正立面”的转变,也就是将城市中原本非常消极的空间,通过交通空间的改造或设计,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契机,从而激活周边区域。

3)、单线改造到系统梳理

从德国柏林、美国洛杉矶等城市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铁路空间的改造不再拘泥于某条单线,而是将其系统化,多条线路甚至是铁路网综合考虑,废除原先运输能力较弱的多条线路,将其整合到一个系统当中,高效、安全、经济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4)、简单渠化到综合网络立体化

在地铁和高架铁路初期,只是将铁路作为独立的线来考虑,在垂直层面的位移。由于城市既有传统铁路与城市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逐步形成在考虑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铁路及其站点将结合城市空间中不同要素进行立体化设计,达到综合网络立体化的新境界。

5)、交通转换空间的核心地位

在城市视角下的交通转换空间设计,影响力会越来越突出地波及到周围,为其周边空间到来发展契机,因此确立其核心地位。

6)、中心型高密度城市立体化改造趋向地下化

中心性高密度大城市倾向于将铁路线路直接地下化,以彻底解决对地面空间造成的“割裂”、噪音等负面影响。这样做也是因为其城市发展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区与铁路的矛盾更为突出,同时高地价也保证的改造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西)胡安·布斯盖兹著.多元线性化都市[M].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刘皆谊著.城市立体化发展与轨道交通[M].南京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乔恒利主编.法国城市规划与设计[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日)黑川纪章著;覃力等译.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胡安·布斯盖兹,徐知兰. 铁路沿线区域改造,代尔夫特,荷兰[J]. 世界建筑,2013,02:110-113.

[6]王西西. 城市纹理断裂区的缝合[D].天津大学,2012.

[7]黄志刚. 论大型铁路客站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

[8]刘航. 从城市再开发角度看铁路车站地区的改造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