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建筑风格研究

时间:2025-01-01

侯红霞 王玉珏

摘要: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当前中国建筑风格多样,本文对其中三种风格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建筑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欧陆风格

一、中国建筑风格及其影响因素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风格流派是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以不同的美学主张与艺术实践方式为核心。不同艺术流派的出现及相互之间的竞赛和斗争,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主要有欧陆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异域风格、普通风格、主题风格等等。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众多,主要有:

1、经济

在历史上,经济的繁荣总能带动建筑的发展。如明清时徽商与徽派建筑的例子。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所以发展出著名的徽派建筑。

2、文化

很多思想、文化现象,也会引发建筑的革新,这种革新通常体现在同一时期的建筑风格改变上。

3、宗教

宗教与建筑也是密不可分的。著名的寺庙、教堂数不胜数。各国的宗教领袖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许许多多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建筑,他们中的大部分现仍存于世,并且除了原来具备的宗教功能外,还成为了人们欣赏、研究、参观的对象。由此可见,宗教与建筑有很大的关联。

4、政治

和宗教相同的是,古代帝王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显示自己无与伦比的地位,也修建了许多华美的宫殿、行宫供自己居住享乐。

二、中国建筑风格

(一)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最早渊源是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在建筑世界的反映和延续。这个意义上的新古典主义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在格式上与古典主义风格相仿,追求构图归整和经典而传统的建筑符号。继承了古典主义遵循中心、对称、轴线、等级、秩序、主从等设计原则,强调均衡、比例、节奏、尺度等构图逻辑与审美趣味。无论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对称和均衡几乎成为主导构图的决定性因素。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厚重感,适度简化了古典主义的装饰性特征,线条更加刚劲简捷。

如果说现代建筑创造的是一种工业化时代的技术美,那么,新古典主义建筑创造的则是植根于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有厚度的形式美。在现代主义建筑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超越历史时空的工业理性,一种不顾一切的非文化性商业动机;新古典主义建筑则不同,它着重要表现的是一种历史感,一种文化纵深感,在这类建筑中,你可以看到某种厚重的沉甸甸的東西—一种文化意蕴。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下层通常用重块石或画出仿石砌的线条,显得稳重而雄伟;中段用古希腊、古罗马的五种柱式;檐口及天花周边用西洋线脚装饰,正面檐口或门柱上往往以三角形花装饰,与底层重块石取得互相呼应的效果;有的还在屋顶沿街或转角部位加穹窿顶阁楼亭。在建筑学层面,新古典主义是从古典主义中提炼出的经典元素,包括线脚、檐口、栅花、圆柱等,淘汰了建筑史上所有怪诞的部分,尽管无法达到现代主义绝对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夸张的视觉效果,但都严格符合人性的尺度;在社会人文层面,高端住宅的消费阶层,从年龄、阅历、财富积累都经历了褪尽浮华的过程,新古典主义经典、优雅、庄重、人性、理性的部分为他们所接受,因此这一风格有可能或正在成为当今中国高端住宅市场最强势的声音。当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超越了“欧陆风”的生硬与现代简约的粗糙,设计更趋精细,品位更加典雅细腻。新古典主义是古典现代的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主义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二)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现代主义建筑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三)欧陆风格

中国现代“欧陆风格”的建筑有其三大特点:(1)模仿西方高雅古典建筑的形式,但是并不需要真正理解其文化价值。建筑上的山花、弯窿顶、柱廊只是纯粹的装饰,并没有任何结构和建筑功能的意义,这种堆砌的矫揉造作的设计与古典主义“朴素、真实、理性”的原则恰恰相反。并且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2)必须使文化产品变成工业产品,才可以进行商品推销和扩大市场得到高额的经济回报。“欧陆风格”正是通过预制构件,采用新的轻型材料,简化装配工艺等工业的手段,使古典柱头和罗马雕塑成为商业产品在国内广泛流行。(3)“欧陆风格”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和形象,来模拟虚构一种文化处境,令使用者产生文化空间转移的错觉,使他们感觉到置身于优越的文化环境,认为自己的文化身份得到了提升,尽管楼盘可以命名“罗马花园”、“维也纳”或者“豪园”、“佳苑”,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文化环境的支持,这种建筑空间造成的自欺欺人的幻觉和错觉难以维持的。

中国的建筑师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的优点,对传统的表达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模仿,那样就再无大量的模仿“欧陆风格”的市场,学会处理好本国文化的现代问题,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内在精神加以现代体现,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现代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或者说如何在设计中保存民族传统,就要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中仍有的价值和内在精神。我们认为中国式的现代建筑终将由中国建筑师们依据中国人的需求创造出来,而不是简单模仿照搬,应把中西古今一切优秀建筑思想,经过咀嚼、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再进行新的创造,努力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使中国的建筑文化随经济的腾飞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建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23期.

[2]顾思婕.海派文化的建筑风格研究——近代上海建筑风格[j]. 美与时代(上旬刊),2013年1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