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1
张青
摘要:我国铁路运量和运输能力的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特别是繁忙干线和运煤通道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发展重载运输已成为当前缓解紧张的铁路运输之迫切任务。
关键词:重载铁路;分类;发展
一、重载铁路
重载铁路原指专供行驶重载货物列车的铁路。现代重载铁路的概念是由国际重载协会(IHHA)在1986年9月确定的,即重载铁路必须能让每列车载重量超过5000t、轴重大于21t的列车通过,且每年运量要超过2000万t的线路才能称为重载铁路。为了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国际重载铁路协会(IHHA)在1994年6月召开的年度委员会会议上对重载铁路的定义稍作了修改。按照现在的新规定,重载铁路欲取得其名称资格,须至少符合下列3条准则中的2条:常规运营或计划运营的单元列车或组合列车的总吨位应至少达到5000t(此条款没有变);在一长度至少为150km的指定干线运输区段,每年运送或计划运送的有收入的货物总重量至少要达到2000万t(此条款中“指定干线运输区段”为新增加的);常规运营或计划运营的机车车辆轴重须达到25t或以上(由以前的21t改为现在的25t)。
二、重载铁路的分类
1.全封闭模式重载铁路。它是在路网中具有独立性,与其他铁路线路不相衔接,或者虽衔接但没有或有较少车流上下线,实行点到点运输的重载运输线路。全封闭模式重载铁路重空车流运行方向固定,空车列在装车点装车,上线运行,到卸车点卸车,卸后返回,循环运行,实行统一的列车牵引质量标准,列车在途中不改编,车流组织简单。全封闭模式重载铁路运输组织特点:全封闭模式重载铁路要求装卸点间有强大稳定的货流保证,产销运一体化程度高;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且机车车辆、线路站场、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装卸设备等应协调匹配;大量开行点到点循环直达单元式重载列车,列车途中作业内容少,调度指挥自成体系,运输组织比较简单,运输效率高。运输组织的关键点主要是对重载列车的质量、密度和速度的确定,以及对整列装卸作业的组织。
2.全开放模式重载铁路。它是采用普通运输组织方法。开行列车、符合重载运输定义、作为路网通道使用的铁路运输线路。由于全开放模式重载铁路作为路网通道使用,为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一般线路双方向都可为重车流,空车流较少,重车流的方向不固定,同时还要满足其他类型列车共线运行的需求。全开放模式重载铁路运输组织特点:全开放模式重载铁路运输组织方式与普通铁路相同,但运输条件异常复杂。首先,由于作为铁路网的通道使用,全开放模式重载铁路一般为客货共线运输,而客货列车运行速度差,以及对线路等设备条件要求不同,客货共线模式对全开放重载铁路运输能力及列车运行组织影响较大。其次,全开放模式重载铁路自身线路条件复杂,且衔接铁路网中众多线路,重载车流来源及去向复杂,重载列车的组合、分解站较多,运输组织难度大。运输组织的关键点主要是科学研究重载车流集散规律,合理确定重载运输组织站及作业组织模式。
3.半封闭模式重载铁路。它是介于前两种模式之间的重载铁路,这类重载铁路在铁路网中是相对独立的,两端衔接铁路网中的相关线路,其车流来源和去向比较复杂,大部分车流需要在线路两端的技术站进行解编或组合拆解作业,从而形成半封闭的重载铁路模式。半封闭模式重载铁路的重空车流方向一般是固定的,重空车流分别在线路两端汇集或疏散,在线路上具有共同运行径路,以重载列车形式运行。半封闭模式重载铁路运输组织特点:半封闭模式重载铁路两端车流来源及去向较多,一般以成组或整列(中途不拆解)为单位调整,不同的组合形式可形成不同的重载列车类型,大部分可实现循环直达的组织模式;线路上列车运行组织相对简单,一般不越行;对装车端、本线、卸车端、技术站的运输组织及设备的相互协调性要求较高;空、重车方向由于列车追踪间隔、线路大修周期的不同,空车方向通过能力一般较重车方向富余;由于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更多地从本线出发,构筑有自身特点的、先进的运输组织模式。运输组织的关键是装车端货流和车流的组织,以及重载铁路上大载质量重载列车的开行技术、数量和组织方法等问题。
三、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动态
1.铁路重载技术创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多年来,一些国家依靠科技进步更新改造和研究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使重载铁路技术装备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近年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创了微机控制列车操纵和运用自导型转向架的新技术,使重载单元列车步入了新的一代。实践证明,重载运输确实是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加快货物输送和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方法。重载列车所能达到的载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综合发展水平。
2.目前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本上都是根据本国的机车车辆、线路条件和运输实际需要确定列车重量标准。为适应重载列车重量大、编组长的特点,各国都在积极研究采用新型大功率机车,增加轮周牵引力,装设机车多机同步牵引遥控和通信联络操纵系统,提高车辆的轴重并减轻其自重,采用刚性结构增加载重量,装设性能可靠的制动装置,以及高强度车钩和大容量缓冲器等等。在改造既有线或修建重载专线时采用新型轨道基础、铺设重型钢轨无缝线路、强化线路结构以提高承载力。同时,选用先进的通信信号设备,在运营中实现管理自动化、货物装卸机械化和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我国的铁路数量少,运能低,仅能满足运输需要的50%,因此,客观上必然要求采用加大列车重量组织重载运输,以同等数量的列车对数换取更大的输送能力,以此来带动铁路现代化改造,这是在我国国情、路情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四、我国重载铁路规划设想
我国铁路运量和运输能力的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特别是繁忙干线和运煤通道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发展重载运输已成为当前缓解紧张铁路运输的迫切任务。根据我国目前铁路运输的现状和要求,提出“八五”和“九五”期间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发展5000t级整列重载,西北地区采用大马力机车,在有条件的线路上开行组合列车。在“八五”期间规划修建8条共约4000km重载铁路,“九五”期间设想修建14条约8000km重载铁路。目前我国尚无设计重载铁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已完成的大秦铁路的设计标准,是根据需要对现行规范中的限制坡度、到發线和会让线长度、机车交路、行车模式、分界点分布、装卸车方式、铁路交叉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而得出的。继大秦线之后,另一条重载铁路神朔线(运量3000万t-5000万t,牵引重量分别为4000t、6000t和1000t,以重载单元列车为主),则根据其所运货物类型、装车机械化程度等情况,对列车重量、牵引种类、限制坡度、车站站线长度等方面的设计标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过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情况,,以及为此而开发出来的关键技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论述了在我国修建重载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规划设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2006.
[2]肖庆鹏. 高速、重载铁路用地管理的科学定位[J]. 2009
[3]伍宁杰,吴志利. 我国高速铁路对物流业促进作用的研究[J]. 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