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1
景洪德
摘要:道路排水侧沟是指设置在挖方路基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小量地面水的排水设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道路和建筑物等不浸透区域逐年扩大,山林、绿地不断减少,原有的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和土壤下渗等功能逐渐减弱,从而使降雨时地面径流水量增加,地面集水时间显著缩短,大大加重了雨水管(渠)的排水负担。如何有效控制排水侧沟内的水位、流速,使其不暴涨暴落,并尽可能的渗入地下,以提高水蒸发量、改善地下水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是我们在排水设计中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
本文通过传统排水侧沟与U型渗透侧沟优缺点的比较,提出新的道路排水方案。
关键词:道路排水;蓄溜渗透;侧沟
1 土侧沟的优缺点
1、优点:
1)雨水流动的同时向地表浸透
2)深度和宽度可适当增减
3)流动的雨水滋润周围的植被
4)生物和植物的生息场所
5)微生物使油污等有害物质得以净化
6)土、草木蓄留的水分自然蒸发
2、缺点
1)路肩易崩塌,道路荷载减弱
2)大雨时易决堤
3)形状不规则难以计算流量
4)行人与车辆有落沟的危险
5)因无盖很难穿行和作为步道使用
6)脱落的土清除比较麻烦
2 混凝土侧沟的优缺点:
1、优点:
1)抗承载力和水流冲刷能力增强
2)由于加盖上部空间可利用
3)容易计算水路的流量
4)对行人和车辆都安全
5)易于清扫
6)可做统一的景观设置
2、缺点
1)增容扩建时费用较高
2)大雨时雨水迅速排入河道
3)不利于道路周边植被的生长
4)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河道
5)无蒸发现象
6)造成地下水位低下
3 U型蓄留渗透侧沟
U型蓄留渗透侧沟融合土侧沟和混凝土侧沟的优点。在排水设计中从过水断面到水力坡降、流速等,有众多参数需要考虑,一般情况下,越往下游排水管(渠)断面越大。U型渗透侧沟无需增大断面,并且具有集水效率高、蓄留、渗透并存的优点,根据流经区域的土壤透水系数,计算渗透量和蓄留量,减少雨水的流出量,达到边渗边流的效果,以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3.1 U型蓄留渗透侧沟的构造:
U型蓄留渗透侧沟主体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可控的强度和耐久性,其透水部分采用有孔构造,开孔率>5%,空隙率>15—30%,透水系数>3×10-1cm/sec。
侧沟周边填充空隙率高的碎石,起到保护渗透面和确保蓄留量及设计水头的作用,碎石单粒度在20mm—40mm之间,填充前应洗净,设计空隙率应达到30—40%。为了有效利用建筑废弃材料,建议使用粒度满足要求的再生碎石(破碎的混凝土废料)。
碎石层外包裹透水薄膜,以防止土沙流入碎石内影响透水性并造成地面塌陷。透水薄膜应选用具有很大拉伸力强度、耐腐蚀性好、透水顺畅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和聚丙烯,标准为:5mm左右的拉伸力强度在30Kg以上,透水系数10-1—10-2cm/sec以上,厚度0.1—0.2mm以上。
透水薄膜外侧铺设粗沙,河沙、海沙、土沙均可,但设计空隙率应达到25%左右,因沟槽在挖掘过程中,夯实工序降低了渗透面的透水能力,铺沙后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3.2 U型蓄留渗透侧沟的优点:
1、集水、蓄留渗透,可兼做雨水管路,断面不随着汇水面积的增大而加大,节省建设成本;
2、方便水力计算,容易控制渗透量、流量;
3、通过土壤和植被蓄存的水分自然蒸发,便于草木的生长,净化空气;
4、雨水返回到地下,恢复自然的水循环
5、抗承载力和水流冲刷能力增强,上部安放活动盖板,有利于行人和车辆安全,便于维护管理;
6、侧面浸透式,防堵塞构造,节约维护管理成本。
7、采用地下埋设,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顶部做统一的景观设置;
8、寄存的微生物使侧沟内的油污等有害物质得到分解,使水质得以净化;
3.3 U型蓄留渗透侧沟施工方法及程序:
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用地制约条件、施工规模以及施工的難易性、经济型和安全性等情况综合考虑。
1、沟槽开挖工序:
沟槽开挖由人工或小型挖掘机进行,并注意增加坍塌防护措施。为了不破坏沟槽底面的渗透能力,人工挖掘时注意不要用力踩踏,以免造成基底固实。挖掘尽量一次完成,如果超挖,应采用碎石回填,如果沟槽开挖后发现土质与勘察不符,应及时与相关人员协商,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2、铺沙工序:
沟槽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实施铺沙工序。铺沙采用人工施工,均匀铺撒,用脚轻轻踩固即可,不允许使用打夯机等机械方式碾压。如果地质结构为沙性土,可以减少沙层厚度或省略铺沙。
3、透水薄膜铺设工序:
透水薄膜的宽度应选用比挖掘面稍微大一点的尺寸,为防止沙土的侵入,透水薄膜连接处应重叠铺设,并间隔一定距离用扦子固定在挖掘面上。
4、填充碎石工序:
填充碎石时,不论是人工还是机械铺装,都应该注意不要将透水薄膜卷进去或扯坏它。为了防止下沉或塌陷,应对填充的碎石进行适当的碾压,注意碾压次数和方法,以不影响透水能力和蓄水量为限。
5、渗透侧沟安装工序:
侧沟安装时,构件接缝处用水泥勾缝处理。填埋时应暂时盖上沟盖板,以防沙土流入侧沟。
6、沟槽回填工序:
沟槽回填,应采用打夯机对填埋土充分压实,并根据上部地面的实际利用选择适当的填充材料和密实度。另外,由于碎石之间的缝隙在初期阶段可能会产生下沉,应在填埋后1—2天内注意观察。
7、清扫整理工序:
施工完后应尽快处理施工余土,迅速清理材料打扫现场,避免杂质掉进侧沟内。
8、渗透能力确认:
竣工后,应选择几个设施试验段,通过注水试验确认渗透能力,注水试验原则上采用定水位法。一般情况应先设置2—3m的实验区域,以便以后可以常年测定渗透能力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因不透水区域迅速扩大,使雨水回渗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水环境恶化。为解决这一问题,雨水渗透设施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推广使用。雨水渗透设施能够使降水大量渗入地下,对增加地下水的涵养和改善水循环起到很大作用。
雨水渗透设施占地规模比较小,从单体住宅到大规模开发用地以及道路、公园绿地等都可以设置,能够有效利用城区有限的地下空间。一般情况下,只要有适合渗透的地质条件,根据土地的利用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均可达到渗透的效果。
当然,雨水渗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包含着诸多因素,探测土壤的渗透系数,计算渗透量,确定侧沟的结构形式等都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调研、规划、设计、施工及维修养护的相关程序并不断探索和总结,使雨水渗透设施的功能不断改进和持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