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3
蔡开涵
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使不少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通过以胶南喜鹊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为例,提出了保护工程的设计原则及其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自然保护区由于缺乏系统妥善的管理机制和必要的环保措施,致使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不强调生态系统保护的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旅游区的破坏更是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运用一系列创新型实用型生态环保技术,构建一个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体系,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1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2生物资源保护
2.1植物资源保护园区内植物资源,贯彻“保护、培育、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1)森林防火。①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② 用于森林防火的瞭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建设结合景点建设进行,并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③ 在通视良好、视野宽阔、控制范围广的地点(如天锅、鹊峰等峰顶),结合景点建设设置了望塔(台)、观测站等巡逻瞭望工程(天锅处的览胜亭,鹊峰金鼎附近的观测平台),其结构形式、色彩和高度,均与公园景观相协调。④ 在森林健身区、休闲度假区等场所,结合服务点设置防火设施,如消防专用井等。⑤ 在墓地周围有火险地段,设置防火隔离带(或防火线),隔离带宽度30~50m,隔离带树种的选择以低燃点为主,并密植降低林下可燃物的含量(详见墓地隔离带植物配置)。⑥ 各种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以提高防火效率、增强防火能力、有利于林火管理为准则,森林防火工程设计,符合现行《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的规定。
(2)森林病虫、鼠害防治。① 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② 植物配置时讲求针阔混交,林相丰富,尤其杜绝互为寄主的植物品种相近栽植,如:梨疏、海棠类植物与桧柏类混杂,以防止梨桧锈病的传播;避免大面积的纯林出现,以防毁灭性的病害发生并传播。③ 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为主;所选用的天敌,以本地区或附近地区具有的种类如喜鹊、猫头鹰、蛇为主,引入外地天敌必须经过本地试验后方可采用。④ 化学防治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⑤ 根据目的和任务确定预测预报站、检疫检验室等设施,应其规模及设置位置,与园区整体景观相协调。
(3)其他相关要求。① 公园的工程建设不得破坏或影响自然植被和植物种
类的生长、繁衍环境。② 对数量不多或逐渐减少的珍贵植物,如水金凤、翠雀、中华绣线菊、野生黄花菜、山菌等根据各自特点,确定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③ 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限制数量,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2.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1)园区内野生动物资源,贯彻“加强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2)在公园开发建设中,要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不得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根据园区内动物资源现状,禁
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只在人工湖区(喜鹊湖)设置特定的垂钓项目,但是对垂钓工具要有特殊要求,如鱼钩的长度和弯曲度等。(4)对保护对象有逃散可能和植被景观易受破坏的地段,以及适宜圈养、半圈养的场所,根据需要设置围墙、隔网、栅栏
等防护设施。(5)引入野生动物必须慎重,以适合本区生长的种类为准。不得因物种引入而影响本区域生境和野生动物的生存。
2.3景观资源保护
园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损毁、破坏或随意改变,相关规定如下:
(1)景观资源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①地质遗址、遗迹、历史古迹(如山顶的天锅)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区域(鹊峰和赤脚大仙山),地势险峻植被遭受破坏不宜恢复得地段,采取特殊保护,如规划中生态保护区内的绝大部分区域。②中心景区,如“七夕”文化景观带、“自然湿地景观带”等采取重点保护。③一般景区,如入口区、生态会所、休闲度假区等,采取常规保护。
(2)在珍贵景物和重要景点上,如天锅峰顶、鹊峰、赤脚大仙山等根据需要设置适宜的保护设施,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
(3)园区内的游览区及游人有效视野范围内的林木,不得进行生产性的经营和采伐活动。采取的经营措施必须符合景观要求。
(4)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5)园区内古建筑物保护,必须贯彻“修旧如旧”的方针,保持其原历史风貌。
(6)禁止在园区内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破坏景观的行为。
(7)公园必须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出游览接待规模,有計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览者。
2.4生态环境保护
(1)园区的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下列危害:一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二是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园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其他设施建设的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3)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不得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5)园区休闲度假别墅区,建在山区空旷地带,其生活锅炉、取暖锅炉以及其
他用途的烟囱,必须安装消烟除尘设备,且烟囱高度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要求。
(6)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7)园区内裸地全面绿化,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危害。
(8)在公园境内,不得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驶入森林公园的机动车辆,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森林公园的游乐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5 安全、卫生工程
(1)公园内的游览内容及设施的设置,必须确保游人安全。
(2)各种游人集中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设计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3)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护栏设施(在游览线路设计时已经考虑)。
(4)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 处,均应设置护栏设施。护栏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5)各种装饰性、示意性和安全防护性护栏的构造作法,严禁采用锐角、利刺等形式。
(6)电力设施以及其他专用防范性设施,应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和制作。
(7)公园内设置垃圾投放地点,并妥善处理。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均设在隐蔽地带。
(8)公园厕所设置隐蔽并方便使用,同时考虑残疾人需求,厕所设置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按日环境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二是厕所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三是各厕所内的蹲位数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
(9)园区内的生活污水必须经排污系统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河湖水体或渗入地下。
3 结束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区赖以存在的辅助条件,对生态旅游资源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因此,应增强生态旅游的氛围,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就是既对立又统一,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无法开展生态旅游,而对生态环境不加以保护和建设,生态旅游活动就难以维持,不加限制和管理的无序开发必将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成为掠夺性开发,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对生态旅游区的彻底毁灭。所以对这两种重要构成要素的保护是我们进行旅游区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进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蔡开涵
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使不少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以胶南喜鹊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为例,提出了保护工程的设计原则及其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自然保护区由于缺乏系统妥善的管理机制和必要的环保措施,致使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不强调生态系统保护的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旅游区的破坏更是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运用一系列创新型实用型生态环保技术,构建一个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体系,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遺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2.1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2.2生物资源保护
2.2.1植物资源保护园区内植物资源,贯彻“保护、培育、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1)森林防火。①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② 用于森林防火的瞭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建设结合景点建设进行,并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③ 在通视良好、视野宽阔、控制范围广的地点(如天锅、鹊峰等峰顶),结合景点建设设置了望塔(台)、观测站等巡逻瞭望工程(天锅处的览胜亭,鹊峰金鼎附近的观测平台),其结构形式、色彩和高度,均与公园景观相协调。④ 在森林健身区、休闲度假区等场所,结合服务点设置防火设施,如消防专用井等。⑤ 在墓地周围有火险地段,设置防火隔离带(或防火线),隔离带宽度30~50m,隔离带树种的选择以低燃点为主,并密植降低林下可燃物的含量(详见墓地隔离带植物配置)。⑥ 各种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以提高防火效率、增强防火能力、有利于林火管理为准则,森林防火工程设计,符合现行《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的规定。
(2)森林病虫、鼠害防治。① 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② 植物配置时讲求针阔混交,林相丰富,尤其杜绝互为寄主的植物品种相近栽植,如:梨疏、海棠类植物与桧柏类混杂,以防止梨桧锈病的传播;避免大面积的纯林出现,以防毁灭性的病害发生并传播。③ 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为主;所选用的天敌,以本地区或附近地区具有的种类如喜鹊、猫头鹰、蛇为主,引入外地天敌必须经过本地试验后方可采用。④ 化学防治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⑤ 根据目的和任务确定预测预报站、检疫检验室等设施,应其规模及设置位置,与园区整体景观相协调。
(3)其他相关要求。① 公园的工程建设不得破坏或影响自然植被和植物种
类的生长、繁衍环境。② 对数量不多或逐渐减少的珍贵植物,如水金凤、翠雀、中华绣线菊、野生黄花菜、山菌等根据各自特点,确定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③ 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限制数量,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2.2.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1)园区内野生动物资源,贯彻“加强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2)在公园开发建设中,要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不得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根据园区内动物资源现状,禁
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只在人工湖区(喜鹊湖)设置特定的垂钓项目,但是对垂钓工具要有特殊要求,如鱼钩的长度和弯曲度等。(4)对保护对象有逃散可能和植被景观易受破坏的地段,以及适宜圈养、半圈养的场所,根据需要设置围墙、隔网、栅栏
等防护设施。(5)引入野生动物必须慎重,以适合本区生长的种类为准。不得因物种引入而影响本区域生境和野生动物的生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