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3
潘金城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呈现出崛起的姿态,同时也对于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的混凝土工程中,更为强调混凝土技术,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现浇的混凝土技术对于保证建筑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混凝土技术上更为突出了轻集料、高强度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表现为体积大、表面小,因此要格外注重建筑结构由于技术问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以提高混凝土施工建筑的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界定,主要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断面而言的,如果断面尺寸超过1米,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表面的温差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是指现浇的地下构筑物和连续墙式的结构,这些结构很容易在温度的影响下产生收缩应力,从而造成了建筑结构的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所处条件较为复杂,加之混凝土结构厚大,并且多数采用现浇超静定结构,不但浇筑量大,而且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并要确保质量。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则是要满足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在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上都要符合技术标准,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现状
(一)我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建筑施工中开始使用混凝土。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水泥厂在产品中掺杂了一些混合材料,以降低水泥的标号和活性。使用混凝土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这个时期所使用的是干硬性的混合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少,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很少因为硬化而出现裂缝。进入到二十世纪70年代,新的施工工艺被应用到混凝土技术当中,干硬的混凝土拌合物逐渐向塑性转变。减水剂的使用,可以降低水灰比例或者保持不变,但是所使用的拌合物具有较差的匀质性,因此很容易在浇注和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泌水现象,甚至于在运输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成型后的离析或者是沉降。当混凝土硬化后,就会有空隙或者裂缝形成。进入80年代以后,大型建筑物的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对于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不断提高,并满足工期短,施工速度快的需求,水泥的生产开始注重活性的调节。混合材料相对减少,早强矿物有所增多,粉磨加工更为精细等等,使混凝土拌合物更为均匀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时,中国的混凝土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兴起阶段。进入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预拌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起来,使行业进入到技术相对成熟阶段。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混凝土生产企业迅速发展,推动建筑施工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施工材料的准备方面,保证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在混凝土的配置上可以采用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的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骨料的用料要清洁,并在用量比例上局限在80%~83%之间。对于外加剂的掺加要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选择洁净的水进行水灰配比。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办理浇灌申请以及委托单,施工器具在浇注混凝土之前也要做好检修工作。
为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要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或者是按照设计强度进行试配。通常而言,为了避免有过多的裂缝出现,在水泥的用量上一般会控制在平均每米450公斤。大体积混凝土在拌制的过程中,还要将粉煤灰以及外加剂添加在其内。由于投放的比例较为严格,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投放工作。大体积混凝土往往会超过千立方米以上,所以要尽量做到集中搅拌,而且搅拌的时间至少半个小时。
混凝土在浇注阶段主要采用分层浇注的形式,包括全面分层、斜面分层和分段分层。全面分层浇注比较适合于小型建筑工程,沿着短边开始浇注,沿着长边推进,浇注施工的过程在第一层浇注完毕之后,尚未初凝就开始浇注第二层,如此下去直至浇注完工。如果建筑结构的厚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一,适合于选择斜面分层浇注技术。斜面的坡度地1/3,所以可以采用由下而上的浇筑技术。混凝土的分段分层浇注是从底层开始浇注第一层,尚未初凝就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并进入分层浇注阶段。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就进入到了养护阶段,以使混凝土结构质量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要将混凝土保持在恒温状态下,同时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适度以控制到适度的范围内,从而维护混凝土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裂缝。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为四个星期,对于特殊部位的养护则要适当地延长时间。此外,还要严格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外观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为了对于混凝土的合易性有所改善,还要在所配置的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沸石粉以及减水剂。如果混凝土的输送和浇筑都采用混凝土泵,还要在混凝土中掺加泵送剂。泵车要专人操作,并接受统一指挥,根据要求调整泵送速度。操作人员在使用振动器的时候,还要配备绝缘装备,如佩戴绝缘手套,穿上橡胶鞋。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泵送混凝土技术在预拌混凝土技术的推动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技术不但确保了混凝土的质量,而且还提高了施工进度。相比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施工的速度可以提高2倍左右,工期缩短了1/3。
与泵送混凝土紧密相连的就是高强混凝土的发展。由于高强混凝土的主要结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物的选材上,运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以增加使用面积,而且混凝土结构的自重有所降低。然而目前来看,高强混凝土主要用于承重结构,受荷较为简单。鉴于高强混凝土的研制和开发尚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那么混凝土的脆性问题亟待解决。从生产过程上来看,高强混凝土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质量隐患。高强混凝土从生产到施工,对于技术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不够熟练,就会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水泥的用量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当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已经超过了规范指标,即500公斤/立方米,那么,混凝土就会出现早期的水化热高现象,因此而到后期阶段由于收缩性大而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够。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日益增多,加之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立,各种轻集料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种材料不单密度小,而且保温性能好,因此被生产成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取代了普通的土砖,成为了低碳、绿色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从未来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对于轻集料混凝土小砌块的生产还无法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而且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陶粒,作为主要的原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就会使小砌块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到了我国轻集料工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端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的混凝土技术快速发展。随着大型建筑的日益增多,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存在着发展的空间,积极地开展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菊萍.我国混凝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建筑施工,2012.34(03).
[2]任海龙,杨松.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学论坛,2013(29).
[3]王素爱.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微[J].建筑与工程,2013(23).
[4]李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