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4
甘小敏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BT模式产业发展繁荣,在我国的运用发展很迅速。但是,由于产业规范、行业管理以及法律制度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政府在运作BT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纠纷。本文分析政府在BT模式运用中所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控制政府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BT;项目融资;风险控制
一、BT模式风险分析
1、政府面临的风险
政府面临的风险首先来自决策方面。政府在前期埘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与技术条件,造价成本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急于采用BT模式上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种不理性的决策很可能会给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影响政府形象。第二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BT模式的建没是由政府委托于投资方对项目进行投资的,建设工作主要由投资方来负责。政府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成本控制方面不能形成直接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是难以及时处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等到投资方移交项目给政府验收的时候,如果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造价超过原来协议的回购价格、交付时间比原规定的工期延迟等问题,政府处理起来将非常困难。第三,BT项目投资方资金大多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一般情况这种贷款以政府土地等资产为抵押。政府作为BT项目巨额金融贷款的保方担,一旦投资方不能及时还款,政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偿还货款。第四,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首先要满足城市建设、经营、管理本身发展的需要,在保障项目移交回收后,政府能否及时偿还回购资金给投资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五,BT模式的项目建没能够顺利地进行是以政府的强大公共信用价值为支撑的。如政府不断进行城市扩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按时支付BT项目的回购资金,债务不断累积、利息等负担不断加重,同时又在几届政府之间对回购资金相互扯皮,长时间不妥善处理BT项目的资金问题,那么将严重损害政府的信用价值和形象,政府将在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难以用BT模式找到理想的投资方来实施。同时,将影响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BT模式下,合同由施工企业与BT项目公司签订,建设工程的资金由BT项目公司按照工程具体情况计量并拨付给施工企业。政府在此期间并不承担向施工方支付工程款的责任与义务,BT公司需自行筹集所需资金。施工企业在与BT公司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时,需要考虑的除了合同造价的问题之外,还需考虑更多与BT 项目公司可能产生并催生的各类风险。因为施工方而对的不是政府,而是另一方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这就加大了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第一,资金短缺风险。BT项目公司如果遇上因资质、规模等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不能提供足够资金,或相关款项不能及时支付,对施工企业正常施工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直接影响工程如期如质完成。第二,合同违约风险。现今工程项目一般是“买方市场”,在合同文件上,项目业主处于主宰地位。合同条款苛刻,一般甲乙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不对称。BT 项目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的BT建造合同要求BT项目公司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完成工程。在此基础上,BT 项目公司在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必然会提出同样要求,并对违约条款加以详细规定。然而,由于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等各方面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还有融资决策和策略报价失误,投标文件缺陷,使用低素质劳务工,白行采购材料、设备有缺陷,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导致发生安全、质量事故或工期延误,自行负责设计的临时结构图纸纰漏,指定的分包商有過错或过失行为等,可能会导致工程延期或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施工方违约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对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三,BT项目公司的破产风险。BT 项目公司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任何盈利性的组织都有破产的风险。BT项目公司是由各投资方投资建立的,如果在施工合同进行过程中,投资方因各种原因导致破产关闭,项目公司资金跟不上或运营中止,这就直接影响施工方的项目进度,影响项目的延续性。
二、BT项目风险应对分析
项目融资必然存在风险,风险的性质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重视风险,以事先防范为主,减少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l、政府风险控制途径
打造诚信、高效可靠的政府,在BY项目开始运作之前,必须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根据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需求,科学预测政府财政收入状况,对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与质量、造价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并完善对项目的监督与问责制度。在与投资方的洽谈、协作方面,政府应严格对项目建设成本、进度、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以控制成本、按期交付的前提下,建设高质量、高水准的BT项目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与投资方的洽谈、协作中,就应建立起政府全过程对项目建设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投资方的建设行为。按照标准和要求对建设过程实施监控,引导投资方在质量、造价、工期等各项管理工作上落
实到位,确保项目能够高标准地满足质量、造价、工期的要求,顺利移交给政府。另外,,为了切实控制政府的债务风险,防止地方政府为了突显政绩盲目借款,大量运用政府融资平台发放债券,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保障政府工作的有效运行,维护政府的形象,应严格控制政府的融资行为,在BT项目中减少融资成本和担保责任,从而降低政府负债的规模。
BT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够按期支付回购资金给BT项目投资方,因此地方政府在资金准备、财政预算、行政管理等各方面需要做足工作,特别是在几届政府之间做好BT项目债务的移交和处理,确保回购按时到位。作为支付回购资金的款项必须专款专用、落实到位,不能挪作他用或临时拼凑,更不能延期或悔帐。不论是以土地的出让,还是其他收入为保障,政府必须抓好BT项目回购资金的管理工作,确保资金按期支付到位。
2、施工企业风险控制途径
参与BT项目融资的施工企业,为了有效规避风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良好的信誉、足够的资本和较强的融资能力、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等。施工企业在介入BT项目之前,必须对BT项目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与评估工作。一方面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利用信息网络、报纸杂志、当地代理商或合作伙伴等途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分类,判断项目的营利性,从而决定是否参与。本着互赢共利的原则,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从项目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防范、转移或分散风险,协商分配风险。具体来说,第一要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减少合同条款缺陷带来的风险,力求写入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加强合同跟踪与监督,发现索赔机会,加强合同资料与工程资料管理,为防范风险提供必需的证据。针对潜在发生的风险损失,可以通过诸如工程保险等方式有意识地转给其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
三、总结与思考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采用包括BT、BOT等在内的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政府而言,控制自身的运作风险,规范建设管理程序,为投资方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在BT项目的运作管理上改进服务,加强与各方沟通,引入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服务,从而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按时移交与回购。对施工企业而言,是市场规模扩大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途径。施工企业应努力抓住机遇,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大胆改革,努力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缩短差距并接轨,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旷开萃.模式与政府风险控制[J].建筑经济与管理,2012(10)
[2]侯德国.浅析工程项目中BT、BOT两种融资模式[J].山东水利,2009(1)
[3]耿松涛,翟磊.BT项目融资模式三方协议的结构完善[J].项目管理技术,2012(1)
[4]黄歌,蒙鹏程.关于BT模式在我国运用的探讨[J].工程建设,2007(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