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综合性干道的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时间:2025-01-04

韩锡菲

摘要:本文以嘉兴市国际商务区商务大道为例,通过对现状主要问题的分析,从道路功能定位、用地策划、道路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综合性干道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关键词:交通干道;场所特质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已不仅仅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通道,城市道路除了它所需承载的交通功能,更是市民公共关系的纽带,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生活中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印象和感受也多来自于街道,城市道路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之一。

如何利用道路设计更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体现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也越来越成为我们在道路沿线城市设计实践中需要进行思考的课题。在这里,就以嘉兴国际商务区商务大道沿线城市设计为例,进行方法初探。

2.概况

嘉兴市商务大道,是嘉兴市国际商务区内部南北向的重要城市道路,南达高铁核心区,北接中环东路,进入嘉兴繁华主城区。本次城市设计主要沿着商务大道两侧用地展开,全长4237米,用地面积约200公顷。机动车道总宽60m,人行道单侧宽6m,道路两侧各有一条30m宽的绿带。

功能再定位:

在上位规划中,商务大道是一条快速路,而随着城区向南部的拓展、高铁核心区建设的加快以及地铁线的规划建设,商务大道对展现嘉兴城市的内在形象气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区域也必将成为国际商务区甚至整个嘉兴的商业办公展示窗口。同时现状及规划的居住、商业用地则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生活功能。基于此,商务大道具备了交通性干道、景观大道两大主要功能定位以及一定的生活功能。道路定位由单一走向复合,致使其道路景观也将由常规的道路绿化景观走向多元而独具特色的城市道路空间景观。

3.规划面临的挑战

3.1场所特质模糊

商务大道沿线用地目前主要是以学校、居住为主,规划将增加一些商业和办公功能。但是,由于现状布置了较大量的动迁安置小区,建筑形态单一,城市空间单调;南段是正在建设的世贸新城一、二、三期,但是若今后设置住宅区围墙,则街道空间会被排斥于社区生活的氛围之外,缺乏归属感和领域感,在某种意义上形成消极的城市边缘空间。总体而言,整条商务大道缺乏人气和生机,没有标新立异的建筑群或者夺人眼目的城市空间来塑造形象。

3.2滨水资源未充分利用

规划地块内有长中港、万兴桥港和五环洞港三条主要河流,滨水资源丰厚,然而市民每天可以看到、感受到水的机会却很少,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却感受不到水乡气息,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3.3街道界面与天际线

规划由于历史、规划、设计等各方面因素造成商务大道街道界面参差不齐,没有形成连续整体的街道界面,天际线破碎,急需织补。

3.4车行景观与人行景观的矛盾

由于速度、视角等的不同,车行与人行对于空间及景观的要求存在明显区别。而目前商务大道对于车行、步行者的景观需要考虑明显不足,道路绿化、街道环境、景观节点、开敞空间都比较欠缺。

4.解决对策

4.1功能整合、特色区段

为避免街道设计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或者过于强调自我,没有统一性,我们依据沿线的用地功能,通过功能的集聚和整合,以道路和河流为界,形成了六大特色段落,其中,文贤路至万兴桥港段凭借交通区位及景观优势,作为整个商务大道的重点区,以水乡文化体验为特色,以休闲娱乐为主导,以商业购物功能为支撑,形成具有相当商务接待、商务办公、创意SOHO、酒店式公寓以及单身公寓承载力的复合型现代化休闲商务区。

通过用地功能的调整,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相对单一的空间界面,形成了层次丰富、整体协调、韵律感强的街道界面组合;同时,用地的调整带来了建筑高度的变化,形成了高低起伏流动的天际轮廓线,体现了丰富的层次和理性的次序。

4.2生态对接,打开滨水资源

加快长中港公园的建设,聚集滨水人气,创建东西向的公共滨水休闲带,打开滨水界面,临水设置低层休闲商业,设计不同的水体空间尺度以及有节奏而彼此联系的岸线活动,形成生态廊道,并与西面的植物公园、湿地公园及东面的双溪公园相连,形成生态对接。

4.3融于现状,织补天际线

控制建筑退线,保证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续街道界面,重要节点处提高建筑高度作为制高点,形成高低起伏的优美天际线。

建筑高度与商务大道沿线天际轮廓线:

起(高潮):规划区建筑制高点是天际线凸显的区段,主要在中央商务休闲区,建筑制高点是130米高的商务酒店,其他建筑应不高于上述建筑;落(低落):靠近万兴桥港和五环洞港附近,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低、多层为主,建筑轮廓线呈现跌落趋势;承(承接):道路沿线的居住用地以连续富有韵律的界面承接景观和功能的转折点;放(断开):沿长中港公园以公共开敞空间为主,远处的建筑轮廓逐渐消失在自然绿化之中。

4.4基于车行景观的考虑

作为快速路,人们主要是以车行方式来感受这条道路的景观特色,而现状沿商务大道的整体形象较为平淡,缺乏令人振奋的节点,场所特质较为模糊,沿途观景显得疲劳而乏味。我们认为以节点的方式安排商务大道的空间结构比较可行,按车行每小时40KM计算,每2分钟左右经历一处节点,能取得较好的空间感受效果。而道路路口的转换将形成视线的交汇点,是设置景观节点的适当位置。规划形成五大节点,各节点之间通过建筑功能和空间组合形态的设置体现个性。

4.5基于人的行为的考虑

商务大道沿线居住和商业功能的设置必将带来各种人流,或短暂通过,或驻足停留,各种人的行为活动需要一个适宜人的尺度的空间。目前,商务大道两侧空间存在尺度或偏大或偏小的问题,缺乏舒适的行为环境。

我们通过公共空间的梳理和整合,对建筑细部的处理,为那些设置底层商业的区段提供舒適的步行环境。为主要适当补充视觉焦点与小型公共开放空间,以增强街道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裙房部分以及沿街的其他建筑物应充分考虑行人尺度,加强建筑物的细部处理。

5.结语

道路作为构成城市意象的元素之一,其不仅承担交通组织功能,同时也是人们认知城市的主要视觉场所。因此,道路空间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其所穿越区域的场所特质,不仅要有效解决人流和物流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快速移动,也要提供人们感受和理解城市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剥离与协同:交通性景观道路设计策略刍议》

《以线性空间理论解读富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2010

《城市快速路上多功能车道设置的设计思路》

《从交通到景观功能重塑》2009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浅议》2011

《城市道路界面景观的建构与设计策略探讨》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