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5
和亮 吕志钦
摘要:在城市交通发展进程中,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变化一直与其相对应,即根据现有道路状况,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融入现代城市交通改造设计理念,加大道路交通设施、高新科技的投入,运用交通工程学和现代科学方法,对城区道路进行道路改建,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创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理念
0 前言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活力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地位不断凸显。但在城市道路建设上,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加上学科研究上的落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健全,致使城市交通建设不合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1我国道路交通现状
1.1道路发展的滞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随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转换的需要,我国对小汽车的发展的态度由控制变为鼓励,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小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导致与路网建设长期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我国这种人多地少的国家,国家投入和土地供给的不足,使道路交通的发展难以满足机动车迅猛增长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虽然在投入上有所加大,但是由于房地产的集中开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大幅提升,道路面积被一再压缩,如要扩建道路,则须拆迁大量的房屋,难度较大。这些实际情况导致我国道路交通的情况更加严峻。
1.2交通流时间分布呈明显的早晚高峰型曲线
由于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的改造和扩建不断加速,旧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区逐步向外围城市转移,造成居住和就业之间的分离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各种车流交汇叠加,各城区之间出现潮汐式交通现象。以武汉市为例,武汉三镇被长江和汉江隔开,相互之间的交通只能依靠桥梁及隧道来相互联通,但由于各城区发展不均衡,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使交通潮汐现象更为严重,造成交通的严重拥堵,给市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
1.3次干道的建设不足
在我国的城市路网中,一方面,主干道的投入很大,大城市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十车道的主干道越建越多,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建设却被忽视,使行人穿越道路的时间很长,造成交通拥堵;另一方面,与主干道配套的次干道、支路的建设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一个交叉路口的堵塞,可带动一片道路的堵塞,致使路段通行能力大大降低,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
1.4人车分流系统设置不够合理
在我国道路建设采用混合交通模式,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的没有明显的分流设计,导致了各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使交通拥堵现象更加严重。
1.5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人口众多,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为主,在道路交通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运力显得严重不足。因为没有专门的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司机停车及乘客上下车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一旦遇到交通堵塞,乘客等候的时间会更长;且因运力不足,造成车辆超载,车内乘坐的环境十分拥挤,乘客上下车花费的时间更长,导致交通进一步拥堵。
1.6交通部门宣传、监督及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交通部门宣传、监督及执法力度不足,致使人为原因造成的道路堵塞情况严重。一些驾驶员对于交通法规并不重视,在道路上任意变更车道,穿越双黄线逆行,甚至酒后驾驶;人与车之间,车与车之间,争道情况时有发生。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长期以罚款代替处罚,助长了驾驶员的侥幸心理。这不仅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且导致事故频发。
1.7静态交通设施有待进一步强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越来越多,但是与之相关的静态交通设施(如停车场等)配套不足,导致无处停靠的车辆大量占用车行道和人行道,使得车行道和人行道的通行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交通的拥堵。
3借鉴先进的道路规划理念,改善我国道路交通现状
城市交通的发展,從根本上取决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管理,及确定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并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城市交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人本位原则。道路交通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要不断提高居民出行的便捷行和舒适性,并注重高效和安全。(2)平等性原则。不分年龄,不分阶级,任何居民都有平等使用道路交通的权利。(3)协调性原则。协调城市道路交通和土地使用质量的关系,合理分流城市交通,优化居民出行方式,协调路段和交叉路口的关系,提高路网总体容量,协调动静态交通关系,解决停车难问题等。(4)有序性原则。高标准规划,严格程管理。不片面追求气派或者迁就现状而形成无序发展。(5)平衡行原则。尽可能实现居住,就业就地平衡,减小出行总量。
3.1多元化的交通模式和便捷的换乘措施
轨道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小巴、私家车等在地上、地下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的交通组织系统,市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人流则可以在多层次的交通体系中达到分流的效果。轨道电车、小巴将地铁、公交车站等主要交通站点连接起来;地铁、公共汽车则构成了整个城市交通的骨架。为了鼓励市民出行换乘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以方便乘客在轻轨、地铁、公汽之间自由换乘;甚至在居民区附近的站点,还考虑到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停放,实现了各种交通之间的自然过渡,协调发展。这种多元化的交通模式和便捷的换乘措施大大减轻了路面的交通负荷,使道路交通快速、便捷。
3.2合理的路网设置
在路网设置上,可采用4车道和部分单行道,路网的密度很大,主干道与次干道之间的系统建设比较科学,可有效减少道路堵塞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行效率。
3.3合理的人车分流设计
为了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影响,可在道路上设置人行天桥。天桥有台阶,有坡道,且平缓的坡道可方便自行车及残疾人的通行;每一个天桥均设屋顶,甚至还可以有较好的绿化,有助于改善行人出行的环境。天桥连接了公交站点、重要的商业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及居住区。例如,商店区之间采用天桥连接,形成一站式购物环境,人们在商场间自由的穿梭,而不需穿越街道;市民购物完毕后,可通过相互连通的天桥直达最近的公交站点及停车场;商场、居住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设有立体的停车系统,便于私家车、自行车和其他非机动车出行。这种合理的人车分流设计将交通与物业综合考虑,有效的将地面公共交通、私家车停放及商店布局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换乘枢纽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
3.4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
车辆对载客的人数要有明确限制,严禁发生超员、超载情况;宽敞的乘车环境,可以节约乘客上下车的时间;专用的公交车道,专用的停靠站点,严禁其他车辆占用,这保证了车辆准时到达各个站点,居民可以按照固定的时间来搭乘公交车,其间误差很小,减少了乘车等候时间,使交通方便快捷,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3.5政府对交通安全的宣传深入人心,且执法严格
政府对市民大力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并从小学生的教育抓起,用比较长的时间来提升全面的交通意识,使注重交通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并采用严密的监控系统和严格的执法来规范交通秩序,这些措施为现代城市交通建设和安全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道路上,车辆与车辆之间、行人与车辆之间相互谦让,道路交通秩序良好;市民在等候公交车时,能自觉排队,司机和乘客都主动照顾需要帮助的人。良好的交通秩序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
4、小结
总之,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的建立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从思想上来认识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并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然后,需不断地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来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并从制度上来加强交通管理,以规范交通秩序。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周干峙.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