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5
王中元 王敏
摘要: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公寓规划设计避免了采用强烈轴线的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了平铺渲染、自由流畅、贴切宜人的手法,从南到北,由低向高、自然生长、逐渐增加的视觉景观层次。
关键词:学生公寓;户型单元设计;公共空间配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越来越成为全民重视的领域。几年以来,各高校不断地扩招,使更多的学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现有配套设施短缺、老化的状况与急剧增长的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来,我们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公寓,下面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的建设,来阐述主要设计特点。
道路结构
学生公寓区的两条南北向主干道与校园路网直接相同,简洁、合理、顺畅。能使校园东面学生直接、便捷的与校园的教学科研区相联系,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学生公寓区段停车数量虽然很大,但不向办公楼那样集中,机动车考虑沿街分散布置,主要布置在博士生、留学生公寓区和公共设施附近。自行车的停放,考虑到学生使用方便,以及保养与管理均采用就近设置原则。
功能布局
学生公寓由研究生、留学生及博士生公寓区、公共设施及活动场地组成。各种公寓的建筑布置,符合类型学的原理,分组明确,有韵律,秩序感强。
研究生公寓由6幢九层和1幢十一层L型及带状公寓组成,占地面积较大,布置在基地的最南端,靠近教学区,去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和运动场等地非常方便。博士生公寓布置在基地的中部,为4幢11及12的板式小高层组成。食堂布置在中部穿插在公寓之中,服务便利,与内外部联系方便。留学生公寓布置在基地最北端,有1幢18层板式高层和1幢16层L型高层组成。
建筑空间与景观规划
为了创造与原有校园相协调,但又有新特点的,以人为本的、层次丰富的校园新景观。本规划方案避免了在学生公寓区内采用强烈轴线、独自为政的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了平铺渲染、自由流畅、贴切宜人的手法,即:由小高层的研究生公寓向高层留学生公寓过度,由低到高、自然生长、逐渐增量的视觉景观层次。既与原有校区的城市机理相协调,又有它独特的个性亮点,体现了21世纪的时代风格。
研究生公寓采用L型平面结构,沿着道路延伸布置,具有舒适的围和感。两个学生餐厅分别镶嵌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公寓区之内,成为线形居住空间与道路衔接的功能性节点,既方便了学生用餐,又有利于学生停留,成为空间识别、认知的重要场所。
学生公寓建筑群采用L型平面结构相对布置,形成了高容量居住空间与空间环境的合理渗透,成为室外停留与活动的良好空间。由西面看学生公寓区,气势宏伟,形体挺拔,韵律感强,对开放的空间起了限定的作用,构成了校园东侧的边界线。从中深深体会到现代化校园的感觉,从西侧的路望去,高大建筑群,为校园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筑单体设计
由于整个学生公寓区要安排学生多,容量很大,处理好集合居住空间的关键是不同类型的户型设计单元。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强化居住单元的合理性,丰富设计细节,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配置,组织好居住单元的集合存在模式。
由于每间公寓要求的环境条件较高、学生居住时间较长,每户仅一室,因此每户均要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等生活环境,学生在一起需要交流空间增加大家的研究与讨论。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设计了不同的单元。研究生采用4人间的模式,采用双层床模式。首先,上层保留学生睡觉的功能,增设台灯、吊柜、书架,便于学生自由阅读和控制照明。其次下层空间进行多功能组合设计,将衣柜、书柜、电脑工作台(书桌)等不同家具单体整合成一个工作学习空间。电脑工作台底部还可以安装方向滑轮,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转动工作,而且还提供了日后移动摆放的可能性。博士生为两人间配置,每间有独立的卫生间,两个房间之间配有一个小活动厅;留学生为单人间,独立卫生间,相邻两个房间配有小活动厅。这样,研究生人均建筑面积达到10.1平方米,博士生为16.7平方米,留学生为15.6平方米。
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各自类型的建筑特点鲜明,研究生学生公寓整体型平面为L型布局,在整个校园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空间秩序。屋顶采用局部高起的处理手法,强调了空间的构成关系,更强调了流动的韵律,而且流畅的屋顶与庭院间穿插的绿化,从周边的建筑看下来,更丰富了建筑的第五立面。立面设计中,强化了单元布置中封闭阳台的处理,使整个立面在横向形体的伸展中,加入了竖向的建筑要素,建筑立面的材质以面砖和涂料为主,在立面设计强化细节的交接关系。
在留学生、博士生公寓设计中,采用L型平面形式,在有限的面宽空间中争取了最大的南向日照房间,同时也使整个形体最大可能地与环境交融。整个建筑体量较大,但通过L型体,在平面及进入关系上合理的消解了巨大的尺度感,巨大的构建与精细单元细节共同营造了空间特色,在各层平面中加入了洗衣房及厨房等必要的服务房间。单元卫生间设计精巧,在小尺度内解决了使用问题。在公共空间处理中,重点处理了入口及进入方式的空间设计,在1#楼和2#楼的处理中,巧妙利用一个连接体来处理两个楼之间的高差。在连接体的两层空间中设计了多功能厅、健身房及咖啡厅来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同时增加了形体变化,丰富了空间,满足了不同功能要求。
在博士生公寓与研究生公寓之间插入的两个食堂,设计中平面功能布局上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要求设计对功能和理性的尊重更突出,注重合理的功能和流线的安排,强调逻辑化分区和逻辑化界面。同时,对交流的要求,设计上采用了玻璃幕墙和通透的立面等,活跃建筑的生活氛围。在建筑内部空间布局上,强调对行为心理的引导,形成人看人的互动场面。
食堂在功能构成上将餐厨面积比控制在1:0.7左右,餐饮区平面采用以“一”字型与厨房平行布置。餐厅的入口设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与校园到相结合。后勤办公及货物出口设在相对隐蔽的地方,与就餐人流分开。在餐厅的座位排布中,考虑学生的人体尺度和心理要求。餐厅强调秩序感和和领域感,在满足功能和人交往的同时,又能有自己的空间领域。
立面作为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域,建筑的界面也是建筑师关注的焦点。与自由、交往的思想相适应,新的食堂强调界面的开敞性、通透性和可停留性。沿建筑外面设置不同的过度灰空间。利用通高度柱廊、玻璃雨篷等。具有半露天地性质,能挡风遮雨,既有开放的视野,又具有领域归属感,将人流从外部空间引向内部空间,并为学生提供短暂逗留、等候的空间。从形式上丰富了建筑的立面形象,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景观,在人为心理上,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等候交流的场所,增加了建筑空间层次,形成了人性化的空间。同时,与周边的公寓楼形成了反差,成为环境识别、认知的重要特征。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公寓设计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创新了公寓管理模式,将学生宿舍、课外活动等功能相对集中,并配合校内道路系统的调整,使之成为相对完整、獨立完善的学生生活社区。新公寓区的建成,既发挥了校园安静、优雅的人文特色,同时,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的建筑空间也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的新景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