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5
王新强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地质条件及勘探参数对建筑地基基础选型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地基强度要求及建筑物沉淀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选择方案,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目的。
关健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选型;变形分析
0 引言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建设工程人员必选选择合理正确的地基基础,在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地基基础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及地基土条件工程要求。现以实践工程项目,就地基基础选型问题作相关分析研究。
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属超高层建筑,建筑平面形状呈“凹”字形,建筑东西两侧为塔楼,中间为裙房,塔楼和裙房之间设沉降缝;西侧高塔为超高层,共35层,总高约200m(结构高度180m),长宽为66.60m×42.00m,东侧低塔为高层,共17层,总高约80m(结构高度68m),长宽为66.60m×31.00m,两个塔楼中间为五层裙房,高约18.6m,长宽为45.55m×54.80m;场地整体设4层地下室,为大底盘不设缝,深约22.8m。高塔(超高层)部分荷载标准值约950KN/m?,单柱荷载标准值约50000~60000 KN;低塔(高层)部分荷载标准值约420KN/m?,单柱荷载标准基础,单桩极限承载力25000~30000kN。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海成二级阶地。经钻探揭露,场地岩土层由素填土(Qml)、第四系中更新统(Q2mc)和第四系下更新统(Q1mc)以及上第三系上新统(N2m)的海相、海陸交互相沉积层构成。其中①层素填土,松散,层顶平均标高为18.14m,平均厚度为2.41m;②层粘土质砂,松散~稍密,层顶平均标高为15.28m,平均厚度为5.27m;③层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10.00m,平均厚度为2.42m;④层砾砂,稍密~中密,层顶平均标高为7.58m,平均厚度为6.69m;④-1层粉质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0.90m,平均厚度为3.18m;⑤层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3.45m,平均厚度为9.83m;⑥层砂质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13.28m,平均厚度为1.75m;⑦层粘土,可塑~硬塑,层顶平均标高为-15.03m,平均厚度为13.73m;⑧层粘土,硬塑~坚硬,层顶平均标高为-28.76m,平均厚度大于50m。
3 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不仅需要满足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建筑物的变形要求,主要是满足沉降变形的要求。
3.1 地基土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地面标高约为16.50m,±0.00标高为17.80m,基坑开挖深度自±0.00标高向下24.10m,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6.30m,而⑤层粘土的层顶平均标高为-3.45m;因此基坑开挖后基底土层主要是⑤层粘土层,零星分布有④层砾砂,由于两者工程性能差异不大,均按⑤层粘土层考虑。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k=220kPa.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约22.80m,考虑基坑开挖后基底土层的卸荷效应,其基底地基土承载力应进行深宽修正,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第5.2.4条承载力公式:
fa=fak+ηbγ(b-3)+ ηdγm(d-3)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2.4)式。
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可知①层素填土、②层粘土质砂和③层粘土取天然重度;④层及其以下取有效重度,水重度9.81 kN/m3,各土层的重度取表3中数值,各土层的含水量、孔隙比取表1中数值。经计算:④层γ?=11.19 kN/m3,④-1层γ,?=8.90kN/m3,⑤层γ,?=7.87 kN/m3,据此γm≈14.16 kN/m3。由于⑤层粘土孔隙比大于0.85,修正系数取ηb=0、ηd=1.0;
因此,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v=fak+ηbγ(b-6)+ ηdγm(d-3)=220+1.0×14.16×(23-3)=483.2 kPa;
根据设计要求,西侧超高层塔楼的荷载标准值约950KN/m?(即950kPa),东侧高层塔楼荷载标准值约420KN/m?(即420kPa),裙房部分荷载标准值约190KN/m?(即190kPa)。
对比东西塔楼以及裙楼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初步判定东侧高层塔楼以及裙房可采用天然地基深基础,以⑤层粘土作为主要地基持力层;而西侧超高层塔楼不能采用天然地基,适合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⑧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3.2 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分析
根据上节分析,东侧塔楼以及裙房可采用天然地基,西侧塔楼适合采用桩基础。若要保证该工程的质量安全,东、西塔楼均需满足沉降变形要求;相应的沉降分析如下:
Ⅰ、东侧塔楼: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以⑤层粘土作为地基主要持力层,当基坑开挖至基底,基底⑤层平均厚度为6.98m,⑥层平均厚度为1.75m,⑦层平均厚度为13.73m,以下均是⑧层粘土,厚度深达地下100m,计算沉降变形时均取平均值。
利用分层综合法估算其沉降量如下:分层厚度取0.4b,b=31.0m,即取12.4m,考虑地层的变化,上部分层厚度对应取地层变化处作为分层点,⑧层粘土按0.4b进行分层。计算公式为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5)式。
然后利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附录K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表计算附加应力,其中L/b=2.15,计算深度ā0i≈(0.1~0.2)āCi;同时利用σc=γ*Z(γ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⑥层γ,=7.95 kN/m3,⑦层γ,=8.13kN/m3,⑧层γ,=8.89kN/m3,求自重压力,并根据该规范5.3.5条最终变形量计算公式,计算出分层沉降量,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用分层综合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表
Ⅱ、西侧塔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⑧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根据设计要求单桩极限承载力为25000-30000kN,要满足如此高的强度要求,应对其桩径和桩长进行估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6条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3.6)式。
在此,以桩径φ=1200mm,桩长95.81m的钻孔灌注桩为例,估算单桩沉降量,单桩极限承载力按30000kN计算,依据单桩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假设单桩的沉降主要由桩端以下土层压缩而成,桩侧摩阻力以一定扩散角向下扩散,扩散到桩端平面处用一等代的扩展基础代替,扩展基础的面积为Ae,相应的沉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5)式。
經计算: 为17.59°,γ,为8.69kN/m3,混凝土按 2.45t/m3,经计算Ae=199.22m2,直径为15.93m,桩顶设计荷载按F= 15000kN,G=G土+ G桩=164916.79kN+2600.37 kN=167517.16kN,σ0=83.62kPa,即在扩展基础底面以下土中的应力σz可根据基础底面附加应力σ0和布辛涅斯克(Boussinesq)解确定,由于桩端平面以下仅有⑧层粘土,利用分层综合法,分层厚度取0.4b(圆形面积等代成正方形),b≈10.0m,即取4.0m;利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K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ā表计算附加应力。
根据表1,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分析,东、西两塔楼沉降计算深度若按ā0i≈0.1āCi控制,可以估计压缩层深度均在第7层分层处,累计总沉降量分别为136.04mm和201.50mm;若按ā0i≈0.2āCi控制,可以估计压缩层深度均在第6层分层处,累计总沉降量分别为130.48mm和192.09mm,基本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4条规定的地基变形沉降允许值(计算时,东侧塔楼压缩模量当量平均值为13.57,由于p0≥fak,ψs=0.5073)。
考虑超高层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桩长长达95.81m,属超长桩;根据邻近工程经验,采用钻孔灌注桩的后压浆施工工艺,单桩极限承载力一般可提高20-30%,单桩承载力按提高30%计算,对于桩径φ=1200mm,单桩极限承载力满足30000kN时(即提高前为21000kN),其桩长为66m,按照上述超高层建筑的单桩沉降量计算方法,经计算,当计算深度满足按ā0i≈0.2āCi时,累计总沉降量为217.80mm,满足规范要求。
4 工程动态分析
该项目目前仍在建设中,东侧塔楼建成已一年多,西侧塔楼已建至30层,东侧塔楼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西侧塔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西侧塔楼设计时工程桩桩径φ=1200mm,桩长分别为56m和66m,对应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26000 kN和30000kN,经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从现有的沉降监测结果,东侧塔楼的目前总沉降量(含基坑底板沉降量)略大于40mm,西侧塔楼沉降量目前接近20mm,沉降量均不大,足以印证地基基础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勘察成果的可靠性。
5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不但能节约工程投资资金,还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点,只有做好此处基础点,才能继续工程的建设施工,从而得到满意的工程建筑。
参考文献:
[1] 杨卉、孙昱斌.基础类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建筑施工.2007(11).
[2] 陈兰云、杜宁、吴育萍、李建华.地基处理方案的模糊判别选择[J].地质与勘探.2004(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