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对北京的世界遗产地保护的启示

时间:2025-01-05

吕璠

摘要:自1978年设立《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至今的35年来,有69个次世界遗产被列入其中,也有31个次得到有效保护而脱危险,被移除出去,至2012年,仍有38项世界遗产列入其中。文章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官方网站上所提供的数据资料,通过按年份、按地理区位、按致危因素对所有在《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出现过的遗产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对数据加以分析,总结归纳了濒危的原因和趋势,其中以缺乏管理、武装冲突和战争、非法狩猎、城市化扩张等为主要致危因素,以此来对北京的6个世界遗产项目进行简要分析,阐述对遗产地保护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地保护;致危因素;世界遗产

1.关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17届会议,原来只想制定一项国际协议,以推动相互援助进行保护古迹和建筑物这类文化遗产的工作。后来由于形势和舆论推动,大会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在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近年来,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多的受到破坏的威胁,除了因为传统的年久失修,现代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使遗产的存在条件更加恶化,它所造成的损害或破坏现象更加难以治理。而且,这种损坏或破坏现象,对遗产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往往是不可挽回的。现在许多国家保护遗产的工作很不完善,而且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也不足。有些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为全人类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存。当代社会的发展给遗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往往规模庞大,十分严重,因而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并有义务,通过集体援助,来参与保护遗产,使其脱离威胁,更好的保存下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在《公约》正文的第三部分的第二项中有所提及,"委员会还要制定一份濒危世界遗产名录(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将受到严重的特殊危险威胁的遗产列入"。自此,《公约》生效以来的40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处于受威胁状态的遗产被列入到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并得到很好的保护修复措施,得以脱离威胁,重返世界遗产名录的队列之中。

2.对《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对历年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总结和归纳,发现:

1)35年来,先后有69个次的世界遗产项目被列入进来,也有31个次的世界遗产项目,通过多方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有效的保护治理,从而脱离危机,移除出濒危的名单;

2)存在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时间最长的遗产项目为24年(科托尔自然和文化历史区域),最短的为2年(科隆大教堂,伊瓜苏国家公园);

3)有的遗产项目第一次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应对措施成功脱离“濒危”后,再一次被列入(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加兰巴国国家公园,1984年第一次被列入,经8年的保护治理,于1992年被移除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时隔4年再次被列入,至今仍处于濒危状态;塞内加尔共和国的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1984年第一次被列入,经4年的保护治理,于1988年移出,时隔12年再一次被列入,最后经6年的保护治理,于2006年脱离濒危状态);

4)欧洲和北美洲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有462项,但濒危的遺产项目只有5项;非洲的濒危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有16项,占全球濒危数量的42%;

5)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的描述,导致遗产濒危的原因有:武装冲突和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污染、非法狩猎、城市化扩张、盲目发展旅游业、缺乏管理、过度开发、重建破坏原真性、环境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干扰、火灾等。其中缺乏管理、武装冲突和战争以及非法狩猎成为了最主要的致危因素;

3.北京的世界遗产地保护现状与面临问题

中国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与其他缔约国一起,承担保护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庄严承诺。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条例,确保了各项措施的合法进行,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来个别的、具体的保护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但除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外,目前还没有一部从国家层面制定的、专门针对保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法规,这也导致在实践中的管理混乱,对现有世界遗产地的威胁。

北京市所辖的六项世界遗产均为文化遗产。其中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三项均有明显的地理界限,相对于其他三项更“容易”保护。这三项所面临的问题有建筑维修费用、现代设施的建造对遗产地的影响、维修工匠技艺和技法传承、遗产地自身的经营问题、原真性的保持等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由于在北京远郊,地处复杂的山区,没有可以严格控制的管辖范围,一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明十三陵作为皇家陵寝,就曾经历过被盗墓的严重违法行径。而早年的长城,也被寄居于周边的居民占用了城墙砖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至今还在探索北京人生活的遗迹,有些未知的地区有待开发,这个遗产地也曾遭遇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程度影响。

4.启示与思考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所有43项世界遗产均未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但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某一特定的遗产地来说,它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了遗产地的经济效益,但远不能只放眼于旅游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来开发管理,它被列为世界遗产也意味着该遗产地所在国的国家政府、地方机构和当地居民共同负有重大的责任,即更好地保护该遗产并与世界人民共享该遗产,因为该项遗产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起,就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对前文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地区分类的情况下,各个区域由于其自身的政治局势、经济情况,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

阿拉伯国家的遗产地面临的威胁最为单纯,破坏程度也最大,形势最为严峻,此地因政治动荡,武装冲突和战争为其致危因素。非洲有75%的濒危世界遗产均为自然遗产,非洲国家发展滞后,经济多靠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因此致危因素多为非法狩猎、过度开发和缺乏管理。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经济在全球最为发达,主要的发达国家均在此区域中,城市发展较早,城市化程度高,对自然的侵占时间更早、程度更高,因此这个地区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在其世界遗产中,所占的百分比严重失调。但相应的,此地区的保护和管理更为有效和严格。而我国所在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则“表现平平”,但正是这还未显露的特点,更值得我们重视。该如何从以往的先例中学习经验教训,才能对日后的保护工作产生有效指导是势在而为的。

参考文献:

[1]晁华山 世界遗产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濒危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特征研究 潘运伟,杨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28(4)

[3]城市发展建设与遗产保护——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得到的启示 岑倩华,陶伟 城市规划 2007,31(9)

[4]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