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5
张艳菊 王芳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如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保证结构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其厚度及质量反映了受力钢筋在服役环境下性能的优劣,所以必须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精确问题
一、检测原理及基本要求
1.检查原理(非破损法)
使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多为电磁感应法,即仪器在构件混凝土表面向内部发射电磁波,形成电磁场,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感应电磁场的强度及空间梯度变化受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的制约;因此,通过测量感应电磁场的梯度变化,并通过技术分析处理,就能确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等参数
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检测人员除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外,还应该熟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附录E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的有关规定,具有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熟悉结构中柱、梁、板的配筋方式,能够看懂相关的图纸,并具备现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箍筋的保护层问题
对于梁柱中箍筋的保护层,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不小于15mm。但在实际施工中,人们对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及重要性重视不够,经常发现或抽检到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箍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出现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构件没有垫设保护层或垫设垫块数量过少,同时导致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绑扎不牢固,垫设方法不当,使箍筋分离,箍筋“下移”、“套空”而引起的。
现浇板负弯矩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的必要性
在一些工程中,现浇板构件负弯矩钢筋质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现浇板裂缝与负弯矩筋绑扎不到位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踩踏变形有很大关系。因此 在检测板底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同时,也应按照一定比例对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促进负弯矩筋“质量”的提高。
三、主体分次验收时的保护层厚度检测
对于一些多、高层建筑,其主体分部工程可能要分两次或两次以上验收,以利于与装饰装修工程交叉进行。对此类情况,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有两种方式:
1.仍按单位工程抽样计划进行检测,抽样比例分摊。如:一栋10层楼的房屋,主体分两次验收,每次验收5层,则前5层验收前检测构件总数的1%,后5层结束时再抽检1%(两次抽检数量总计达到构件总数的2%),主体结束时,对两次抽检数量相加并计算最终合格率即为该单位工程的合格率。
2.每次验收部分,按照规范抽查构件总数2%且不少于5个构件,并对结果进行分次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如合格,则正常进行下一步主体验收工作,否则作相应处理。最后一次检测完后,对各次检测评定结果计算平均值,作为该单位工程最终的检测结果。
对上述两种检测方式进行比较,前者的缺点是若最后(主体结束)总评定结果不合格,但前5层主体有可能已经隐蔽,使存在的问题无法处理;后者的缺点是曾加了检测的数量,但在每次验收前能根据该次检测结果,特别是对不合格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所以,我认为后者较合适于主体工程分次验收监测。
四、检测结果的评定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属于计数抽样检测,合格性判定是计算有多少个点合格、多少个点不合格,从而判定单位工程是否合格的一种检测方法。
对于单点是否合格,《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5)等标准判定基本相同,即梁、柱类构件允许偏差+10mm、-7mm;对墙、板类构件允许偏差+8mm、-5mm;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的1.5倍。
对于单位工程的合格性判定也基本相同,即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占90%以上时,检验结果为合格;合格点率在80%-90%之间时,加倍抽样检测,两次抽样合格点率在90%以上时,工程合格。否则,检测结果为不合格。
对检测不合格问題的处理
1.不合格现象的分析
保护层不足将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所以工程不论是否参与评优,其不合格问题均不能轻易放过,应列入到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中来,而不是检测完了事。
在近几年的该项监督检测工作中,对抽取的现浇板构件也同时做了板厚的测量。结合板厚的检测,其保护层厚度不合格有以下几种情况:
板厚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偏薄。说明保护层垫置不到位或漏垫。
板厚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偏厚。说明受力筋上移,一方面过厚的保护层易引起构件底部混凝土的开裂;另一方面钢筋上移会减少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
板厚超过设计要求、保护层厚度同时也偏厚。如设计板厚100mm,而实际施工达到120mm,同时该板钢筋的保护层 也超出允许偏差值(正偏差)。
板厚不足同时保护层厚度偏薄或偏厚,这可能先要处理板厚不足的问题,然后是处理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因现浇板厚一般多在100mm左右,属薄壁构件,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尤其是过厚,大多会使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少,导致板承载力降低。所以对现浇板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问题的处理应与实测板厚相结合。
2.不合格情况的处理
结构实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的几种处理方式:
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构件,进行构件表面抹灰处理,但不是以上所说的简单抹灰,而应该有特殊的抹灰处理方案。首先构件表面应进行打磨处理,即处理面应是粗糙面以便于粘接;其次应提高砂浆强度且不易开裂(必要时在砂浆中增加抗裂材料),同时也可在构建底部敷设钢丝网片以曾强抗裂性。这是目前采取较多的处理方式。
考虑到与(保护层不足)构件的粘接性能或不便于抹灰处理的,采用高压设备对构件表面多遍喷射高强度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等材料。
对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构件,当设计吊顶隐蔽时,一般不采取抹灰处理,但能否考虑在构件表面涂刷一层防水涂膜或粘贴其它防水、防火材料以对保护层不足面进行封闭,减少与空气接触以延长混凝土的碳化时间,增加构件耐久性。
五、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检测的精度问题
目前各地多使用以电磁感应为原理的检测仪器,种类很多,功能不一。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以该仪器作为检测手段)检测技术规程情况下,加之对使用该仪器检测缺少相应的试验研究,面对不同构件内千差万别的钢筋位置(差异),该仪器究竟有怎样的适应性、在何种情况下易受到干扰而导致对检测结果的误判,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作为检测者亦应多积累经验,对于利用相关仪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善于判断、分析,必要时应进行破损检查验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保护层厚度影响结构混凝土的设计承载能力与结构物安全储备能力。可以说只有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张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的探讨[J]工程质量,2011.03
[2] 刘书林,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
[4]《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