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人工林的景观配置

时间:2025-01-06

马文艳,许兴成,盖含文,刘博伟,高燕

(1.甘肃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大凤川林场,甘肃 庆阳 745000;2.甘肃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甘肃 庆阳 745000)

人工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生态修复、景观构建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成绩可喜。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 933万hm2,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36%;人工林蓄积24.83亿m3,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17%,人工林规模居世界首位[1]。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主要结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在造林绿化、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成就,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扭转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中所做的重大贡献[2]。世界植被总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与经济因素的正向结合和中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项目[3],中国是唯一通过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项目增加植被的国家。

2001年,原国家林业局整合原有工程项目形成6大林业重点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洪涝灾害问题;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解决木材供应问题,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启动于1981年,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4-5]。1982年全国有2 461个市(县)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参加植树人口达3.08亿[6]。到2007年,全国参加义务植树累计达109.8亿人次,累计植树515.4亿株[7]。

1 人工林景观的意义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人工林在国土绿化、改善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人工林的景观效果不仅是多功能森林经营的要求[8],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

目前,全国各地在植树造林的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只重视林业技术要求,单纯考虑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而忽视造林后产生的景观效果,造林只要求“绿起来”,没达到“美起来”的效果。这也是目前植树造林景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规划设计中没有将林业生态和景观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在这样的规划设计下,造林实践中就不可能有好的景观效果。

大规模造林时,立地条件、交通状况、成本等都成为影响造林景观配置的因子,忽视景观配置的表现:一是树种单一,只顾及了“绿”或覆盖的问题;二是色彩呆板,没有合理的树种搭配或季相变换;三是林分之间带状或块状的界限非常明显,过渡地带线条僵硬,缺乏美感;四是建筑物、道路等设施简陋粗糙,影响造林地整体效果;五是树种配置仅从树木生理特征或病虫害防治的角度进行考虑,忽视林木之间的色彩,质地对比和高低层次的搭配;六是单纯追求覆盖,对能提升景观效果的原有地貌没有充分利用或造成破坏。

2 人工林景观设置

2.1 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是某一时间及地域范围内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构成的一种自然景观[9]。不同森林群落和森林类型的分布、组合随着时间和空间会呈现不同的景象,能产生“远看有色,近看成林,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带给人们感官上的享受[10],会形成一种可供观赏的景观资源。

2.2 造林景观设置的原则

现代造林规划应把造林后形成的景观效果作为规划中的一项因素来考虑,将美学、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其他学科的设计理念,充实到大规模的林业造林规划中,使之在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产生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林,形成较大尺度、区域性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11]。

1)坚持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并重,以植物材料置景为中心,注重林缘曲线、植物色彩、植物质地、高低层次等方面的运用。

2)坚持适地适树。切忌盲目追求“上档次,上精品,上新品”,引进树种要慎重,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乡土树种原则和尽量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原则。

3)综合运用道路、水系、工程、建筑物等设置景观,尽量保留或改造自然景观。

4)要以造林后的整体景观美为中心,不能一味追求“一物一景”。

5)同一景观不能在一个地方过多过滥,尽可能做到“一山一景”。

2.3 造林景观设置的方法

2.3.1 林业工程

林业工程包括全垦加大穴、全垦作梯田加大穴、水平阶、反坡梯田、撩壕、犁沟、高垄、穴状、坑状、块状、鱼鳞穴、高台等十多种,每种整地方式形成的小单元难以产生景观效果,但将各单元合理巧妙地排列,则可在幼林郁闭前产生景观效果。如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采取鱼鳞坑整地,按照环山沿等高线品字型排列,对坡远视可给人整齐壮观之感;在平缓开阔地,采用水平阶整地,再按一定长度隔开形成网格状,近看精美别致,远视广阔无垠。

2.3.2 植被景观

植树造林地具有规模大、起伏变化多的特点,而选用的材料为木本植物,因而植物造景是植树造林景观设置的关键。

树形:高大挺拔的树种应栽植在山脚下、池塘边或农田林网中,在视觉上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灌木适宜于陡坡地带,间隔稀植数株乔木,则别有一番风情。

栽植点配置:以自然式配置作为植树造林配置的主要方法,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特别在山区,这种配置尤应大力推广。在道路两侧、宅旁、农田地埂,村镇外围等特殊地段,可以适当采用规则式配置,以强调整齐、对称为主。

树种搭配:混交林可以克服色彩、轮廓、断面、线条单调呆板的弊端,创造出鲜活生动的画面。在造林地狭长的情况下,亦可设置一定数量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片林,使整体效果更加生动。在人为活动较多的平坦地,可设置部分群植组合。

密度组合:可采用疏林、密生林、密植散生3种方式,其中密生林所占比重应大。疏林和密植散生可在平坦、开阔、离生活区较近的地方少量布置。

轮廓表现:园林中轮廓表现的9种形式在植树造林中均可采用,但应以水平型、凸型、波形及多变型为主。总之,要根据造林地起伏变化,随地就势,模仿自然,高于自然,避免呆板。

断面构成:可采用1层、2层、3层等断面构成形式,应用时要因地制宜。在农田林网、四旁绿化、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中以高大乔木形成1层断面;在起伏变化较小的山区可以乔木为主,乔、灌混交林的2层断面;在地形复杂的地方应以灌木为主,乔、灌、草混交的3层断面。

色彩:植物色彩是植树造林景观的重要体现[12],通过树种选择和互相搭配来实现。一是通过选择季相变化明显且耐瘠薄的树种造纯林,形成特色春色叶、秋色叶等植物景观,如火炬树、黄栌、黄刺玫等。二是通过不同树种的巧妙搭配,如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花期长的树种点缀绿叶树,深色叶树与浅色叶或特色叶树的搭配等。三是树种结构不同的造林地互相搭配,各结构的林分界限尽量过渡自然、体现曲线的柔和。通过这些搭配,亦可创造出类似南京梅花山、北京香山的景观,产生变化无穷的效果。

景观构成:植物景观需作为主景,以避免苛求“一树一景”。

2.3.3 道路

道路在植树造林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便植树造林生产,即为运输而设;二是在某些时候可以起到防火隔离的作用。但只要稍加注意,即可将造林的道路系统设置为一定的景观。一般而言植树造林时如果需要设置专门道路,则肯定为规模大而地形多变的山地。道路可从山脚盘旋而上,至山脊处顺脊前行,至山巅则盘旋迂回。整条道路可在崎岖中见平顺,站立高处俯视,或隔沟相望,就成为一道壮观的风景。

2.3.4 建筑物

植树造林一般都设有一定数量的建筑物,或发挥向社会介绍工程项目的作用,或发挥纪念作用,或为护林、抚育提供方便。常见的有项目牌、纪念牌、护林房等,但建筑风格单一,没有观赏价值。如果在这些建筑物设计中加入一些创意,或使碑、牌线条生动,或将碑、牌改为小型雕塑、亭台,或借鉴摩崖石刻手法利用造林地山崖,或将民用房改为更具自然风情的小木屋、茅草房等,均会提升景观效果,还可供人们休憩。

2.3.5 水利设施

植树造林的水利设施仅见于部分干旱地区,一般很难以此设置景观。但自下而上输送水源,将送水管埋于地下,地上设置喷水龙头设施,在集中供水时,犹如群龙吐水,如在烈日下观看,美景自不必说,还有清凉之感。

2.3.6 原有地貌利用

对有景观效果的原有地貌,在不影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量充分利用,避免盲目追求覆盖而破坏原有景观。

2.4 造林景观设置的途径

目前造林规划单纯从林业技术角度出发,考虑的中心问题是生态问题,以“绿化”“覆盖”为目的,所以难有好的景观效果。因此,要提升林业规划的观念,借鉴其他学科思想,在林业规划中,体现“绿化、美化、香化”的规划指导思想。

在6大林业重点工程、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将植树造林的景观设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特色绿化、森林城市建设、园林下乡、美丽乡村等活动,推动大地园林化建设。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植树造林规模空前,但仅停留在林业技术方面,对于植树造林后产生的景观效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林业规划,将美学、园林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理念,融于林业规划设计中,在完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在大尺度上提升造林地景观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植树造林活动中进行景观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