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7
费绍全,邓刚,吴雪松,韩莹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临夏 甘肃 731100)
临夏州四翅滨藜引种试验初报
费绍全,邓刚,吴雪松,韩莹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临夏 甘肃 731100)
本文介绍了四翅滨藜在高海拔地区甘肃省临夏州的引种栽培生长表现特性和结实特性及种子质量。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在临夏引种取得了初步成功。
高海拔地区;四翅滨藜;引种;试验;初报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又称灰毛滨藜)为盐碱地优良饲草,藜科滨藜属,是一种耐干旱、干冷、高寒,可以防风固沙、改造盐碱、改良牧场的饲料灌木,广泛用于盐碱地改造。在临夏州没有发现发布,为了丰富临夏州干旱地区饲料灌木树种,笔者将从美国科罗拉多州引进的四翅滨藜种子与当地柠条作对照,于2003~2012年进行引种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1试验地概况
育苗试验地位于临夏州西川中心苗圃,地处临夏市城关镇罗家堡村,海拔1 920 m,属半湿润气候类型,土壤为垆土类黑麻土,pH值7.8,有机质含量2%,年日照时数2 554.2 h,年均气温6.8 ℃,年降水量500 mm,无霜期165 d,极端最高温33.6 ℃,极端最低温-27.8 ℃。
造林试验点为东乡县春台乡和岘村平滩社,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 200 m,属半干旱气候类型,土壤为红粘土,pH值8.6,属中度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很低,年日照时数2 580.2 h,年均气温6.0 ℃,年降水量380 mm,无霜期155 d,极端最高温33.6 ℃,极端最低温-34.8 ℃。无灌溉条件。
1.2试验材料
美国科罗拉多州优良四翅滨藜种子和东乡县春台乡和岘村平滩社自产柠条种子。
2.1育苗试验
2.1.1种子处理
试验材料先用3 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再用4 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4 h,捞出后清水浸泡24 h后播种。
2.1.2整地
育苗地提前1个月深耕翻晒,深度30 cm左右。在晴天翻耕,通过曝晒促进土壤熟化,从而杀灭病菌和虫卵及消灭杂草。
2.1.3土壤消毒
在耕翻整地时,撒施硫酸亚铁75 kg/hm2,深翻将肥料和药物混入土层内,耙平。
2.1.4作平畦
播种前再次整理土地,浅耕耙细整平,然后作成平畦。畦宽以1.0~1.5 m为适宜,便于除草,畦面弧形,以利排水。畦间步道(兼排水沟)深0.1~0.4 m、宽各0.5 m。
2.1.5播种
育苗采用常规大田育苗,大田苗床条播,用细砂覆盖,厚度0.5~0.8 cm,每天用洒水壶喷水保持湿润。
2.1.6苗期抚育管理
1年生实生苗要及时除草,适时灌水,不施肥。苗高5 cm以上时,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松土,要浅锄浅松,以后每20 d左右松土1次,全年最好进行3~5次。2年生实生苗早春芽萌动前施有机肥,并灌水除草,夏季松土除草,适时灌水,即干透浇透,不干不浇。第3年(2008年4月)出圃造林。
2.2造林试验
采用常规造林方法,在东乡县春台乡和岘村平滩社试验点上分别营造四翅滨藜、柠条试验示范林40 hm2,栽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株行距1 m×1 m,苗木为2年生。
2.3苗期适应性观测
在造林试验点对四翅滨藜、柠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各树种确定20~50株为观测样本,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记,观测生长量、成活率和保苗率情况。
2.4物候期观察
在造林试验点对四翅滨藜、柠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各树种确定10株为观测样本,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记,观测物候期。
2.5抗旱性和抗寒性测定
采用田间鉴定法。经过夏季炎热、冬季低温考验后,从外部性状上观察、调查植株的干梢、冻害和存活情况,从而估计其抗旱和抗寒性。调查新梢停止生长的时间,根据停止生长时间的不同,判断越冬性的强弱。
3.1生长量及物候观测分析
对造林试验点苗木苗期生长量及适应性观测分析发现:四翅滨藜的表现略低于柠条,但两者差异不明显(表1),基本适应临夏州自然条件,可推广造林通过。
从表2可看出四翅滨藜物候迟于柠条,不容易受到冻害;作为准常绿植物的四翅滨藜有良好的表现。四翅滨藜在苗期适应性、物候期表现来看,基本适应临夏州自然条件,可推广造林。
表1 四翅滨藜与柠条生长结果比较
表2 四翅滨藜与柠条生长物候期 月-日
3.2结实率分析
东乡县春台乡和岘村平滩社试验点属干旱、无灌溉条件的高盐碱荒地,试验地栽植的四翅滨藜2006年初花始果,2008年已盛花大面积结果。种子外观无差别,只是千粒质量与引种种子相差0.01 g(表3)。
表3 种子千粒质量对比
综上所述,四翅滨藜在干旱、高盐碱无灌溉的荒地上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3年初花结实,5年大面积结实;种子质量与引进种子相当。
通过以上试验分析可得出:四翅滨藜在高海拔地区的甘肃临夏州能正常发芽、生长、开花结实、自然越冬,引种初获成功。
Prim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Test of Atriplex canescens in Linxia
FEI Shao-quan, DENG Gang, WU Xue-song, HAN Ying
(Station of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of Linxia Hu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Linxia Gansu 731100,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quality of Atriplex canescens which was planted in Linx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Atriplex canescens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in Linxia.
high-altitude area; Atriplex canescens; introduction; test; primary report
S722.7
A
10.3969/j.issn. 1006-0960.2016.01.009
1006-0960(2016)01-0026-03
2016-01-07
费绍全(1963—),男,甘肃临夏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建设工作。Email:Fsq1963@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