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7
汪 荣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州 350003)
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污染和调节区域小气候等生态功能。湿地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而且在蓄洪防旱、改善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福建省地处沿海,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然而早期由于对湿地认识不足,沿海滩涂围垦、水质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有害生物入侵扩大等因素,导致全省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衰退,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由于湿地是一个由环境要素和各类生物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只有对其开展长期、连续的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其动态演化机制进而掌握导致湿地退化的关键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有针对性保护恢复措施,达到理想的保护成效。重要湿地生态区位重要且大多有管理机构,有条件也有必要实施退化湿地的保护修复,为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提供示范。开展连续规范的重要湿地监测是科学有效地进行重要湿地保护修复的前提,同时也为主管部门进行湿地科学管理和监管提供决策依据。为此,本文结合福建省重要湿地实际情况,构建湿地监测指标体系,并就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海之滨,区位特殊,湿地分布面积大、类型多样,以滨海湿地最具特色。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福建省湿地共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5大类21型,总面积87.10万hm2[2]。截至目前,福建省公布了第一批50处省重要湿地名录,包含1处国际重要湿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重要湿地(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总面积约9.95 万hm2,约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1.4%[3]。福建省现有的50个重要湿地有22个分布于沿海,属滨海湿地,28个分布于内陆山区,属内陆湿地(表1)。
表1 各地区重要湿地数量
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开展连续规范湿地监测工作的基础。为此,立足于福建省重要湿地实际情况,总结多年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的经验教训,本着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原则,构建包括湿地景观、生物资源、湿地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共4大类的福建省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表2)。由于重要湿地监测指标和内容较多,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因此各重要湿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海珠湿地监测经验,通过与众多高校、科研机构、职能部门和NGO组织合作开展监测,逐步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4]。
表2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
实地调查是最主要的传统调查监测方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最直接、最精确和最可靠的数据获取手段,重要湿地的野生动植物、湿地受威胁状况等指标的调查和监测均依赖于该方法完成。实地调查技术包括样地、样方、样线、样带调查、走访、座谈等,根据不同湿地的特征和监测内容选取相应的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法主要包括向自然资源、农业、统计、旅游、水利、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重要湿地管理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查阅与监测对象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往年调查监测数据等[5]。资料收集后需要进一步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甄别,不同来源的数据应能相互印证,确保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在重要湿地实际监测工作中,暂时没有条件直接调查和监测的指标都可以通过资料收集法获取相关数据。对于湿地野生动物资源、威胁因子、利用和功能、湿地管理等方面的监测除了实地调查外,也可以通过资料收集进行补充完善。
仪器测定是最直接、客观的监测技术手段,所获取的数据可比性强。重要湿地中的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要素指标主要应通过仪器设备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直接测量获取数据。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RS)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与遥感影像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遥感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也日益提高。因为遥感图像可以分类成图,提供湿地面积、开发利用及生境状况等信息,所以卫星遥感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在湿地资源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进行大规模湿地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6-8]。以3S技术为主综合水文、生态、地理等手段的大范围宏观监测和典型湿地定位连续监测相结合是当前湿地变化监测的常用方法[9]。无人机技术,具有机动、快速、经济等优势,已经逐步应用于资源调查监测中。无人机获取数据具有影像分辨率高、地物易判读、飞行时效性强、成本低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在成本、受云层影响、影像分辨率及重访周期等方面的不足[10]。重要湿地类型、面积、分布以及植被等湿地景观指标的调查监测可采用3S结合无人机技术。即主要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类或目视解译获取植被类型、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等信息。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或遥感无法解译相关信息,则应通过实地结合无人机调查来补充完成。对湿地的人为干扰等情况也可通过现场无人机调查获取相关信息。
物联网是集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等分布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信息系统,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也是现阶段网络发展的方向,具有低成本、小型化、低功耗、网络灵活和对移动目标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1-12]。在湿地监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并将仪器、设备、人员互联,推动湿地监测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湿地监测系统已经实现了湿地气象、水文、水质等环境监测指标的实时、远程、自动采集[13-14]。未来随着各类专业传感器和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将有更多的湿地监测指标可以实现在线自动采集、传输,不断推进湿地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视频图像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布设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等设备获取视频图像信息的一种监测手段,既可用于常规监测也可用于应急事故监测。视频图像技术采集的信息数据最直观,也最具说服力,如红外相机获取的野生动物影像视频可以作为物种分布的重要佐证材料。重要湿地的野生动物、人为活动影响等监测指标可通过视频图像技术采集获取。
《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年12月)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要求开展湿地动态监测。目前由于湿地管理涉及不同部门,湿地监测指标主要依据各部门自身管理需求制定,部门之间存在口径不一致、格式不统一、站点不共建、数据不共享、监测重复等情况,无法实现整体协同监测湿地生态状况的目标[15]。因此,为顺利推进湿地监测体系的建立,统一湿地监测指标和方法标准迫在眉睫。本文就福建省重要湿地的监测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为规范全省湿地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鉴于福建省湿地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应该循序渐进推进湿地监测工作的开展。福建省公布的第一批重要湿地基本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利于统一组织开展科学规范的湿地监测工作,为全省湿地监测提供示范。福建省重要湿地类型多样,各个重要湿地所处地理区位和管理部门存在差异。因此,各重要湿地应根据湿地的保护对象、主要威胁因子等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执行单位的监测水平和财力支持等多种因素,对重点监测指标和内容应有所侧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