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柘荣县红花油茶生长情况分析

时间:2025-01-07

兰石银

(宁德市林业局,福建 宁德 352100)

我国是世界食用油料生产的大国,而茶油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1]。红花油茶(Camelliachekiangoleosa)正名南山茶,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的高级食用油料树种之一。红花油茶是我国栽培的油茶种类中果实最大、果壳最厚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带。柘荣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约4 100 hm2。过去,柘荣红花油茶栽培只是零星栽植,没有形成规模化推广。2014年起柘荣县开始引种栽培红花油茶。植物的生长量随着环境的变化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如海拔、坡位和坡向等等。不同的海拔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导致冠幅生长量、果实指标和土壤指标等功能性状指标发生变化形成适应性[2-3]。北缘油茶的抗逆性与海拔变化有关[4]。本研究以柘荣县种植的红花油茶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海拔、坡位和坡向的红花油茶的生长情况,揭示红花油茶在柘荣县栽培5 a后的适应情况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为提高红花油茶的产量和改善生长状况提供参考,为提高红花油茶的生产力提供保障。

1 研究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福建省柘荣县东源乡桃坑村,造林总面积85.33 hm2。项目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1~19.3 ℃,年平均无霜期236~312 d,年均日照时数1 670 h,极端最低气温-9.5 ℃,极端最高气温40.6 ℃;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566.5~2 098.8 mm。造林地坡度低于25°,土壤土层较深厚,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较高,质地多为轻壤、中壤,pH值4.5~6.5,山地海拔500~1100 m,生态环境适宜红花油茶生长。

2 研究方法

2.1 造林方法

于2014年秋冬季节,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沿山体等高线水平方向进行带状整地,带距3 m,带面宽1.5 m,带面外高内低,并在带内进行全面深翻土壤,深度20 cm以上。开带深翻后按株距2 m进行挖穴,穴规格60 cm×60 cm×50 cm。挖穴完成后,先回约10 cm厚表土,然后每穴施放有机菌肥1.5 kg,并回表土拌匀,最后再覆盖一层表土。

2015年2-3月,采用本地红花油茶2年生实生苗造林。苗木选择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作、无病虫害的植株。苗木平均地径0.50 cm,平均苗高40 cm。造林初植密度1 650株/hm2。造林后每年进行抚育管理,至今未发现病虫害[5]。

2.2 实地调查及分析

2019年12月,选择项目区内红花油茶林在不同坡向、不同坡位,不同海拔的样地进行生长量调查。海拔设500~700 m、700~900 m、900~1 100 m等3个不同等级;分阳坡、半阳坡、阴坡3个坡向;上坡、中坡、下坡3个坡位,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标准地。共设置27个标准地,测量每个标准地内的红花油茶的地径、树高、冠幅。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运用Excel 2013进行统计和整理,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运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利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因素水平之间的差异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海拔对红花油茶生长量的影响

本试验中,海拔700~900 m红花油茶平均地径和平均树高最高,与海拔500~700 m及海拔900~1 100 m的均存在显著差异;海拔900~1 100 m的红花油茶平均地径和平均树高均最低,平均树高与海拔500~700 m的存在显著差异。海拔700~900 m的平均冠幅最高,与海拔500~700 m的无显著差异,与海拔900~1 100 m的则存在显著差异(表1)。

表1 不同海拔对红花油茶生长指标影响的多重比较

3.2 不同坡位对红花油茶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坡位对红花油茶的平均地径没有显著影响,但平均树高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表2)。下坡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与平均冠幅均最高,上坡最低。下坡红花油茶的平均冠幅与中坡、上坡均有显著差异,而中坡、上坡间则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坡位对红花油茶生长指标影响的多重比较

3.3 不同坡向对红花油茶生长量的影响

半阳坡的红花油茶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最高,分别为2.61 cm和90.8 cm(表3),与阳坡、阴坡相比较有显著差异;阳坡、阴坡间无显著差异。半阳坡和阴坡的红花油茶的平均树高较为接近,均显著大于阳坡的平均树高。

表3 不同坡向对红花油茶生长指标影响的多重比较

3.4 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4)。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16,P<0.01);平均地径与平均冠幅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平均地径与平均树高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表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植物生长量随着环境的变化产生规律性的变化。海拔不同,其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水热条件也各不相同[2],从而对红花油茶的生长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区别。本研究中,生长在海拔700~900 m的红花油茶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均最高,由此表明红花油茶在该海拔区间适应性较强,生长势更好。在浙江的红花油茶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果[2]。陈守铭[6]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在海拔700 m以上生长良好,海拔低于300 m左右生长受到抑制。

浙江红花油茶具有喜光的特性,在全日照或半荫蔽的环境中,红花油茶长势更好[2]。不同坡向受到光照辐射的时间和强度差异,导致了温度和热量存在明显差异[7]。通常,对阳性树种而言,阳坡的温度和热量高于阴坡,植被生长状况更佳。相对于阴坡,适当增加温度会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植物生长[8]。在本研究中,红花油茶在半阳坡的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均明显高于阳坡和阴坡,说明半阳坡有利于红花油茶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阳坡夏季光照辐射太强,可能对红花油茶生长产生了胁迫,从而导致其生长不如半阳坡。

不同坡位的红花油茶的生长量变化为下坡>中坡>上坡。随着坡位上升,土壤水分和肥力呈现下降趋势。柘荣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淋溶作用促使上坡表层土壤养分向下坡移动,导致上坡的土壤营养相对贫瘠,下坡的土壤营养富集[9],因而下坡的红花油茶生长势更强,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显著高于其他坡位。

综上柘荣红花油茶造林5 a后的生长量,从海拔上看,以海拔700~900 m为最佳,以500~700 m次之,以900~1 100 m为最差;从坡向上看,以半阳坡最佳,阴坡处之,阳坡为最差;从坡位上看,下坡最佳,中坡次之,上坡最差。因此,柘荣县红花油茶造林的最适生环境为海拔700~900 m的半阳坡、下坡。本研究数据仅为个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地在造林时应先进行本地区域化试验后加以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