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措施

时间:2025-01-08

康睿婕/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畜牧站 231500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急性、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性的猪类传染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程短,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高达100%的死亡率,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全身皮肤发绀、淋巴结、胃肠黏膜、肾脏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病猪以及康复家猪、野猪还有蜱类等是引发非洲猪瘟的重要感染源。非洲猪瘟病毒主要在猪的全血、分泌物、内脏组织器官以及排泄物当中分布,健康猪常常经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以及蜱虫等带刺昆虫叮咬引发感染,导致非洲猪瘟病的发生。另外生猪喂养过程当中饲料遭受污染,或者投喂泔水,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用具、衣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车辆,均有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引发间接感染。

我国辽宁省沈阳市在2018 年8 月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陆续向我国其他省市蔓延,迅速扩散至20 多个省市和直辖市,引发大量的生猪死亡或者被扑杀,给广大生猪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引发了生猪养殖户的极度恐慌,打击了广大生猪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同时对猪肉制品质量安全也带来严重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成为阻碍生猪养殖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非洲猪瘟病发生之后,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常常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因此基层相关部门更应当对非洲猪瘟病的防控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措施,切断非洲猪瘟病的传播途径,并将病原有效杀死,净化生猪养殖环境,才能控制和减少非洲猪瘟病的发生几率,为生猪养殖业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非洲猪瘟概述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软蜱等虫媒传播或带毒猪接触易感猪引起的急性、烈性的一种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在肯尼亚首次暴发,之后向非洲、欧洲、南美与北美传播,俄罗斯西部蔓延趋势十分明显。我国沈阳在2018 年8 月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之后,便迅速的蔓延扩散,引起大面积暴发,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致命打击。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作为基层政府部门以及兽医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与蔓延,最大程度地确保当地畜牧业安全。

2 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于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虫媒DNA 病毒。自肯尼亚20世纪20 年代首次报道之后,通过撒哈拉向南传播至非洲西欧以及拉美等国家。2007 年非洲猪瘟传入俄罗斯和周边地区。2018 年9 月,该病在我国辽宁沈阳地区被检出,随之向国内很多省份蔓延扩散,2019 年菲律宾地区出现了非洲猪瘟病例。

ASFV直径大小约为175~215nm,存在20 面体相对称的包膜,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大小约为170~190kb,这种病毒能够在猪的多种细胞质内复制,尤其是在单核巨噬细胞以及网状内皮细胞当中复制速度更快,在钝缘蜱中病毒呈现较快增殖,同时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有机溶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将该病毒杀死。

3 传播途径

无论是家猪,还是野猪都具有易感性。软蜱是该病毒的贮藏宿主与媒介。健康猪或者患病猪以及直接接触污染物,软蜱叮咬,都会导致该病的传播与流行,跨区调运活猪,或者向猪投喂一些遭受污染的饲料或者泔水,没有彻底对运输工具消毒,均会造成传播,导致非洲猪瘟疫病发生。

4 临床症状

ASF 一般有40%~85%发病率,在死亡率方面有很大差异性,临床症状一般有四种类型之分:最急性,病猪在感染7d 之内死亡率能够达到100%,毒株有着非常高的毒力,病情发展快,时常发生猝死,而且很多病猪在出现死亡之前,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急性型,死亡率在100%,病情发展相对较慢,病猪常常出现发热,呼吸窘迫以及全身出血性皮肤损伤,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多器官出血性病变;亚急性型,类似于急性型临床症状,死亡率在35%~69%之间,病情发展较为缓慢;慢性型,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出现血性腹泻、食欲下降、关节炎、呼吸窘迫、血性腹泻等,一般死亡率为20%左右,很多病猪存活之后,成为传播病毒传播者。

5 诊断

ASF 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要做到早期诊断存在很大难度,ASFV毒株毒力大小和病猪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鉴别诊断也具有较大难度,如猪瘟、沙门氏菌、丹毒、肾病综合征、猪痢疾、高致病性蓝耳病和非洲猪瘟非常相似。实验室诊断方面,可运用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6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措施

6.1 有效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防控非洲猪瘟的意识非洲猪瘟发现难,而且难以预防与根除,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做好全面详细排查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对于防控非洲猪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工作措施有效细化,压实压紧责任,尤其对一些乡镇村一县畜牧工作人员防控责任意识当有效提升。在之前排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构建非洲猪瘟防控的具体实施方案,网格化责任人,保证非洲猪瘟疫病排查工作成效,对生猪来源与其健康情况全面摸排,强化宣传,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深入生猪养殖户进行走访,将防控非洲猪瘟的明白纸向养殖户发放,并发放告知书签名承诺,规范养殖。对于一些不明死因的生猪,需要及时进行上报,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以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降低疫病传播几率。

6.2 认真监测基层非洲猪瘟疫情进一步提高排查广度、力度与深度,对各生猪养殖场进出栏情况、饲料来源,有无运用泔水进行喂猪等情况进行调查,确保监测工作的全覆盖,全面排查,提高监测力度。同时,还应当对重点区域,特别是一些原因不明确病死猪的监测,尽早发现疫情,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科学处理。认真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有疫情发生第一时间向当地相关部门及时上报。排查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还应当对疫情动态密切观察,如有疫情发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并确保处置的科学性,最大程度的避免非洲猪瘟蔓延扩散。

6.3 进一步强化消毒灭源

6.3.1 认真落实防疫分片包干责任制运用一对一的监管形式,强化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生猪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禁止从疫区对猪饲料进行采购,或者运用泔水喂猪,在加强饲养管理基础上,增强猪的自身免疫力,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并加强运输、屠宰等各环节检疫检验,避免市场中流入病死猪,有效防治死因不明的病死猪随意乱弃,乱抛。

6.3.2 提高生猪养殖户的消毒意识把排查工作与消毒灭源工作充分融合在一起,养殖场应当将日常检查工作充分做好,构建完善的免疫档案以及消毒记录,强化生猪养殖户自主消毒,并向其发放消毒物品,指导生猪养殖户进行科学消毒,对出入生猪养殖场的人员都应当严格消毒,提高消毒的全面性与彻底性。

6.3.3 加强宣传指导对生猪养殖户加强指导,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做好,对生猪养殖工作人员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其自主防范意识,加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

6.3.4 提高生猪调运监管水平提高生猪调运监管水平,禁止风险猪群调运,将传播源有效切断,控制疫情传播。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对国家有关规定认真遵守,并和相关部门加强联合做好监管工作,并落实运输备案制度,特别针对运输生猪车辆必须要严格检查。绝对禁止疫区生猪调运,疫情扩散阶段,更应当禁止调运生猪,发现违规问题,予以严厉打击。

6.4 规范产地与屠宰检疫将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工作充分做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科学规范开展检疫工作,不能发生“隔山开证”等相关违法行为,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当对有无检疫证明倒卖现象密切观察,如若存在这种问题,应当严肃处理。对于动物存在异常情况或者检疫不规范的,不应当对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进行出具。并明确个人责任,以免发生互相推诿情况。屠宰检疫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根据《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来实施各项工作,对于疑似患病的生猪,需要及时隔离观察,并全面地开展消毒,控制疫病传播。

6.5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基层畜牧兽医站还应当对防控非洲猪瘟的知识大力宣传,使广大生猪养殖户对于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有一个深入认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对非洲猪瘟正确防控。作为防疫人员,还应当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健康情况、进出栏情况以及消毒免疫情况认真调查,并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以免生猪养殖户出现恐慌心理。

6.6 对防疫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防疫工作人员作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将防疫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做好,提高其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对于提高防疫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村级防疫员加强培训,提高其技能素养,能够大幅控制和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

7 结语

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业危害极大,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特别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作为防控非洲猪瘟的一线工作人员,更应当对防控非洲猪瘟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非洲猪瘟全面防控,避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基层生猪养殖业持续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