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杜文萍/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畜牧兽医站 831700
杜文功/新疆阜康市城关镇人民政府 831500
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致病力有强弱之分,近年来,我国学者从非典型猪瘟病例中分离出低毒力的病株,这些病株通常仅引起温和型疾病经过和隐性传染,这是当前一些猪场经常有温和型猪瘟病例发生的原因,这一现象有人解释为猪病毒与具有不完全免疫力的猪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当然也不能排除猪瘟病毒在免疫压力下改变其毒力和抗原性的可能。
猪瘟病毒可在体外于猪胚胎细胞或乳猪的脾脏、肾脏、骨髓、睾丸等细胞生长繁殖,通常不产生肉眼可见的细胞病变。病毒在猪体内从扁桃体侵入淋巴结,经24h 后到达各器官,其中以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含病毒量最高。猪瘟病毒的感染力很强,病猪排出的粪便和各种分泌物中以及各组织脏器和体液中都含有大量病毒。
猪瘟病毒对腐败、干燥的抵抗力不强,尸体、粪便中的病毒2~3d 后即失去活力,但骨髓腐败较慢,其中的病毒可存活15d。对寒冷的抗抵力较强,病毒在冻肉中可存活几个月甚至数年,但病毒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药对其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直接接触是该病毒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自然条件下多数以口腔和鼻内为途径感染,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易感,1 月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由于从母乳中获得抗体,往往具有被动免疫力。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在新疫区常呈急性暴发,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在猪瘟常发地区,猪群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情较缓和,呈长期慢性流行,同时易发生继发感染,如引起细菌性肺炎、肠炎,使病情变得复杂化。
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苍蝇、蚊子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源,也可通过猪皮肤伤口感染;病猪尸体处理不当,消毒不彻底,检疫不严,交易,配种,器械消毒不严,长距离运输等,都可能成为间接传播媒介。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猪场流行一种非典型猪瘟,或称温和型猪瘟,表现潜伏期长,症状轻微而病变不典型,常称为无名高热病,病死率30%~5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母猪在妊娠期接种减毒不充分的活苗,影响到出生后的仔猪;感染了低毒株的猪瘟病毒;疫苗抗原量不足,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不充分,继之感染强毒。
临床症状:潜伏期2~21d,平均5~7d。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
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和新疫区。突然发病,表现高留(41℃左右),沉郁无力,食欲减退,饮欲增加,部的鼻腔,眼结膜充血,颈下、腹下和四肢内侧的皮肤发和出血,病程1~2d,死亡率几乎100%。
急性型:为常见的病型。病猪的体温40℃~42℃,持续不退,表现颤栗、倦怠、行动迟缓、垂头弓背、口渴、废食,常伏卧一隅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眼结膜发炎、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增多,在腹下、耳根、四肢、外阴等世可见到紫红斑点。病初排粪困难,粪便呈粒状有黏液,不久出现腹泻,粪便呈灰黄色,异常恶臭,肛门周围粘污粪。有的病猪连续几天不吃不喝,直到死亡。
哺乳仔猪也可发生急性猪瘟,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痉挛,转圈运动,角弓反张或倒地抽搐,如此反复几后,最终死亡。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病猪。症状与急性型相似,只是病程更长一些,病情更缓和一些。病猪表现严重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有的粪便干燥,体表淋巴结肿大,后躯无力,行动缓慢,皮肤常大片紫红紫红斑或坏死痂,病猪明显消瘦。这期间往往继发细菌性疾病,引起白细胞增加,病程2 周以上,长达1 个月。
妊娠期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病毒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或产出弱小仔猪。根据妊娠期发生感染的时间不同以及病毒株的毒力不同,对仔猪的影响不同。在子宫内早期感染较强毒株的仔猪,出生时可能是死胎或木乃伊,存活的仔猪大多数会在生后短期内死亡;妊娠后期感染低毒力毒株的仔猪,会引起晚期侵袭性猪瘟,这些仔猪是猪瘟带毒者,有时表现中毒、厌食、结膜炎、皮炎、间歇性腹泻和运动失调等症状。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株的猪瘟,导致繁殖性能下降,被称为“繁殖障碍型猪瘟”。
温和型: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1~2 个月。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常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腹下部多见。有时也出现于耳朵,干尾巴和紫斑蹄,皮肤损伤处或扎针后流血不止,也是本病型的一个特征。病猪的症状时重时轻,粪便时干时稀,食欲时好时坏,病猪十分瘦弱仔猪病死率较高,较大日龄的猪经1~2 月后大部分能耐过,但生长发育受阻。
主要肉眼病变为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是全身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尤为明显,外观呈暗红色,中间有出血条纹,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病变。整个消化道都有病变,口腔、齿龈有出血点和溃疡灶,喉头、咽部黏膜有出血点,胃和小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特别在大肠的回音瓣段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钮扣状溃疡。肾脏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膀胱黏膜层布满出血点。脾脏的边缘有时可见到红黑色的坏死斑,似米粒大小,质地较硬,突出被膜表面,称血性梗死。妊娠母猪感染弱毒株后,可见到流产的胎儿水肿,表面出血和小脑发育不全。
5.1 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无效。抗猪瘟高免血清有一定的疗效,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千克体重1mL,每天1 次,连用2~3d,但在疾病的中后期疗效不佳。由于猪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猪是危险的传染源,一般不提倡治疗,应及时扑杀、深埋或焚烧,作无害化处理。
5.2 预防无猪瘟的地区和猪场,主要措施是预防病毒传入,禁止从已感染的地区引进活猪及未经高温处理的猪肉或制品。如果确实必要从场外引进猪,需要在引种前在引种地进行严格的检疫,确定猪群不携带有特定的病原。而后在引种过程中要避免接触到发病的猪群,而且要尽量缩短引种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猪群在引种过程中受到病原的侵袭,还可以减少猪群受到的应激。以便能够让猪在引种过程中保持健康。当猪进入养殖场后,不能立刻将其混群饲养,需要进行隔离观察,通常需要隔离观察约30d 后才可以混群饲养。在隔离观察期间,要给引进猪添加一些电解多维,以便能够让其减少应激,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当引进猪在30d 后没有出现任何的临床症状,可以将其混群饲养。在饲养过程中,猪场要实行严密的环境和兽医卫生控制措施,找出传染源和病毒传播流行的范围,随时采取监视、封闭和消毒措施,防止病原的侵入。
疫苗的免疫接种,对防制猪瘟至关重要。我国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性能稳定、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对强毒有干扰作用、免疫作用快等优点。母猪可每年春、秋两季免疫,妊娠期的母猪通过疫苗接种不仅可以促进母猪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力,还可以促进仔猪产生免疫力。通常母猪是在将要分娩前的45d 进行疫苗的免疫。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或断乳后1~2 日首免,60~65 日龄加强免疫1 次。在免疫时,需要将疫苗按照说明书加入生理盐水后进行稀释,不同大小的猪均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1mL 的疫苗,在经过4d 后就可以检测到抗体水平。但在免疫前,饲养管理人员需要对疫苗的质量和剂量进行把控,避免由于疫苗的质量不良或运输保存过程不当而造成疫苗的效果变差,甚至会引起疫苗的免疫失败。确保疫苗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当猪场出现疫情时,要进行紧急免疫,免疫主要针对养殖场内的没有发病的猪舍内的猪群,最后是接种病猪同群体的猪,这样可以起到防止疫情发展的作用,达到很好的控制疫情的效果。但发病猪通常不进行疫苗接种,这样会导致死亡率上升。
猪舍要加强饲养管理,在日常养殖中要及时将猪舍内的各种污染物清理出去,对猪舍要进行勤打扫,使得舍内保持有清洁和环境。对猪舍的清洁不仅要对墙壁、地面进行清洁,还要对料槽、水槽等进行清洁。在饲喂前要注意饲料的品质,避免出现饲料中有霉变的情况,一旦猪群采食到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出现霉菌中毒的情况,霉菌可以引起猪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对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严重破坏,导致猪出现免疫抑制。
猪场应当制定出科学的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消毒,在消毒时要做到全面和彻底,不能留有死角。消毒液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液导致消毒效果不良。不仅要对养殖场内进行消毒,还需要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和器械等进行消毒。这样可以避免将病原体带入养殖场导致猪群的发病。
猪瘟对猪群的危害十分严重,如果在养殖中没有注重对本病的防控,就会导致猪群发病,养殖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注重对本病的防控,应当按照免疫程序,定期接种疫苗,能够很好的防控本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