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黄蓉/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530300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在内脏器官以及神经和肌肉等部位形成肿瘤,造成发病鸡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可以达到30%以上,最高甚至可以达到80%。
本病的病原为Ⅱ型疱疹病毒,病毒核酸为DNA。这种病毒在鸡体内有病毒颗粒无囊膜的裸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两种存在形式。裸体病毒在病毒的外边不含有被膜,这种病毒为全细胞结合性。出现肿瘤的病变的病毒为此类。另一种为完全病毒,病毒具有囊膜,而且有多层核衣壳,能够抵御外界不良的环境,但其对高温较为敏感,通常在60℃的环境中需要100min 可以失活。应用常规消毒药物均可以将本病毒杀灭。病毒具有三种血清型,分别是血清Ⅰ型、血清Ⅱ型和血清Ⅲ型,在临床上分离到的致病性病毒均为血清Ⅰ型。
本病的病原为发病鸡以及隐性感染的鸡,病毒通常在病鸡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进行发育成熟,成为具有传染性的包膜病毒,由上皮细胞释放到环境中,可以污染圈舍内的垫料、饲料以及饲水。由于本病的潜伏期较长,所以潜伏期内的病鸡能够向体外排出病原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的传播途径通常是进行飞沫传播,而受到病原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以及病鸡脱落的羽毛和皮屑等被健康鸡所接触后也可被感染。本病还能够通过吸血昆虫的活动而间接传播。本病的易感动物为鸡,各种品系和年龄的鸡均对本病有易感性。但日龄较小的病鸡易感性更高,通常1 日龄鸡的易感性是成年鸡的数十倍,170 日龄以后的鸡群通常极少出现感染和发病。性别对易感性也有差别,通常母鸡相对于公鸡具有更高的易感性。除鸡外还有一些禽类能够感染本病,如鸭、鹅、鹌鹑等,但这些禽类在感染后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
本病的发生不具有季节性,通常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原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活,甚至可以存活达到数年。给养殖场形成潜在的危害。
蛋鸡发生马立克氏病后可以出现四种型,分别是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发病是由多种型混合感染发病。
3.1 神经型本型是最早鸡发生马立克氏病时的临床类型,所以也将其称为古典型。本型主要危害120 日龄以内的鸡,造成病鸡外周神经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病鸡表现为不能站立行走,单侧或者双侧腿出现麻痹状态,行走时走路不稳,严重时病鸡不能行走,两腿分前后呈现出劈叉状。病鸡还常见有双翅下垂和张口呼吸的情况,伴随有颈部歪斜的情况,有时病鸡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痢。当病毒对迷走神经损伤时,会导致嗉囊出现麻痹,造成“大嗉子病”。外周神经中的腹腔神经、坐骨神经、臂神经和内腔神经是病毒最常侵袭的部位。
3.2 内脏型本病通常也称之为急性型,在最初发病时常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而后逐渐表现出消瘦和鸡冠颜色变淡和萎缩的情况,羽毛不整,精神不振,最终因渐进性消瘦而出现死亡。
3.3 眼型眼型的病鸡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睛发生变化。常见虹膜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瞳孔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发展到后期可见仅为针尖大小。而且周边呈现出“锯齿状”边缘。随着时间的延长,病鸡视力完全消失,最终因衰竭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3.4 皮肤型本型的病鸡表现为在皮肤表面生有大量的结节和肿瘤,尤其是在背部和颈部以及腿部和翅膀上,有时表现为羽囊肿大的情况,而且在肿大的羽囊周围生有结节,这些结节会出现破溃,导致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受到影响,病程较长的病鸡会出现衰竭,最后以死亡为转归。
对发病鸡和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不同型的临床症状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四种型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损害的器官完全不同。但以神经型和内脏型的病变在内部,而眼型和皮肤型的病变在外。眼型和皮肤型的病变同临床症状一致。
4.1 神经型剖检后可见病鸡的神经受到损伤,尤其是坐骨神经、迷走神经、腹腔神经、肠系膜神经、臂神经丛等,这些部位的肌纤维的横纹逐渐消失,外观看呈现出黄白或灰白色。
4.2 内脏型对本型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在内脏上出现大量肿瘤,肿瘤大小不一致,触之坚硬,外观呈灰白色,生有结节的内脏肿大异常,尤其是在心脏、肝脏和脾脏等部位表现尤为突出,在肝脏上生有肿瘤时,可见肝脏肿大到正常大小的5 倍左右,颜色有深有浅,并在肝脏表面有大量肿瘤病灶,这些病灶凸出于肝脏表面,呈现出灰色或灰黄色。
本病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应用实验室技术。在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有病原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病理学方法。
5.1 病毒的分离鉴定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是应用血液淋巴细胞接种于病毒易感的细胞中进行培养。常见的易感细胞有鸡肾细胞和鸭胚的成纤维细胞,在这些细胞上接种后经过1~2 周后可以及形成蚀斑而后应用特异性的血清进行染色能够确定本病的病原从而可以确诊本病。
5.2 血清学方法常用的方法为琼脂扩散试验,在琼脂板的中间打一个孔,在其中加注马立克氏病的阳性血清,而后在距离中间孔大约3mm 的位置上插入需要被检测的鸡的羽毛根,最好选择羽髓较为丰满的羽毛,在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取出观察是否在羽毛根和中央孔之间有肉眼可见的沉淀线,如果有则可以确诊本病。此外,还可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抗体技术对本病进行确诊,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5.3 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本病原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 技术和DNA探针技术。应用PCR 技术可以更准确的检测出病料中是否含有病毒,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微量的病毒,用来确诊本病。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本方法所应用的技术操作较为复杂,所用的仪器也相对较高,不适合临床应用,但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应用DNA 探针技术也可以通过对DNA 点杂交的方法用来鉴定羽毛中所含有的DNA,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5.4 病理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性不明显的病鸡,通过应用病理组织学观察也能够准确诊断,这就需要对肿瘤细胞的观察,不仅观察其大小,还需要观察着色和和分裂的情况,依据观察结果可以确诊本病。
6.1 预防措施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的方法。加强饲养管理需要在日常饲养中给鸡群饲喂品质良好的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丰富,而且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配比合理,适合鸡群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需要。饲料要注意避免受到各种病原的污染,还要防止发生霉变,尤其是在气候潮湿的季节。还需要给鸡群提供清洁的饮水,这样可以确保鸡群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当给鸡群添加饲喂维生素和矿物质,防止这些营养的流失而导致鸡的缺乏。鸡舍要勤打扫,及时将鸡舍内的各种污染物清理出去,尤其是粪污等。在清扫后要进行消毒工作,对鸡舍内外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制定出消毒规程,按照规程定期进行消毒。使用的消毒药物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液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不仅要对鸡舍内外消毒,还要对进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和物品等进行消毒。车辆在进入养殖场时要通过消毒池,还要应用消毒液对车身进行喷洒。对进入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也可以采用淋浴的方式消毒。物品可以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在养殖中要注意鸡舍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确保鸡舍内具有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避免忽高忽低的情况。在不同的季节既能够防寒保暖也能防暑降温。良好的通风能够将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避免这些有害气体引起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使得鸡群免疫力下降而引发本病。养鸡场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这样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对鸡群的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
对本病的预防还要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通常对本病的免疫接种是在1日龄进行,在孵化场内孵化出雏鸡后的24h 内就进行接种,而后当鸡群生长至2 周龄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现在也有在鸡胚18 日龄时进行接种的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还能够防止羽囊排毒。
6.2 治疗措施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一旦鸡场内发生本病要及时对发病鸡进行隔离诊断,如果确诊是感染本病,要对发病鸡进行全部扑杀,并进行深埋处理。而且未发病的鸡群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防止更多鸡感染本病。这样可以防止疫情扩散。还能够节省养殖成本,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不同的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易感性不同,因此培育抗病品种的鸡也是控制本病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只是需要的时间过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