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龙江饲草资源退化现状成因分析

时间:2025-01-08

赵 鑫

(齐齐哈尔市草原站,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饲草资源作为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对区域环境和气候变化等也有着一定影响。目前黑龙江饲草资源存在严重退化的情况,必须要了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饲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此降低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草地退化现象进行有效控制。

1 黑龙江饲草资源退化现状

通过对黑龙江全省草地面积的调查研究发现可利用草场面积不断减少,呈逐年递减的状态。而草地质量也有所下降,草原沙化、碱化和退化现象严重,各地区的“三化”问题都比较突出,地表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问题,草地整体面积逐渐减少,草地的涵养能力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1]。

从现实情况来看,松嫩草地中优良牧草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减少,无法发挥草群的功能作用,而杂草和一些有害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牧草高度、密度、覆盖度等都明显下降,有些地块的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已经不适合牧草生长。在牧草产量不断减少的过程中草场的生产能力也逐渐下降,导致周围环境破坏严重,存在河道淤积和河床抬高的情况,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增加,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2 黑龙江饲草资源退化成因

2.1 草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草地分布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干扰发生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差。草地植被在大风天气中会出现土壤裸露和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饲草资源的生长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无法自然恢复,使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功能性比较差。由于黑龙江省草地的分布区域比较广,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需要排水后开垦草地,容易受到水分因素的影响出现生态失衡的情况,饲草资源生长区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2.2 超载过牧

黑龙江省草地的理论载畜量都有着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放牧的过程中,数量远远超过了规定数量,超载过牧现象较为严重,草畜矛盾问题加剧,原有的草地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从而使饲草资源退化,草群结构发生改变,整个区域的生产能力逐渐降低,而且土壤环境和结构性能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失衡,从而造成草地退化。

目前我国草地退化问题较为严重,退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超载过牧导致原有地区的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覆盖度降低,土壤裸露面积增加,草地畜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对这类问的重视,这是目前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3 草地大量垦殖

黑龙江省属于农业大省,草地垦殖现象较为常见,但是有些地方存在大量开垦草地的情况,大面积的草地被开垦为农田,乱开、乱垦现象比较多,导致草地面积减少,资源退化严重,整体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容易出现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

2.4 大型工程建设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也加大了其他方面的建设,交通设施和水利工程等大型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加,这类工程在实际建设中占用的草地面积比较多,导致草地破坏严重,若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或者不注重生态环境补偿,就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产生影响,制约了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使得饲草资源退化严重。

2.5 人类经济活动

人们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滥挖药材和毁草取土的情况,有些地区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在药材和特产收获季节里就会进行抢挖、滥挖,没有规范自身行为,也没有考虑到草地的未来发展,导致开采区域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另外,草原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加重,部分石油、煤炭开采地区也急需治理。

2.6 经营管理不合理

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地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存在过度开采、攫取和过度放牧的情况,而且不注重对饲草资源的经营管理,在草地养护、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没有对遭到破坏的草地进行及时养护,从而造成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土壤中营养失衡,容易出现各类虫害、鼠害问题,进一步造成了饲草资源质量下降,草地生产力降低。

3 黑龙江草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3.1 制定草原科学发展规划

目前,黑龙江饲草资源存在过度索取、过度放牧和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要想对草地退化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草原科学发展规划,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各部门要给予充分支持,同时重视草地的生态开发建设,可以采用分区治理的方式来提高草地的生态建设水平,保证经营方式的合理性,让草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功能,有利于饲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

3.2 健全草原保护制度

要想促进草地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让农牧民可以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政策开展各项生产活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草地的保护,规范开采和放牧行为。同时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相关制度内容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建立专门的生态监测系统,实现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可以通过生态预警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降低对草地环境造成的破坏。

3.3 加大宣传教育,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农牧民要重视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到饲草资源的重要性,明确草原的生态价值的经济价值,了解不合理开发利用饲草资源的危害,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产收入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升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根据农牧民的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帮助农牧民学习饲草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放牧,让草场实现可持续利用,这对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益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3.4 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治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饲草资源退化治理,是保证相关工作全面落实的基础,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要重视执法监督,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实现草原治理工作的依法开展。加大执法力度,对滥挖、滥采等行为进行严格管控,降低这方面因素对草原生态造成的破坏。结合现实需要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为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对于造成饲草资源严重退化的人员必须要按照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草地保护管理水平,促进饲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3.5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草原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从草场流转和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善以往草地各工程建设中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使生态保护工作能够以相关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制度激励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牧民行为,根据牧民的养殖规模设置不同的收费制度,减少养殖数量的牧民可给予补偿,超过一定数量的要加收费用,增加其养殖成本,减少养殖收益,从而实现对牧民养殖数量的限制,降低对草原产生的破坏。必须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对饲草资源退化进行遏制,逐渐恢复草地生态功能。

4 黑龙江饲草资源退化的研究展望

4.1 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分析

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确定其对饲草资源生产能力、草场结构、生态环境以及草场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影响,为有关部门进行后续饲草资源退化治理和资源持续利用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4.2 草地退化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结合草场饲草资源退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将恢复生态学原理和知识应用其中,同时引入专家系统技术,在此基础上对饲草资源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实现对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确保能够为草地退化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4.3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建立专门的饲草资源退化监测系统,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草地退化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全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评价,确保能够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饲草资源退化治理提供有效依据。

4.4 研究饲草资源退化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全面分析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对饲草资源退化产生的影响,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在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草地各方面能力、状态等发生的改变,便于后续饲草资源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制定。

4.5 加强饲草资源退化防治机制研究

结合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需要健全相关防灾减灾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虽然各地区已经制定了各项机制并实现了有效实施,但是补偿机制还存在补偿标准不明确和计量方法不统一的情况,影响相关机制的顺利实施,这是需要加强重视与研究的内容。

4.6 注重饲草资源退化的创新制度研究

创新制度研究包括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量方面,微观层面主要涉及到农牧民生产经营制度、保证草场与禽畜平衡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草地产权、流转等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和多种防治模式的建立,要保证创新制度的适用性与可靠性,为饲草资源退化管理与防治提供完善的支撑体系。

5 结语

在了解黑龙江省草地退化的具体原因后,要结合区域发展现状和需要做好协调和养护工作,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力度,保证草地开发的合理性,对草原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实现优质饲草的科学种植,不断增加黑龙江省饲草资源的面积,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可以采用人工改良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草地的生态建设水平,以此推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