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汪艳华
(康平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辽宁康平 110500)
2020年4月10日,康平县某养猪场从外地引进120头猪,4月21日有的猪出现腹泻、甚至拉血,食欲不良、发高烧等病症,多是70~120d左右的猪出现病症,个别急性的乃至骤然死亡。时值春季,阴雨潮湿。圈舍里通风情况不好,圈舍外粪便未及时处理,在附近堆积。经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从4月21~27日共发病33头,死亡13头,发病率27.5%,死亡率10.8%。
本病的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它是一种较宽大的螺旋状菌体,厌氧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体长6~8.5μm,直径320~380nm,有7~9条轴丝伸出两端,具有运动性和溶血性。在厌氧、触媒钯和38~42℃条件下培养于5%绵羊、马、牛的脱纤血琼脂培养基上能培养成功。根据该菌溶血性不同分为强溶血性(猪痢疾密螺旋体,Sh)和弱溶血性(无害蛇样螺旋体,sI)两种细菌,此两种细菌在酶的分解下产生醋酸、丁酸、二氧化碳和氢气,对酶的分解作用没有不同之处。对过氧化酶、氧化酶反应表现为阴性,GC含量为25.8%,DNA的相同性仅为28%,而猪痢疾密螺旋体株间DNA相同性为75%以上,具有共同抗原,有血清交叉反应。提纯的溶血素分子量为68000。其活性在4℃或23℃时失去,而在-20℃或-80℃条件下可保持30d。猪痢疾密螺旋体抵抗力比较强大,在自然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带菌猪、患病猪甚至被污染的垫草、物品等都是猪痢疾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猪痢疾病不管猪的年龄大小、是何品种、性别如何都可发生,一般15~70kg育肥猪多发,未断奶的仔猪和大猪也有感染发病。处于潜伏期但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猪可以向周围排出病菌,健康猪与之接触或接触病猪排出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便感染发病,这些成为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据记载从病猪圈的阴暗潮湿处、在猪圈内活动的老鼠或进出病猪圈的狗上都分离出了病原菌。另据记载带有猪痢疾密螺旋体病菌的苍蝇至少4h都可传播本病。病猪粪便内的猪痢疾密螺旋体在25℃条件下可存活7d,并且加自来水10倍稀释后,在5℃下仍可存活61d;纯培养出来的猪痢疾密螺旋体在-80℃能存活10年以上,这些试验研究说明猪痢疾密螺旋体虽是一种厌氧性病菌,但在广泛环境条件下生存能力的可能性较强,所以饲料霉变、长途运输、阉割、圈舍内过于拥挤和环境温度突变等应激要素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蔓延。
本病一经发生,便迅速蔓延全群,病猪主要发生黏液血样腹泻,潜伏期3日~2个月以上,最初发生本病的1~2周内多是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之后大多主要是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暴发本病的前兆是病猪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突然不爱进食,精神打蔫,体温升高到40.5~41.5℃,继而下痢,开始为灰白色或褐色稀便,并附着条状黏液,之后呈水样或黄色稀粥样。严重者1~2d内粪便呈黑红色,还混有大量的血液、白色黏液和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碎片,并且恶臭;随着患病加重,病猪体重减少,精神沉郁,反复喝水,排便失禁,弓背贫血消瘦,卧地不愿站立,行走困难,极度衰弱,几天过后,体温下降到正常体温,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直至昏迷而亡。
多为急性型转化而来,发病比较轻微,病猪下痢,粪中夹有黏液及坏死组织碎片,还可能伴有血液,多呈黑色,病程较长,营养不良,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经治疗后可以好转,虽然死亡率低,但发育停滞,生长受阻,甚至成为僵猪。部分病例康复一段时间后,受气候和环境等的影响还可能复发,有的甚至死亡。
病死猪表面瘦弱,毛皮粗硬、脏乱,尾部甚至全身都附着粪便等,实验室剖检可见主要在大肠、结肠、盲肠发生不同于其他肠炎的病变。急性型病猪的大肠发生出血性炎症变化,肠粘膜情况随患病进程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发病初期充血出血,色暗红,有渗出性出血斑,后期表面附有混有脓血的渗出液和黏液,并形成纤维性假膜,肠壁变得肥厚;肠系膜淋巴结膨大,有的可见少许腹水;肠内容物消化不良,夹杂黏液和血液,呈现粘稠水样,恶臭难闻,有的夹杂红褐色坏死组织块。而慢性型病猪以在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发生明显的坏死为特征,剖检可见大肠黏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有坏死灶,形成黄色或黑色假膜,假膜下可见溃疡面,浅表糜烂性坏死,有时大肠黏膜上只有散在成片的纤维素性渗出性变化。其他脏器一般没有明显病变发生。
取病猪新排出的带血粪便少许(约黄豆大小),按1:5添加生理盐水,搅拌均匀,静置一会,吸取上层液体涂片,或以生理盐水清洗过的大肠结膜抹片,自然条件下晾干,并在酒精灯火焰上固定,压上盖玻片,置于400倍显微镜暗视野下观察,可见长6~8.5um,宽0.3um左右弯弓状的微生物,螺丝状盘旋,两端锋利,蛇状运动。最好一份病料作两张涂片,每张涂片都尽可能多几个视野观察,至少观察10个视野以上,如果大部分视野都观察到3条以上的病原体,就可初步诊断为猪痢疾。
初步诊断本病可依据发病的状况、临床表现的病状、剖检时的病理变化、实验室的检查等作出,而从结肠粘膜或粪便中分离和鉴定猪痢疾密螺旋体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可在兼性厌氧、钯触媒42℃条件下,添加400μg/ml壮观霉素血琼脂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结肠粘膜或粪便制成涂片的直接镜检法虽然简单便捷还可检出猪痢疾密螺旋体,但无法鉴别,因此只能作为培养分离结果的预备手段。同时还可以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别诊断,如间接荧光抗体法、间接溶血试验、微量凝集反应试验(M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等等,其中MAT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血清诊断方法。另外,本病还要注意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留意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相鉴别。
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菌苗。预防办法首要是尽量保证自己伺养的自己繁殖,引进猪只时杜绝从疫区引入,如必需引进时要加强检疫管理,严格隔离检疫2个月;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护措施,增加猪的营养,增强免疫力;时刻保证圈舍内空气流动畅通,干净清洁,避免潮湿;圈舍外也应及时清理,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等,注意灭蝇灭鼠,饮水要干净,并定期做好消毒。猪场、猪舍曾经发生过此病的,作为预防可在饲料中拌入四环素类药物,按200g/t添加。
(1)肌肉注射0.5%痢菌净,按体重0.5mg/kg注射,或用痢菌净散剂,按2.5~5mg/kg饮水或灌服,1d2次,连续3d为一疗程。
(2)四环素类药物按100~200g/t混匀饲料,连喂3~5d。
(3)杆菌肽300g/t,混匀饲料,连喂14d。
(4)新霉素300g/t饲料混和,搅拌均匀,连喂3~5d,停药20d再反复饲喂;肌肉注射链霉素10~15mg/kg,每天2次;二甲基咪唑,加水稀释成0.05%的水溶液,让猪自由饮用,连续喂5d;肌肉注射红霉素0.5~0.75g/头,每天2次,连续注射2~3d。
(5)对严重下痢的可配合使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药物进行补液、强心治疗。
综上,感染猪痢疾的病猪通常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呈现惨重的粘膜出血性腹泻。本病是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病猪多拉稀或拉血,粪便中常夹杂有血块、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本病除猪以外,其他畜禽不发病,任何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但以40~100d的小猪发病较多,小猪的得病率和病死率都比大猪高。病猪和带菌猪排出带有大量病菌的排泄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及四周环境,健康猪与之接触便感染发病。此外,狗、猫、鼠类和苍蝇也可带菌排毒,因此不能忽视这些动物的传染源和传染媒介。本病无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生,一旦发病,流行迟缓,病程较长,且反反复复,不易根治。因此,猪场引进仔猪时要严令禁止从疫区或交易市场引进,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保证圈舍、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定时做好消毒。假如猪群一旦感染此病,必须尽早做出诊断,早用药物治疗,同时对未发病猪尽早预防,对用具、圈舍、周围地区做好全面消毒,对粪便及污染的物品做好无害化处理;同时要避免其他健康猪染病。此外,猪群感染此病会引起猪只死亡、生长率降低、饲料转化不良和大量治疗费用等,给养猪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种猪群一旦感染猪痢疾不易加以消灭,病愈猪常带菌而成为传染源而失去其应有的种猪价值,故在引种时要加强猪痢疾的检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