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刘艳芳/河南省长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61500
仔猪自断奶后进入保育阶段,由于断奶后饲养管理方法、饲料性状、营养供应以及仔猪体内母源抗体含量的变低或消失都会造成仔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仔猪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消化机能紊乱,腹泻,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升高的现象。
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和体重对保育阶段的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仔猪出生后应当在擦干身上的黏液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进行超前免疫,过1h后进行哺乳。为防止新生仔猪腹泻,可以口服链霉素或硫酸庆大霉素。初乳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同时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能够给仔猪足够的营养并为仔猪提供抗病能力,所以要给仔猪饲喂足量的初乳。3 日龄时要进行铁制剂的补充,7 日龄用亚硒酸钠进行硒元素的补充,15 日龄可以使用长效强力霉素等抗菌素进行疾病的预防。为了仔猪能够更好的适应保育过程,应当尽早进行补料,补料的过程不仅能够给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尽早成熟,通常在3 至5 日龄即可对仔猪进行补料。从2周龄开始应当将仔猪哺乳饲料逐步转化成断奶饲料,饲料的状态也应当从液态逐渐转变为固态,过渡的过程中可以用湿拌料来减少断奶的应激,同时饲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也要进行逐步的调整,让哺乳仔猪能够平稳的过渡至保育期。
仔猪进入育肥舍前应当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打扫、冲洗和消毒,消毒范围包括地面、墙面、窗户、饮水槽、饲料槽等,同时对猪舍内的门窗、明沟、暗渠、栏位等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对需要修缮的进行及时修缮。在进猪前要将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夏天略低,冬天略高。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发酵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垫料具有能够减少粪污不良气味,降低清理粪污频率的目的,这一技术原起源于日本,后引进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就高床和发酵床进行保育猪的饲养问题,有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保育猪使用发酵床时,在冬季死淘率和腹泻率均有所降低,还能够减少饲养管理人员的管理强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当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可以根据仔猪的状态判断环境温度是否适宜,当仔猪扎堆取暖,则证明环境温度较低,如果仔猪非常分散且远离光源则证明温度较高,一般情况下仔猪进入保育舍第一天的圈舍温度为30℃,第三天下降1℃,第七天再下降2℃,二周后再下降2℃,直至下降为20℃左右。另外,要保证保育舍的通风换气,维持圈舍内空气的质量,在保证圈舍温度和湿度的同时注意通风量的控制,通风可以有效的降低圈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空气中的粉尘污染也是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当尽量控制养殖密度,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尽量轻柔,以减少空气的粉尘污染。一些养殖场使用冲洗清粪的方式进行圈舍的清理,此时应当减少冲水的次数,当冲洗过于频繁时,圈舍内的湿度会明显增加,降低舍内的温度,这样不利于圈舍内温度的控制,当圈舍内的湿度高于80%时,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更容易引发疾病,同时冲水还容易水流直冲仔猪,造成应激。
严格进行消毒,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生产区大门和养殖场门口都应当配备人员消毒间和车辆消毒池,当车辆进出厂区时要充分压过消毒池,做到彻底消毒,当人员进入厂区时,应当先更换衣物,在经过有紫外线照射的消毒室或有喷雾消毒的通道。消毒液可以选择2%~5%的漂白粉澄清溶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猪舍内的环境要及时进行清扫,保持干净、干燥,圈舍内的粪污不得堆积,饲料槽和饮水槽也应当每天进行清理和消毒,消毒的药品要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品。重视灭虫和灭鼠工作,很多疾病都是经过蚊虫或啮齿类动物进行传播的,所以可以用菊酯类的杀虫剂和抗凝血类的灭鼠药进行灭虫灭鼠,减少圈舍内的蚊虫、老鼠的数量,每隔3 个月应当进行一次,这样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
很多养殖场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阶段都是采用“母走子留”的方式,即断奶仔猪在产房再饲养一周后逐渐转入保育舍,在这一周中以减料、定量、分餐为原则进行饲喂,每餐给的饲料量应当适量,不能过多,每天采食次数应在7 至8 次之间。这一阶段如果仔猪出现采食量骤减无需特别担心,大多是由于离开母猪后的焦虑情绪导致的,经过1~2d 后就会逐渐恢复,但如果长时间采食量降低则需要考虑是否是疾病导致的。这种采食量忽高忽低的变化很容易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出现腹泻、下痢等症状,所以需要在这一阶段进行控料。
仔猪的饮水量和采食量息息相关,当仔猪饮水量正常时,采食量也会比较正常。有研究表明刚刚进入保育舍的仔猪需要花费30h 以上的时间饮水,所以应当合理的配制饮水器的位置和数量,训练仔猪有序饮水。饮水器的选择以鸭嘴式的为佳,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安装高度要以圈舍内最弱小的仔猪肩部为标准,让每一头仔猪都能顺利饮水,每十头仔猪应配制一个饮水器,十头仔猪为一个圈舍时最少要安装2 个饮水器,避免出现竞争性缺水的现象。
养殖模式上,应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疾病的传播,避免猪群内出现某一种疫病反复出现的现象,且更便于饲养管理。对于分群来讲,应当将体重、身高、年龄相近的健康仔猪分在同一圈舍内进行饲养,挑出体弱、生长迟缓或身体素质较差的仔猪单独饲养,最好是维持原窝,一栏一窝,如果饲养规模较小则可以使用一栏10 至20 头保育猪进行分群,最多不超过30 头,否则容易出现空间竞争,也会增加疾病的发生,以“拆多不拆少、夜做昼不做、留强不留弱”为原则进行养殖密度的调整。刚分群的仔猪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休息以及排泄的习惯,在这一阶段应当进行调教,这样能够让仔猪迅速的区分进食区域、休息区域、排泄区域,以保持圈舍内的卫生,给粪污清理提供便利条件。另外,还要对残次猪进行及时的淘汰,残次猪主要是指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发育不良或反复患病的猪,这部分猪饲养成本较高,且不易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应当及时淘汰。
疾病的预防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保证生猪的健康才能追求提高平均日增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大多数疾病的预防依靠疫苗的免疫注射,各个养殖场应当根据当地的生猪常发疾病进行免疫程序的制定,同时在注射过程中要做好免疫记录,实行一猪一卡,每头猪每一种疫苗的免疫时间、免疫方式、注射剂量、疫苗类型等均应当详细剂量,当生猪转群时,免疫记录应当跟随生猪进行转移,不能随意调换,以免发生疫苗漏免或重复免疫的现象。在保育猪的疾病预防方面,不仅仅要对仔猪进行疫苗的接种,更应当注重怀孕母猪的免疫,在怀孕母猪生产前对母猪进行k88 疫苗的接种,在仔猪出生后1 周再进行一次注射,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另外,仔猪还应当在2 周龄时进行大肠杆菌疫苗的接种、3 周龄时接种蓝耳病疫苗、6 周龄时接种口蹄疫疫苗、9 周龄时接种猪瘟疫苗、10 周龄时进行伪狂犬疫苗的接种,这样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的保护仔猪不受大多数疾病的威胁,降低发病的几率。目前,我国一些规模化生猪饲养场经常使用复方药物或长效抗生素对保育猪的疾病进行预防,按照药物种类可以分为抗病毒类药物、抑菌消炎类药物以及免疫调节类药物,在药物选择过程中应当尽量挑选对保育猪影响较小的、代谢比较快的、休药期短的药物进行使用,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应当进行详细的记录,避免出现未满休药期就进行屠宰的情况,也有的养殖场使用黄芪多糖等中药进行疾病的预防,实践表明这样的药物预防能够提升生猪的免疫能力,发病率大大降低。
随着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生猪饲养场应运而生,保育猪作为生猪养殖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在饲养管理方面更需要科学、细致,严格的进行环境控制,给生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选择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做好疫病防控的免疫接种,只有这样才能让保育猪更好的生长发育,更好的发挥其生产性能,为养殖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