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黎昭鹏/广西博白县三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7600
生猪养殖已经成为广西农村地区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各部门致力于猪场(中大型)建设,实现复产复养新局面,时至今日已经获得阶段性成就。广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养殖户养殖技能水平的提升与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尽管广西生猪养殖业前景广阔,但生猪病害依旧是影响生猪高效养殖的重要因素,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生猪流行病学情况,制定科学全面的生猪传染病防治方案。
1.1 蓝耳病(PRRS)蓝耳病即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原为蓝耳病病毒,种公猪、母猪、仔猪发病率高,尤其是断奶仔猪。PRRS 发病后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抵抗力下降等症状,继而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母猪感染后会导致其流产率、病胎及死胎率升高,使得母猪繁殖力降低、产活仔数减少等;育肥猪感染后,受病毒影响,呼吸系统出现病变,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可导致育肥猪出现死亡。蓝耳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进行传播。处于不同发病时期的病猪表现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初期病毒对病猪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表现为减食、发育不良、呼吸受限等,感染后期病猪出现发热、早产、死胎、耳部皮肤严重发绀、甚至死亡等。生猪出现此病后,如果不及时救治,其传播速度较快,使得生猪养殖收益下降明显。
1.2 猪瘟(CSF)猪瘟(CSF)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此病主要由猪瘟病毒引起,根据猪瘟发病时症状表现情况,可以将其分为隐性、慢性、亚急性、急性四种。CSF 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传播。发病后病猪表现包括内脏器官严重出血、高热等,随病情发展病猪可出现死亡。不同仔猪、育肥猪、母猪均可能出现感染。发病初期病猪不愿活动、怕冷,超过12 周龄的猪发病初期可能出现便秘、排尿下痢、呆滞等症状,发病后若没有得到救治,病猪可在30d 内死亡。如果是亚急性CSFV,病猪患病中期会出现厌食沉郁等症状,死前体温增加;如果是慢性病症,一般表现为回肠和结肠坏死,间断性出现“雀斑肾”。
1.3 传染性肠胃炎(TGE)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具有高死亡率、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多发于2 周龄猪仔,超过5 周龄猪仔,病发率和死亡率较低。该病病原属冠状病毒科,单股RNA 病毒,多存在于空肠和十二指肠之内,病毒直径60~160nm,主要传染源为带毒猪,病毒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胃肠道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等,易感猪接触携带病毒的水、饲料、饲养用具、病猪呕吐物及粪便等可出现病毒感染。发病初期病猪会出现短暂呕吐、腹泻、厌食、脱水等,胃内充满凝乳,小肠充满黄色液体或者泡沫状粘液、肠壁菲薄、胃肠道出现凝乳等。
1.4 支原体肺炎(气喘病)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以带菌猪为主,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发病后病猪膈叶前缘呈“肉样”式病变。发病原因一般为引进病猪,加之育肥猪猪舍清洁不到位,导致病原传播。病原可通过呼吸道、空气等进行传播,进入生猪体内,最终引发气喘病大面积暴发。断奶仔猪易感性较高。成年猪患病后会出现慢性干咳、食欲不振等,持续数月之后逐渐出现咳嗽加重、呼吸衰竭等症状,此病发病整个过程相对较长,病猪症状持续时间也比较长。病猪的病理表现:肺心叶质地似肉状,伴有卡它性分泌物,隔叶两侧出现对称性炎症,淋巴结肿大等。猪支原体肺炎虽然死亡率低,但此病具有反复发作、影响时间长等特点,导致育肥猪发育迟缓,生长受阻,影响生猪出栏。
引起以上病变和传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免疫程序不到位,使用剂量不标准,疫苗种类不齐全,引种检疫不到位等,使得免疫效果不明显,猪群抗体水平较低;(2)饲喂不合理,食用饲料发生霉变、质量低下饲料,或者个别养殖户缺乏经验,日常管理意识较差,使得猪舍环境脏乱差,继而引发生猪出现传染性疾病;(3)传染性疾病防控不到位。养殖户发现病猪后,未对对病猪及时隔离与救治,让病猪与其他健康猪共处相同环境中,为病毒快速传播提供优势条件,导致传染病快速传播。
3.1 预防措施生猪养殖中养殖户可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时更新防控技术与观念,根据最新的病猪流行特点和相关技术,加大对生猪引种、检疫、隔离的重视,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养殖要求,提升生猪免疫力与抵抗力,确保生猪养殖质量。首先,养殖户树立正确的病原检测意识,增强检测力度。采取科学处理手段对病猪、死猪进行观察和检验,判断病猪发病情况,及时与防疫部门取得联系,做好病猪隔离与死亡后处理,避免病原出现传播。
其次,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需要为生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清理猪舍内垃圾,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病猪滞留空间需要进行严格消杀,避免病原传播。生猪日常接触的饮具、食具等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洗与消毒。同时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为提升生猪抵抗力与免疫力,需要保证生猪营养充足,确保猪每日能摄入足够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提升其抵抗能力,降低生猪患上传染性疾病的概率。保育饲养阶段,养殖户可以采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做好母猪疾病预防,科学进行产房清洁等。养殖户在日常生猪养殖中,禁止引入阳性带病猪,做好生猪健康监测工作,构建全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如:产房彻底消毒、流产胎衣无害化处理、隔离病猪等,将病原微生物污染降低到最小化,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减小继发感染机会,提高猪群对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基层防疫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相关防疫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区生猪传染疾病流行特点等,组建猪传染病防疫小组,深入养殖场,强化生猪健康体检,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性地排查。相关部门需要落实“防重于治”的工作原则,杜绝猪传染病传播,确保生猪养殖业蓬勃发展。
3.2 治疗措施迅速将病猪与其他猪隔离,并对病猪所在的圈舍进行消毒处理,将同病猪在相同圈舍的生猪也进行隔离观察2 周以上,并根据病猪出现的传染病不同,给予针对性治疗。
3.2.1 PRRS 治疗针对患上PRRS病猪,根据生猪不同给予不同治疗方案:(1)母猪发病后,清理产道,使用高锰酸钾水溶液(0.1%)800mL,注射到母猪子宫中进行清理,清理结束后,使用400mL 蒸馏水对母猪子宫进行二次清理,再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青霉素使用剂量控制在800 万单位以下,若母猪生产时出现幼崽死亡情况,需要将幼崽焚烧处理;(2)仔猪患病后,提前进行断乳,采取异地隔离养殖,对同群未出现症状的猪使用灭活疫苗,提升免疫力,注射疫苗后,在仔猪饲料中增添适量金泰妙,连续使用7d。
3.2.2 CSF 治疗生猪发病后,养殖户可注射高含量的头孢噻呋钠0.2mL/kg,同仔猪注射猪瘟活疫苗等方式,提升猪特异性抗体水平,预防病毒感染。在药物注射过程中,注意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1 次即可,疫苗注射不可在生猪体质差,瘦弱等情况下进行,可以在21 日龄、30 日龄、60日龄各注射1 次疫苗,每注射1 头猪,针头必须消毒。
3.2.3 TGE 治疗养殖户可以及时为其肌注氯霉素或者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也可以服用热快克来缓解其腹泻频次,或者口服氟苯尼考液,防止群体类继发性感染。生猪患病初期,可以对其及时补液,将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氯化钠(2.5g),氯化钾(2.0g)、黄连素(2.5g),加温1000mL,可以有效缓解TGE 病症,最后也可以口服次硝酸铋2~6g,严重病猪可注射阿托品(每头2~4mg),中药可选用地榆炭+神曲+神曲各25g,结合榆炭+煅龙各15g,1日2次,煎煮灌服,避免降低继发性感染。
3.2.4 支原体肺炎治疗可以注射长效土霉素0.1mL/kg,配合卡那霉素7 万IU/kg,进行综合治疗,连续5d,每日2~3 次,注射到猪颈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5kg/1000kg),有效降低气喘病发病几率。对于怀孕母猪,可以利林可霉素进行投药,在其分娩前14~20d 注射免疫喘气病灭活苗,对于25 日龄猪,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避免潜伏性感染。
综上所述,病原感染、饲养管理不当会增加生猪传染病蔓延和扩散,因此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该加大防疫宣传力度,落实“防重于治”的工作原则,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确保生猪养殖环境,有效预防病毒、细菌滋生,降低并传染疾病发病率。另外,当猪出现PRRS、CSF、TGE、支原体肺炎等时,迅速采取隔离与药物治疗等手段,防止群体类继发性感染,提升猪场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