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9
孙志远/辽宁省凌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500
鸡溃疡性肠炎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所引起,是一种细菌性消化道传染病,通常为地方散发式流行,治疗难度较大,病死率高,是阻碍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能帮助大家更科学地对该病进行防控,下面就此为话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本病的病原为厌氧梭状芽孢杆菌,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镜下观察为大杆状,直或稍弯,两端钝圆,一般为散在单个存在,恶劣环境下可由繁殖体转变为芽孢体,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周身有鞭毛,表面无荚膜。形成芽孢后菌体的耐受性大大增强,对紫外、高温、高压、干燥等恶劣条件都有抵抗力,在沸水中能存活5min,70℃条件下能存活3h 以上。土壤中的梭状芽孢杆菌自然环境下能存活数年之久,很多病死动物尸体埋入土中2 年以上仍能分离到该菌,且能顺利复苏,这表明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是非常强的,也是该菌在自然界生存的一种形式。芽孢体形成后,大多数消毒剂对其都失去敏感性,如常用的新洁尔灭、过硫酸氢钾、过氧乙酸、碘伏、消毒酒精、高锰酸钾、戊二醛等,但这些消毒剂在芽孢体转变为繁殖体后仍然有效。
厌氧芽孢杆菌自然界分布广泛,除了鸡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和家禽也能感染,如山鸡、鸽子、珍珠鸡、鸵鸟、鹌鹑、鹧鸪等,其中鹌鹑的易感性不亚于鸡。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鸡粪便中含有大量菌体,若污染饮水和饲料,短时间内就会造成本病的扩散。我国南方三黄鸡大多地面散养为主,且相当一部分都是管理水平较差的家庭农场式养殖,清粪频率低、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该病发生在该类鸡场居多。也有调研表明,本病经常和球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蛔虫等出现混合感染,使得该病在治疗时不得不采用多种药物复配的形式给药。本病一年四季都有报道,但以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病率最高,这和环境促进病原菌快速繁殖有关。长期饲喂劣质、霉变的饲料也可导致本病发生。这类饲料营养价值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力差,加上饲料中本身含有的霉菌毒素对肠黏膜有一定破坏作用,使得病原菌乘机入侵的几率增高。
感染鸡前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期出现全身症状,直至死亡。感染早期,粪便稀薄,采食量未受影响或稍有下降,饮水增多,随后粪便完全不成型,鸡精神也出现萎靡,羽毛松乱无光泽,经常弓背,这是腹痛的表现。随着疾病进入中后期,病鸡的粪便变为黄绿色或淡红色,恶臭,里面含有粘液或脱落的肠黏膜,胸肌开始萎缩,体重下降,眼球凹陷,食欲完全废绝,经常独卧一角发出“咯咯”的叫声。发病严重的鸡最终可因机体脱水、衰竭而死亡。日龄越小的鸡发病越严重,且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比成年鸡更高。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病变部位集中在腹腔器官,尤其是肠道最为明显。可见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空肠和回肠黏膜肿胀、脱落,肠内容物稀薄,颜色为黄色、淡红色或褐色,里面含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散发出恶臭味。盲肠黏膜充血、出血,表面有坏死灶和溃疡灶,严重时溃疡灶能相互融合,有些鸡甚至有“肠穿孔”现象,这是溃疡灶引发肠壁变薄,黏膜完全破裂造成的,肠内容物可经穿孔的肠壁进入腹腔,引发异物性腹膜炎。肝脏肿大,质地变脆,切面紧张,表面散布着灰黄色或淡黄色斑点,有时为不规则的坏死灶。脾脏肿大淤血,呈黑紫色,表面有斑点状灰白色的坏死点,有时有针状出血。
本病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可供使用,预防本病只能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升养殖场的细节化管理水平,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紧急情况下可采用药物预防。
4.1 提升养殖场的细节化管理水平本病主要发生于细节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的鸡场,比如料槽的设计存在缺陷,鸡粪经常滞留,水源易被外界污染,水线长时间不清理,管壁生物膜较多,水中微生物超标等。有些管理人员将本病的防控寄希望于加强消毒,其实对于能以芽孢体形式存在的病原菌来讲,消毒对防控本病的意义有限,因大多数种类的消毒剂对厌氧芽孢杆菌的芽孢体无杀灭作用或抑杀性能很弱,建议采用清除环境载体的方式来减少环境中病原数量,比如及时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舍内干净卫生,病鸡尸体第一时间无害化处理等。需要说明的是,病料无害化处理时建议采用焚烧法,焚烧的高温能快速杀灭芽孢体,如果受制于条件无法焚烧的,推荐进行深埋,但要确保挖坑的深度不小于2m,填埋时最好再混合些生石灰粉,从而确保病原不扩散。我国南方很多省份采用地面散养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粪便难以集中清理,建议地面长期撒生石灰,且要提高清粪频率,减少鸡群的活动接触。
4.2 微生态制剂预防微生态制剂是指含有益生菌活菌的制剂,益生菌经口服进入肠道后,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同时消耗肠道内营养,与有害菌进行营养和空间的争夺,从而将其抑制或杀灭。有些益生菌还能分泌溶菌酶、抗菌肽等物质,直接对抗有害菌的代谢。目前兽医临床常用的菌株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粪肠球菌、酿酒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等。除了抑杀有害菌外,微生态制剂还能分泌消化酶、肠黏膜修复因子等,促进饲料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受损的黏膜能快速修复,从而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动物的生长。临床上微生态制剂都是以饲料添加剂的形式进行销售的,使用时可拌料、可饮水。对于饲喂全价料的鸡场,饮水使用更为方便,但要注意堵水线问题。拌料使用时可按0.1%~0.3%的添加比例加入,操作方法上一定先用少量饲料拌入,再逐步增加饲料量,将药物逐步稀释,这样做有利于添加剂搅拌均匀。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建议每天使用,非疫区鸡场则每周使用2~3d 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4.3 抗菌药物预防对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敏感的抗菌药可用于本病的预防,但不能常用,否则容易导致饲养成本的增加,还可能引发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药物中毒。药物预防一般用在鸡群中发现病例后,为了防止疾病扩散,对还未感染的密切接触鸡或已经感染但还处在潜伏期的鸡采取的一种紧急预防的方法。药物进入机体后能在肠道中进行停留,将病原菌杀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药会经肠黏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部位,抵抗感染。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链霉素、恩诺沙星、硫酸黏菌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林可霉素、新霉素等。需要提醒的是,预防性的药物添加量一般只需要治疗量的一半即可,经常发生本病的鸡场或周边有疫情流行的鸡场可适当增加剂量,但最好不要超过治疗量。
对于雏鸡、青年鸡或种鸡群,推荐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由于厌氧芽孢杆菌的杀灭过程较慢,且受损的肠黏膜需要一段时间修复,故本病治疗时的用药周期也较普通疾病更长。链霉素按照150mg/kg 的剂量集中饮水使用,连续用药3d,之后将剂量减半,再连续用药一周即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恩诺沙星溶液按照25mg/kg 的剂量集中饮水一周,之后再配合鱼肝油饮水,再连续使用一周,从而进行肠道黏膜的修复。肠道有出血的病鸡,还要配合维生素K3、铁制剂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帮助机体凝血,防止贫血的现象出现。另外,病鸡治疗前还需要进行精准诊断,因本病很多时候都有混合感染的存在,球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及某些肠道病毒等都是常见混感病原,如果有混感则还需配合用药。
对于已经进入产蛋期的商品代鸡,抗生素治疗无疑会造成鸡蛋中出现药物残留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建议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取白头翁30g、黄连30g、苦参20g、秦皮20g,上述药材均为完全干燥品,将所有药材用水清洗掉表面泥土,混合后进行粉碎,加入1000mL 水,文火煎煮30~40min,过滤得药液,药渣再加水1000mL 进行二次煎煮,滤过后得到第二份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沉淀后取得上清液,按照2.0mL/只鸡的用量全群集中饮水使用,病鸡数量不多时也可选择灌服,疗效更佳。也可按照大蒜33g、马齿苋250g的剂量比例混合捣成泥,按照100 羽份的量,在饲喂前控料2~3h,之后拌入少量饲料,撒入料槽中空腹采食,每日2 次,通过大蒜素的抗菌作用来治疗。中药治疗效果较慢,一般需要连续使用1 周以上,但中药和抗生素相比具有无药残的特点,符合食品安全,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更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